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袁晓文 《时代金融》2014,(5):193-194
通过对上海市的8个区县的筹资主体的筹资能力测算,得出个人的筹资能力潜力很大,有更大发掘的潜能。因此,为了提高新农保基金筹集、保障筹资效率,政府应当提高新农保缴费标准、重构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加强政策执行力、落实各级财政补贴资金,并加强基金监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上海市的8个区县的筹资主体的筹资能力测算,得出个人的筹资能力潜力很大,有更大发掘的潜能。因此,为了提高新农保基金筹集、保障筹资效率,政府应当提高新农保缴费标准、重构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加强政策执行力、落实各级财政补贴资金,并加强基金监管。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方政府支付责任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离不开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本文通过明确新农保制度下地方政府的支付责任,分析试点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支付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谈依法加强新农保基金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具有全国统筹、各级政府补贴、管理层次低等独特之处,其总体情况良好,但在基金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新农保基金管理与法律规定不适应。《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对社保基金的建账、记账、对账、核算、预算、决算及投资运营有明确的要求。但目前各地依法管理新农保基金的意识不强,存在重发放轻管理的现象,对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的建账不及时、  相似文献   

5.
徐淑丹 《时代金融》2012,(33):261-263
从2009年9月起,我国国务院决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新农保制度。本文将通过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基金筹集方式之一的政府补贴角度出发,建立初步的计算模型,分析在新制度实施初期,对于"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政府应如何进行补贴,以达到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的决策。由此在扩展到制度实施后的长期情况中政府补贴的分配策略。同时对该模型进行相应的理论验证和适用性分析,确保新农保制度下政府补贴的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农保基金管理贯穿整个过程,不仅涉及到管理收益及支出,而且也会涉及到投资运营.整个过程就是筹集、收支、核算以及监督基金的过程,不仅需要静态化管理,而且要动态实施,使其更加安全,实现保值增值.但是在新农保基金预算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目前相关制度的开始实行,并没有在管理手段以及方式上有更加完善的措施,导致管理不顺利.对此,只有加强预算管理,才能适应目前的保险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对此,本文将分析新农保基金预算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1.资金筹集、拨付的及时性。根据涉农专项资金的不同筹资方式,通过对财政专户、收入过渡户的核查,重点审查资金的筹集和拨付是否及时。如审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重点审查农户个人缴费是否足额到位,有无垫资、虚报参保人数和资金;上级财政部门补助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否及时足额拨入财政专户,有无被截留、挤占、挪用;地方财政筹集的资金以及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资金,  相似文献   

8.
粮食补贴不仅关系到粮食购销、财政负担,也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是个政策性很强、牵涉面很广的问题。一、实行粮食风险基金分级筹集负担,按粮食购销企业储存量计算补贴的弊端(一)粮食补贴分级筹集,加重产粮区的财政负担。现行粮食补贴主要来源于粮食风险基金。从1999年实行补助包干办法以来,产粮区不但要负担配套的缺口资金,还需负担粮食老财务挂账本金和新增粮食财务挂账利息及本金的消化。据测算,每个县(区)每年负担粮食方面的资金一般需占当年财政收入的5—6%左右。由于大部分县(区)财政支付困难,均实行财政挂账,累积成沉重的财政债务风…  相似文献   

9.
依据现行政策,运用整体法,通过构建基金收支平衡精算模型,对2010~2054年中国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收支情况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仅考虑当年基金的正常收支),2010~2054年间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收支均有盈余;从长期来看(考虑当年基金的正常收支、退保、转保、个人账户余额返还等因素),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收支差额在2010~2048年间为盈余,从2049年起出现缺口,但2010~2054年间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积累额呈现出直线增长趋势。为了实现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的收支平衡,建议设立新农保社会统筹基金,专门用于弥补基金收支缺口;适时推行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给付的年金化改革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近期推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试点地区做了相关调查,认为影响农民参保的因素除了农民自身的因素外,还有政府的补贴及新农保本身的制度设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因素,要在广大的农村普及新农保,最基本的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养老金发放制度,确保国家补贴能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保证农民信任新农保,对新农保有信心.  相似文献   

