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田虎虎 《发展》2009,(11):131-131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翻译英语新闻的比重正在日益增大。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大衰退时期,国内各大媒体对英语财经新闻的关注度更为迫切。由于美国经济以及美元都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为了更多了解美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最新动态,国内财经类媒体对英语新闻的翻译要求也更高。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英语财经新闻的翻译技巧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对现在都市报的现状进行剖析出发,紧扣当今社会、现代生活、现代读者对财经新闻迫切需求的趋势,认为做强财经新闻报道可提升报纸影响力;就深奥和复杂的经济问题如何做得通俗易懂进行了细致分析;并结合实例,就如何做好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进行层层解析;提出了都市报应如何对财经新闻进行定位。最后,提出了对办好都市报的财经新闻需思考的几个问题,并就解决都市报财经新闻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香港(《信报财经新闻》12月8日】脆弱的银行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的一大隐忧,构成了对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及长远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在威胁.不过,近年来,中国政府在银行改革领域大刀阔斧,采取了一系列果决的行动,取得了瞩目的成就.2005年可以说是中国银行改革的攻关年,也是获得重大突破的一年.  相似文献   

4.
赵智敏 《魅力中国》2010,(3):231-23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经媒体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这给大学新闻学专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即培养适应传媒发展需要的财经新闻人才。《财经新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财经新闻人才至关重要的途径,因此,针对我国财经持体所需人才的质量和要求来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提高《财经新闻》教学效果培养财经人才的必由之路。根据日常的教学实践,笔者在教学方法探索的过程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案例分析法;专题讲座法;答疑解惑法,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9,(12):19-19
中国企业跨国收购最近成为世界关注的财经新闻。影响最大的当数两个案例:中国铝业195亿美元注资力拓,这个交易最终被力拓单方面终止;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腾中重工准备收购通用的悍马品牌,目前引起广泛争议,能否成功还是个未知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不断攀升的油价让世界各国关注,也已经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然,对中国也不例外,但结合中国前三个季度的经济数字,可以看出,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来中俄两国在经济、 政治、 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日渐密切,公众对俄罗斯在各方面的情况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俄语财经新闻比较全面、 客观地反映了俄罗斯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因此商界人士尤为关注俄语翻译者在翻译俄语财经新闻时应根据读者(使用者)需要,本着新闻翻译原则,恰当运用翻译技巧,使译文既符合原意,又照顾到读者习惯,做到了"信、 达、 雅".  相似文献   

8.
主管经济财政的大臣竹中平藏认为,日本经济可以说开始复苏了。全球之所以关注日本经济,是因为日本经济对中国、对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宁波经济》2004,(12):18-18
从中国小幅加息对世界市场造成的波动来看,中国经济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内的确有了显著的提升。加息只是诸多经济调控手段中的一种,也许它本不值得受到如此程度的关注。这种超乎寻常的关注.实际上显示出世界对中国经济市场化的瞩目,也体现出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权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正在制定2006-2010年的五年规划以及到2020年的长远规划,因此在制定发展规划、选择发展战略和实施发展政策时,既要考虑国内的发展条件,又要关注全球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中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特别是中国贸易投资发展和区域合作战略对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引起国际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明年走势又将如何等,引起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盛顿观察》3月17日】中国的“两会”今年不仅在国内受到“轰炸性”报导,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人们关注的当然是下一步中国的经济政策往何方去。而此时两条经济新闻砸出台,使得那些希望中国救世界的人们大为失望,更令关心中国经济增长的人们忧心忡忡。新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外部的经济形势还在恶化,导致中国的出口连续4个月衰减;而中国国内的需求同样不振,造成通货紧缩压力。有经济学家认为,这一切正是中国经济放缓即将触底的征兆。  相似文献   

14.
历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持续5年的深度调整,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正在出现一系列新趋势。对于中国和全球经济“三新”格局,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的常态化趋势,应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统计数据频频“打架” 自2008年底中国出台了4万亿应对危机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来,民众对经济数据的关注可谓空前,围绕国家统计局每月的关键指标,“官、产、学”各界总是会依次进行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复苏的争论。  相似文献   

16.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已落下帷幕,这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奥运不仅是全中国的焦点,也是全世界的焦点。与此同时,围绕奥运经济、奥运效应引发的种种讨论也在持续,中国下一步经济走向如何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奥运会之前,不少观点都乐观地估计奥运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多少GDP增长,多少产业机会,渴盼奥运成为中国经济拐点;但当奥运真的来了之后,又开始担忧“奥运低谷效应”可能拖累经济发展。因此,如何客观、理性地分析和评价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确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年伊始,当人们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放缓越来越关注时,中国为应对通胀压力上升、经济潜在的过热风险、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而强调的货币紧缩成为金融市场的另一个担忧美国已摇摆于衰退边缘、外部需求正在放缓之时,中国政府今年进一步采取紧缩措施增大了经济下行的风险,过分紧缩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严重减速,从而使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动机——中国和美国同时熄火。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近期撰文指出,中国经济总体规模的迅速上升,促使中国的决策者和企业家在把握中国经济走势时,都必须更为关注全球的经济运行趋势.而中国经济的运行趋势也会对全球经济产生更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国《商业周刊》8月13日】奥运会终于在北京拉开帷幕。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为此开展了大量准备工作。但是,与人们的普遍看法相反,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及经济政策的影响大概可以忽略不计。奥运会结束后,中国经济将出现许多值得关注的关键问题,但奥运会的影响并非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西方英语财经新闻的词语特点,探讨以英语为报道语言的财经新闻更为高效地传播我国经济建设的成果:专业术语通俗化,拟人手法的灵活化,趋势描述手段多样化,数字处理灵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