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技术开发》2016,(18):152-154
环城绿带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使物质、能量和信息流更为流畅,还结合各住宅群、绿地,使之关联更加密切,以保持生态平衡;而且在城市景观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但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还改良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体现了城市特色和风貌。文章介绍了城市环城绿带的概念,回顾了国内外城市环城绿带的发展进程,比较了国内外环城绿带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实例,分析了南京环城绿带景观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实践,以期为国内日益增多的环城绿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环城绿带在欧洲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城绿带是有效抑制城市蔓延扩张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首先概要地介绍了环城绿带在欧洲的发展简史:并对欧洲部分城市的环城绿带建设作了简要剖析;总结了环城绿带在欧洲的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环城绿带建设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发展态势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认为环城游憩带已成为大城市旅游空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易达和与城市不同的乡村景观,深受城市居民的喜爱.但由于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资金因素制约等,环城游憩带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城游憩带打造应深刻认识城市居民对环城游憩带的共性需求,高度重视其旅游产品的复合性,精心打造各景区的独特卖点,并根据环城资源、环境有限的特点,科学规划,努力保护好城市周边具有优良生态环境的游憩区域.  相似文献   

4.
城乡边缘带的景观生态构建功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城乡边缘带在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中具有景观自然组分的储备、城市景观格局的主构、城市景观的生态活化、城市景观的生态缓冲及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整流等特殊构建功能;提出上述功能在城市整体全局性基础上还具备功能形成的时空关联性、功能影响的两面性、构建功效的显著性和自然景观组分的主导性等功能属性.  相似文献   

5.
雷清 《价值工程》2011,30(15):20-21
本文以商洛市为例,对环城游憩带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从环城游憩带对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规模提升、内在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商洛市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环城游憩带的理论和实践蓬勃开展,环城游憩带是整合城乡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和空间形式,是沟通城乡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对城乡统筹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为此,笔者以环城游憩带理论为依据,结合实际分析环城游憩理念、背景和供需形势,提出构建环城游憩带的设想,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找到新载体。  相似文献   

7.
鞠鹏艳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11):103-110
城市总体规划对引导低碳发展、保证落实低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城乡规划领域尚缺乏适用的碳排放评估手段,不了解总体规划综合策略对城乡碳排放的作用机制、不能量化分析规划策略对碳排放的影响,城市总体规划将无法保证社会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目标相统筹。结合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低碳城乡总体规划研究与延庆试点应用",阐述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碳排放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分析总体规划策略对城乡碳排放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特征,提出建构城乡碳排放量化分析手段,并以北京市延庆县试点为例介绍城乡碳排放分析模型及其在城市总体规划策略优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潮 《价值工程》2015,(20):234-236
"反规划"途径对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用地、城市空间以及城市建设项目的安排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更有利于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科学性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反规划"途径通过建立景观安全格局(SP),保护生态基础设施(EI)来进行城市规划。本文将以西宁市湟水河为例,根据对其周围湿地,绿带利用现状分析,海晏路与美丽水街之间形成别具特色的生态廊道,得出其优势之所在,但是就其利用来说仍然是存在着不足:东部绿带宽度不够、河道硬化过多、景观通廊不明确、周围建筑不和谐等种种问题。本文将依据"反规划"途径对西宁市湟水河建立景观安全格局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对居住环境有了较高的追求。目前我国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及建设问题,由此促使人们乡村景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由于乡村景观独具的艺术魅力,已经在园林规划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乡村景观的规划及建设工作与城市景观之间存在诸多不同,进而城乡之间的差异现象较为明显。我国相关部门指出,应推动城乡的共同发展,协同进步,因此,应保障城乡规划设计工作的有序进行,以此为城乡共同发展打下夯实基础。城乡规划及建设过程中,应适当添加乡村景观,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城乡协同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居环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形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居环境绿地系统是人居环境中发挥生态平衡功能并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空间.本文指出人居环境绿地系统规划中基本的"三力",向心力、线性力、不确定力,包括与人居环境相关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等各种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人居环境绿地系统布局的各种结构和形态,可归结为:整体与中心形态模式、环城卫星形态模式、带形形态模式.编制绿地系统规划时需要因地制宜地加以分析、调节和确定绿地的结构和形态,以达到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优化城乡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使人居环境各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功能耦合关系更为细密、合理.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人居环境绿地系统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现状,认为绿地系统体系的分类具有区域一体化、层次体系化、要素多元化的特征,应采用系统的、分层次的分类方法,以绿地的主要功能作为分类的根本依据,并与现行的国家相关政策标准相衔接,从区域层面、整体层面研究确立城乡一体化的人居环境绿地分类体系,使其涵盖城镇集聚区、市(县)域、城市、村镇等四个层次,体现人居环境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进而对城镇集聚区域、市域及县域绿地分类、城市绿地分类、人居环境村镇绿地分类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析我国城市建立无人岛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城市绿地景观规划只注重景观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忽视景观的环境和生态内涵.要推动中国的城市化向可持续发展方式的转变,应该着眼于更高体系的城市绿地规划.  相似文献   