11.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2009年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政府的主导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本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外部和内在风险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以期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参照,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本文认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主要外部风险因素包括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高龄化、城镇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其他养老保障制度的弱化;内在风险因素则包括制度设计风险、个人的筹资风险、财政的支付风险、投资性风险和管理性风险。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财务负担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财务负担状况决定了制度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推进情况。本文通过模拟现行"新农保"政策和对相关参数预测,测算了2010-2020年"新农保"的中央和地方财政以及农民个人缴费负担水平,并提出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补贴方式和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提高"新农保"财务的可负担能力和可持续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刘澍 《吉林金融研究》2012,(3):13-17,36
本文针对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困难、城乡养老保障水平低、城乡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和财政支持差别大等问题,提出了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多渠道筹集、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差别以及健全法律制度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生于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我国各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碎片化试点"等特征。建立健全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相结合形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整合路径和实现步骤主要包括:将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制度由现收现付模式改革为"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固定工作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整合为城乡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大新农保、城居保制度的整合力度,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运作;在此基础上,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公务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整合为国民养老金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养老保险支出日趋增加的压力,这也给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阻力。因而地方政府不得不对财政支出进行调节,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支出虽然对经济当期的增长贡献不大,但却是经济长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在养老保险支出比例增加的形势下,地方政府是否会因此而减少教育投资比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以2007-2011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教育的正外部性以及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经济水平的地方政府的调控行为。结果显示养老保险支出对教育投资确实存在挤出效应,但对于不同经济水平地区挤出效应力度不同。教育的正外部性并没有较大的阻碍经济落后地区对教育的投资;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地方政府考虑是否减小教育投资比例的主要因素,这也促成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减小幅度较大,而经济落后地区的减小幅度较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构建科学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对于已经实现全覆盖的财政补贴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至关重要。现行补贴机制存在基础养老金补贴方式不合理、地方财政负担不均衡和地方财政补贴不规范等主要问题。基于此,文章设计了"定率补贴+分层筹资"的补贴机制,评估结论显示新补贴机制实现了地方政府财政补贴规模与财政能力的优化匹配、平衡了政府与个人的责任分担和有利于养老保险关系的城乡转续。  相似文献   

17.
左斐 《保险研究》2011,(9):19-25
相比直接的灾后财政救济,利用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能实现对财政投入效果的放大。本文在对中国和其他实施农业保险国家的对比中总结出对农业保险财政投入的范围、形式,重点剖析了利用农业保险实现财政投入放大效应的作用机制,提出了衡量这一效应的方法和指标,并据此对我国主要农险经营模式的实际放大效果及其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本文针对...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关系到农民目前和将来的生活安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会使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不仅对农村人口,而且与农村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城镇人口,都将受到这一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恩惠。新农保制度的完善在当前扩内需、保增长,应对经济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只有很好的社会保障或民生保障才能给全体国民带来普遍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面推进,是研究农村家庭养老状况的重要社会背景。论文通过对湖北三地868份样本的定量分析,发现新农村养老保险对家庭养老存在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家庭养老功能影响不平衡以及对家庭养老地位影响代际不平衡。论文探讨了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In recent years, farmers have had high participation rate in the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in China, for which personal contribution and government subsidy are the main funding source. There have been increasingly more farmers participating into the program. However, their enthusiasm for high premium payment was rather low as most of them selected the minimum premium for insurance. In this article, the discounted utility theory from behavioral economics was adopted to analyze insurance selection behaviors of farmers; in addition, a discounted incremental utility model with a hyperbolic discounting function was also further constructed to describe their insurance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ime preferences of farmers, their insurance participation behaviors of diverse natures were simulated.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ctive insurance participation and low insurance premium payment were rational choices for most farmers; in comparison, for the elders with higher income, different choices can be made. Therefore, policy makers could formulate differentiated subsidy policies directing at farmers from different groups, so as to stimulate their enthusiasm for premium pay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