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正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塘子街道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整合扶贫资金,与相关企业合作,投资500万元大力发展香瓜种植产业,农民以入股、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得到红利,带动4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粮贸易(绥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产业扶贫项目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全力做好政策粮、贸易粮、商品粮“三袋粮”这篇文章,大力推进收储、加工、营销+农业产业化“3+1”工作,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实施了“让贫困户当股东”可复制的产业脱贫新模式,通过采取绿色订单种植和股份分红的方式,使贫困职工从靠单一种植致富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彻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真正的增收脱贫。  相似文献   

3.
<正>"贫困户把肉猪苗寄养在我这里,可以说是零风险。"广西大新县榄圩乡德成养殖场负责人黄德明说。近日,榄圩乡66户贫困户与德成养殖场签订了肉猪养殖扶贫协议。榄圩乡在产业帮扶中,根据贫困户外出务工多、技能缺乏等实际情况,着重发挥本乡致富能人作用,采取"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降低贫困群众产业  相似文献   

4.
基于广西石漠化地区核桃产业及其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特点,研究设计具有带动能力强、可持续性好、预期效益明显的贫困户-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合作模式,即家庭农场主导的"林下种植牧草+养牛"模式、合作社主导的"林下养蜂"模式以及龙头企业主导的"企业+科技小院+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并提出了相应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利用丰富的甘蔗尾梢资源,创新开展"借牛养牛"集中寄养模式。该模式以总投资8亿元的广西大华肉牛养殖基地为依托,采取了"政府+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江州区政府向大华公司投入扶贫资金,贫困户与企业签订协议,每户"借"3头牛在养殖专区饲养,由企业提供"一条龙"产销服务,并承担风险,每年固定分配给每户贫困户5000元的收益。同时,企业还定向从每户贫困户中招聘1名  相似文献   

6.
正地处秦岭深处的陕西渭南市华州区金堆镇建设高山西红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统一流转土地、统一标准建棚、统一农资供应,由第三方进行技术管理、产品销售、生产管理。目前产业园设施化种植86亩高山西红柿,带动508户贫困户增收。  相似文献   

7.
弓秀云  秦富 《中国农村观察》2006,60(5):13-17,25
本文运用生产力经济学中总产出与投入要素理论,提出贫困地区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的基本假说,即贫困农户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可能为零或负值,非贫困户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大于贫困户,高收入户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大于低收入户。本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出四川省沐川县的贫困户、非贫困户、低收入户、高收入户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分别为-2.39、0.41、0.27和0.57,验证了基本假说,最后提出改善农户贫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林甸、桦南、青冈和甘南等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8个贫困村进行走访和调研,介绍了8个村当前的产业扶贫模式,分别是"企业(公司)+基地+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金融扶贫+贫困户""特色产业+贫困户""电商产业+贫困户"和"乡村旅游+贫困户",从而分析我省产业扶贫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加速一体化进程,继续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整合力度,继续加大贫困村产业基地建设,继续加大重点龙头企业建设和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9.
"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农业经营模式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农业产业链整合方式的创新,这将促使农业产业组织由单一的纵向或横向一体化向纵横兼有的混合一体化的重要转变。本文认为,产业链整合机制的深化,导致以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载体、农户为单元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混合一体化经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将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东省沂源县中庄镇青龙村以果业种植为主,现有人口88户、231人。多年来随着青壮年人口进城读书、务工、定居,青龙村发展面临"人老""树老"和"管理模式老"的问题,果品质量参差不齐,果品销售难,卖高价更难。针对这种情况,沂源县农业农村局指导中庄镇将青龙村作为支部引领合作社改革试点。2019年,该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百斯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10.5亿元,集基地(自有农场、合作农场、公司+农户)、初加工、深加工、专业食品服务于一体,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实行"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以及"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的产销模式。一期项目已带动1000余户农民致富(平均每户可增收5万元),未来预计带动超万户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8月,我荣幸成为了河北省饶阳县北歧河村第一书记。驻村14个月以来,我与村"两委"主动开展工作,提前实现了全村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186户、706人脱贫,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回看驻村历程,我深刻感到做好第一书记,必须要努力做到"四为"。明责作为,当好谋划发展的"规划员"。北歧河村是省定贫困村,属于典型的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基础薄弱、缺乏产业支撑、基层党支部相对涣散的贫困村。做到"两明确":  相似文献   

13.
天福生态园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镇,占地约8平方公里,是专门从事各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大型现代农业基地。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农户多户。不但为花桥农业产业化提供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而且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基地生产的蔬菜、菜籽油、大米、三桥豆腐、天福羊肉等农产品主要作为满足当地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经济价廉、绿色生态,让老百姓天天都能吃得放心。  相似文献   

14.
正去年以来,湖北省远安县立足实际,探索出一套"政府+公司+贫困户+银行+保险"的"五位一体"肉牛养殖模式,帮助群众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产业要发展,保障需先行。去年以来,县财政累计投入550余万元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由政府主导,对带动贫困户养牛脱贫达到一定规模的市场主体,按户均给予最高10万元额度贴息贷款支持,由银行快速审批后发放,吸引了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和贫困户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坚持用产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培植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被确定为临沂市农产品加工聚集区以来,逐步形成了脱水蔬菜、柳编工艺、果品罐头及畜牧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目前,河东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已初具规模,且产业链条比较健全,河东区脱水蔬菜产业共有加工企业170多家,草柳编加工企业121家,均采用"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了  相似文献   

16.
三穗县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贵州省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县。近年来,三穗县长吉乡社员摸索出一条符合本乡情况并行之有效的"合作社+党支部+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创了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域农业新局面,其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维维集团的主产品是豆奶、牛奶、面粉、食油等,集团通过"订单农业"、"产销合同"、"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和农民的利益紧密连接,形成了"公司发展、农民致富"的良好态势,每年可强力带动上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8.
<正>吴江万顷太湖蟹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地处江浙沪交界太湖之滨的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主要从事"万顷"牌商标的太湖蟹生产、经营,是一家集科研、养殖、加工、出口于一体的综合性省级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公司拥有总资产7000万元,太湖无公害养殖基地1950亩,扣蟹良种培育基地1000亩。通过"公司+基地+渔户+合作社"的运作模式,直接连结湖区渔户400户,养殖面积5300亩。2013生产太湖蟹430吨,实现销售产值7660万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17万多个,带动农户9511万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年均增收1649元.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突出特色、大胆创新,探索出多种发展模式,其中"公司+农户"模式最为常见.这种发展模式通过"商品契约"实现公司与农户之间的有效联结,既促进了农民增收,又满足了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的规模要求,给契约双方带来了利益.  相似文献   

20.
《农村财务会计》2022,(6):55-57
西充县双凤跳蹬河村曾是农业无产业、增收无来源、发展无带动的"三无村".2014年,村党支部引领成立近500人参与的农民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农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起了600多亩的特色产业基地,修通了5.5公里的村社道路,带领全体村民踩上了致富奔小康的"跳蹬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