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关注空巢老人精神生活,提高空巢老人休闲生活质量,本研究对292份调查数据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描述了长沙空巢老人休闲生活基本状况,建立了空巢老人休闲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空巢老人休闲生活方式简单而具备一定地域特色,空巢老人休闲满意度高达88%;影响因素模型各检验统计量达到适配标准,模型拟合程度良好。休闲氛围、可进入性、客观成本以及社会地位等四个因子对空巢老人的休闲生活满意度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相比机构养老,互助养老以其低成本、满足老人的熟人养老情结等优势逐渐在许多农村地区得到推广。文章在回顾国内部分农村的互助养老实践的前提下,以江西省宜春市某镇A、B村庄的调研结果为基础,发现从宗族文化、生活方式、老人身体状况、养老观念以及经济支持五个维度来看,在江西省以互助养老模式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具有可行性。互助养老模式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然可见,并且在众多的老人中不乏过着“空巢”生活的老人.由于当今社会人们对物质满足的过度重视,忽视了老人的精神赡养.应采取建立“空巢”老人瞻养法律保障制度,加强对人民的孝道教育等措施来解决“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相似文献   

4.
老龄化带来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养老,"空巢老人"是老年人中有特殊需求的群体,"空巢老人"如何养老,已成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研究城镇"空巢老人"养老模式,对主要的三种养老方式如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进行分析比较,居家养老方式是未来主要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办公厅目前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泸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突出,已明显表现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老年服务机构、老年管理体制、老年服务政策等方面的滞后,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和老人社会活动等养老服务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巢老人在现代发展的社会中占有一定比重,折射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具有研究价值。本文根据社区调研资料对空巢老人类型进行概括,从生活状况及心理健康方面了解城市空巢老人现状,真实反映老人生活不易,心理孤独的现时需求,并站在社会工作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城市空巢老人身心健康问题途径的相关建议,也为社会关心养老问题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使我国完全迈入了老龄化的社会,这主要表现在我国养老服务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目前养老问题仍然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而空巢老人是老人群体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不与子女同住的独居老人,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本文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城市空巢老人在生活照料、物质经济、精神慰藉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角度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依据生态系统理论,从微观的个人,中观系统中的家庭、邻里亲友、社区和社会组织,宏观系统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文化这几个方面提出了几项针对城市空巢老人养老可采取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提供想法,有利于引发社会对他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分户转城住村的农转城空巢老人,是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特有现象。农转城空巢老人是居住乡村的“城镇居民”,农转城并未给其生活来实际的改变,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健康状况、闲暇状况都不容乐观。农村老人分户转城是为了留住土地这个“根”,转城住村是为了守住“一亩三分地”,“土地财富”是农转城空巢老人问题的关节点。因此,必须通过土地市场化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财富,才能引导农转城空巢老人走出困境,才能实现农民“转户进城”成为新市民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9.
空巢老人作为社会上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数量迅猛增加,本文对近年来现有文献进行梳理。从空巢老人的概念界定、分类、成因、现状及对策等五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见仁见智,可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厦门某养老社会服务中心100位高龄空巢老人为例,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为切入点,分析高龄空巢老人的各层次需求,阐述开展相应社工服务的思考与实践,以期有效提升老年人各层次需求的满足,改善老人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1.
安徽淮北市城镇居民面临的养老难题开始凸显,如空巢老人数量相对较多、养老经济负担沉重、老年生活质量低等。因此,要采取鼓励生育政策、完善社区居家养老、加大对养老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等措施,实现资源型城市有效摆脱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高速发展时期。伴随着老龄化、高龄化同时出现的“空巢化”具有快速发展之势。最近10年,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老年人的平均空巢率已达26.4%。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四市(县)“空巢老人”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据此分析了“空巢老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城市化的三重背景下,我国面临的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十二五"期间的严峻挑战,虽然新农保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无法满足空巢老人的特殊需求,本文以新农保为视角,立足于农村社会现实,提出发展以新农保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家庭保障为后盾,多层次、互补性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分别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是:农村老人空巢率高、老年贫困发生率高、老年性别比连年偏低、民办机构因环境不宽松盈利空间小而投资积极性不高、养老机构建设明显不足等。与此同时,农村的快速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率、国民储蓄率和养老金的收支平衡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必须以乐观心态看待老龄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实施老龄津贴和老年护理保险,倡导精神赡养,淡化社会成员的流动以支撑居家养老。  相似文献   

15.
从信任视角对“嘉兴空巢老人失救离世”事件进行逻辑分析,探讨了城市居民社区低水平信任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政府、社区及相关机构和组织应该全面、积极促进居民社区信任水平、促进居民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以保障社区养老服务机制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居家养老是中国老人最喜欢的养老模式,97%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而居家养老面临的缺乏照料、空巢孤独、看病难等问题,是老人们最苦恼的。医疗和养老难题,是中国社会一大痼疾,可是,敏锐的人总是善于从问题中洞悉到机遇。  相似文献   

17.
"欢乐送设计与应用"是一个专项型的快递服务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缓解社会上严重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给农村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们送去他们在外努力工作的家人关爱和思念之情。项目预计先在安徽省开始实施,快递点设在安徽省发展较快的城市。项目的实施较为成功时,会尝试在中部和东部地区扩展。为了项目成功的被实行,我们发动人们努力争取获得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及帮助。  相似文献   

18.
由于城镇化、少子化和独生子女化,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的农村老人认同居家养老服务,但又担心费用太高;农村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最为迫切,其次是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而文化娱乐服务、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等的需求不那么迫切;农村低龄老年人普遍不愿意在居家养老服务站做志愿者。为此,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制定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规划,创新和完善各项制度,引导农村居家养老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所谓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当前“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长,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有关方面组建老年人互助服务中心,以社区为单位成立服务老年人的“时间银行”,倡导“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理念,采取“时间储蓄”的方式,让年轻人、准老年人以及身体健康的老人利用闲暇时间为“空巢老人”提供必要服务。  相似文献   

20.
“孤独”几乎是弋舟所有作品的最终指向,他写少年、中年人、老人的孤独,写生活、时代、历史的孤独。其中,关于老人的“孤独”成为弋舟作品中独特的存在,在这类作品的创作中,弋舟以敏锐的现实眼光和细腻的文人书写还原了老人的欲望、渴求,展现了当下老人的生存和精神困境。相较于《锦瑟》《平行》《出警》等作品而言,《空巢》则是弋舟以一种非虚构的方式呈现出的一部当代老人孤独图鉴,他关注现实,走入当下,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现实的关照走进这个沉默又多数的群体,倾听他们几十年来潜于内心深处的被岁月和衰老所打磨的只剩孤独的心声,完成一次心灵的交付,以小说家的笔为孤独的心灵赋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