13.
The paper is a study in positive economics. Two- and three-sector models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n urban land and housing markets of land use controls such as minimum lot size, maximum density, and maximum bulk requirements. The effects of these controls on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and on the effects of property taxes on urban land markets a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land use requirements are found to accelerate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in some cases and affect the impact of property taxes on urban land and housing markets.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一体化实质上是城乡生产和生活同质化和同步化的必要条件和体现。文中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客运体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找出目前珠三角地区城乡客运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规范政府绩效考核、政府长效机制设计、加大对客运企业扶持、加强安全监管、规范站点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A bstract . Comparison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end to assume that a rural-urban continuum exists as regards economic and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and that rural places are fairly homogeneous. Analysis of Kentucky counties indicates that rural-urban differences exist as regards economic well-being and o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However, rural-urban differences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respect to subjective social indicators; and there are important differences among economic types of rural counties as regards both economic and social indicators. Thus, the rural-urban continuum is not general and it is important to distinguish types of rural counties.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空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其演变一直是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学、土地利用学等学科研究的核心与热点问题.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开端,在未来近半个多世纪的时期中,将一直处于急剧突变进程之中.加强对我国城市土地空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根源分析问题.本文简要概括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在空间上的两种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主体、驱动力和驱动机制,以期为更好地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分异调查——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体制综合转型以来,市场机制逐步取代行政命令成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体方式,其空间分布形态也由空间均衡趋向社会分异。以广州市为例,基于3954份有效问卷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调查数据,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社会生态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社会分异特征显著,中心城区116个街镇单元可以划分为6个类型,不同阶层社会群体居住单元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受旧城区社会经济持续繁荣及历史沉积效应影响,社区地位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及可达性之间呈非完全一致性,体现出类似西方国家城市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城市生态法则"的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18.
陈继勇  吴亮 《基建优化》2005,26(1):14-15,19
城乡结合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桎梏,就其原因,二元管理体制是矛盾的所在。如何消除二元管理体制,推进城乡结合部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以广州市为例,通过分析二元管理体制的成因以及对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提出了构建社区管理模式,推进城乡结合部的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城中村"空间形态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城中村"的空间形态是导致"城中村"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城中村"的改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城乡边缘村庄这个源头进行空间形态的持续控制,整合并优化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措施。提出了要明确空间演化目标并保持全程一致性、保持村庄空间形态与所处城市地段同步演进、实行区位与阶段相结合的分异导控、协同优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过程等主要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失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兵 《城市问题》2007,(2):45-50,70
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引发了庞大的乡-城人口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镇的高失业状况.正确认识这种状况,需要运用适当的理论,予以科学的分析.利用托达罗模型对此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城乡收入差距加剧我国城镇失业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了短期内利用新农村建设缓解我国城镇失业压力的政策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