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顾博  刘力  邢军 《中国高新区》2009,(12):52-54
淄博高新区在“二次创业”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高新区将对区域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进行研发,对高新技术成果进行转化,提升产业比较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产业研发高地,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个总体发展中,“六五三五”规划的发展态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近10年来,在实施火炬计划项目的基础上,依托区域特色资源和技术优势,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迅速成长。目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已认定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109家。实践表明,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已成为发展地方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优势产业的重要载体,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增长点,加快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助推器,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3.
区域环境背景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导产业的选择离不开所在的区域环境背景。根据相对优势理论、产业聚集理论、产业价值链理论,结合区域的产业结构、自然禀赋、区域生产要素以及产业的市场需求等约束条件,提出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柳州高新区选择发展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4.
谨防产业转移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升级的推动力。根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水平,特别是其主导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如果其主导产业部门正处于创新阶段,该区域则被视为高梯度区域。该地区的高水平创新活动带动主导产业快速膨胀,并迫使由创新溢出的上下游配套产业或企业以及大量原有的成熟(或衰退)产业向低梯度区域转移,  相似文献   

5.
谢强 《发展》2008,(12):104-105
县域经济属区域经济范畴,是国民经济重要结点和基本单元。对西部不发达地区而言,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选择更应立足本地的历史人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积极发挥本区域的比较优势,扩大竞争优势,做大做强一两个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在区域产业化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通过突出主导型产业——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了“富民强县”目标。因此,以安定区马铃薯产业为实例,研究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特色产业集群是基于各地区独特的要素禀赋或"地方品质",同时加以创造性开发或改造提升而深深篆刻上地区"烙印"的产业要素集聚。特色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相互作用促进了区域知识转移和交换,使区域内静态知识联系转向动态集体学习,进一步推动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力和对外联系度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特色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柔性化集聚使集群内企业交易成本降低而效率提高,进而形成显著的集群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此基础上,区域整体创造力和竞争优势更加凸显,使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强势产业根基的竞争性区域。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研发能力的培养,将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区域向创新型方向发展;通过对传统产业集群内传统产业生产环节的现代化改造,将增强集群的持续竞争力,带动集群所在地区快速成长为产业成功转型的竞争性区域。  相似文献   

7.
特色产业是指一个地区最能体现资源禀赋、最具比较优势的的产业,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地方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常州所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提出常州市发展特色产业要选择一条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壮大新兴产业,充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之路,并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实施和贯彻上述路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结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具有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并且对其他产业的波及、带动作用显著,各产业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等特点。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我省产业结构一直处于不尽合理的状态,缺乏具有明显优势的主导产业,而且现有的主导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也不够,各产业间的发展不协调,相互制约较为严重。近些年来,我省对产业结构作了一些调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不突出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本文试图通过相关分析、投入产出等方法对我省产业结构加以剖析,从而确定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发展的产业,并对如何加速培育主导产业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宏观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资源优势、要素禀赋、产业条件、市场需求等方面的特点,充分发挥本地比较优势,确定正确的产业发展方向,才能提高产业素质,增强地区竞争力。具体来说,河北产业结构的调整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充分发挥本地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0.
主导产业的发展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依据新疆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流量表数据,选取六个小指标建立总系数,用投入产出法,选出总系数得分最高的10个产业来代表新疆的主导产业,最后通过对比分析2007年与2012年所选择出的主导产业的异同,总结发现新疆的主导产业虽然大多属于资源依赖型产业,但随着核心区建设的推进,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等服务业也成为了主导产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疆主导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李绍华 《改革与战略》2012,28(3):111-114
创新型经济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聚集丰富的创新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新区理应成为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但其现阶段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文章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区必须对其现有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明确主导产业,增强高新区产业协作性及对区域产业的带动促进作用;扩大主导产业规模经济,提升主导产业在区域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培育发展品牌龙头企业,增强新兴产业发展的带动力。  相似文献   

12.
周鑫 《北方经济》2007,(16):28-29
石化产业是河北省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随着产业结构的积极调整和项目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区域内的石化产业链不断完善,石化产业集群已初现端倪,在提升石化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河北省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特色产业是发展特色经济的有效载体,是县域经济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途径,培育、发展好特色产业,是富民强县(市)的关键所在。高碑店市的箱包产业是河北省25个县域特色产业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白沟镇为中心,辐射周边5个县市、50多个乡镇、500多个自然村,带动30多万农民走上致富道路的区域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宁夏产业结构演进及变动速度的基础上,通过时间序列建模预测了宁夏2014-2030年三次产业产值及宁夏产业结构发展趋势,明确了宁夏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与布局,提出了促进宁夏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鑫 《北方经济》2007,(8):28-29
石化产业是河北省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随着产业结构的积极调整和项目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区域内的石化产业链不断完善,石化产业集群已初现端倪,在提升石化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河北省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资源禀赋、竞争优势与新疆产业结构优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晓瑜 《北方经济》2011,(18):76-77
资源禀赋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禀赋的结构决定了区域产业和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新疆丰裕的自然资源使其具有发展优势,然而,过度依赖资源而不重视培养产业竞争优势、提升资源禀赋结构,使新疆产业结构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针对目前新疆出现的产业结构问题,通过分析新疆资源禀赋优势以及各产业内部结构,提出了以竞争优势为导向的产业结构优化战略。  相似文献   

17.
一是从单个企业之间的协作转向产业联动型的合作。重点要以产业联动发展为主线,推动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推动跨地区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形成合理的地域分工。要从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联动发展的战略高度,根据各地的发展优势确立主导产业,提高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水平,发展各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要通过产业结构的梯度来实现东西部地区的产业互补,改变产业结构的雷同和低档局面。  相似文献   

18.
卫中旗 《特区经济》2012,(6):281-283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已成为全国各地"十二五"时期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大项目带动是实现县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大项目带动以梯度转移为依据,以发挥比较优势为条件,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要在对县域发展环境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把产业发展定位、优化区域投资环境、完善产业园区、科学选择项目、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等结合起来,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9.
梁敏 《山东经济》2011,(6):154-160,167
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如何选择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山东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资料,通过建立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运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对山东省的42产业进行的实证分析显示,无论从产业波及效应、综合能力还是相对优势等方面,山东省得分最高的产业都集中于第二产业制造业中,但第三产业的潜力已经开始显现。山东省在今后选择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应该注重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和提高服务业的水平,以迎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新区》2014,(6):20-20
正5月9日,火炬中心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对辽宁、江苏、陕西、山东、山西等省科技厅推荐的特色产业基地进行了认定评审。辽宁调兵山煤机装备制造等10家基地通过专家评审,被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此次通过认定的10家基地,其主导产业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领域,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水平,在当地和行业内均有一定的影响力,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技术水平有较强竞争力,产业集群效应显现,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