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希望。但有些地方的党政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却在倚仗权势损害个体户的利益。他们在个体饭馆里,在商店里,甚至在歌舞厅、旅馆里,常常是签字挂帐一走了之。有一家生意很好的个体餐馆,1995年以来当地有几个部门在饭馆里屡吃屡挂帐,有的竟挂帐达6万余元,其余几户也都在3万元以上;另一家个体饭馆有4个单位挂帐消费共达6万余元,其中一个单位赊帐2万余元几年都不还。某县城一个名存实亡的国企公司在一家餐馆挂帐4千多元后人员四散,弄得个体户根本无处收帐;有的单位是半年或一年结一次…  相似文献   

2.
安琦 《销售与管理》2006,(11):44-45
如今,靠摄影赚钱的人越来越多,经济实力差点的,开个小小的照相馆。投资不多。小日子却能过得有滋有昧;有些实力的。则开办影楼。专门为顾客拍摄那些高档的婚纱照、艺术照等,一套照片几百上千元。利润相当丰厚。然而,影楼经营的季节性太强.一进入夏季。业务就少得让人心慌;一般的照相馆季节性差别虽然没有影楼那么明显。但是受规模和档次的制约。往往只能做些零碎的小业务。杭州凤起路上一家名为“摄手座”的摄影工作室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这家摄影工作室规模虽然不大,却在炎炎夏日里依旧顾客盈门。  相似文献   

3.
颜长川 《国际广告》2009,(12):27-28
做生意,都必须有一套能让自己稳稳“站起”的能力,也就是赚钱的独门绝招。有的产业,发展出聪明的商业模式,让忠诚员工与忠诚顾客合而为一,多增加一位员工不但没增加成本,反而等于创造一位新客户。有的企业,有好多的顶尖业务,一个抵十个,赚的人多,吃的人少,公司与员工当然都发财。  相似文献   

4.
龚商 《光彩》1995,(Z1)
酸甜苦辣个体户龚商个体户究竟是富多穷少还是穷多富少,本文并不想做结论。但类似下面几位个体户的状况的,在个体队伍中所占比例最大,却是无可置疑。个体经营,有搞得好的,也有搞得差的,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个个都富得流油”,也不象人们说的那样赚的钱都装进了自...  相似文献   

5.
过哲峰 《国际市场》2005,(12):56-57
对于“奢侈品”.人们的理解不一.见仁见智。有的人认为.奢侈品就是1000万元一辆的劳斯莱斯跑主、50万元一块的播威手表、10多万元一套的迪奥套装……也有的人认为.奢侈品对一些人可能是一辆劳斯莱斯.而对另一些人则可能就是一份哈根达斯,有的人则认为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必需品,如今寻常百姓家的彩电、冰箱、空调,不也曾经是让人望而却步的奢侈品吗?  相似文献   

6.
十几年与三级跳毛志成由于教了大半辈子书,学生遍天下;又由于有一点“作家”虚名,结识的中国大小个体户、大小富翁足够一个营,因为与他门接触较多,所以往往不相信社会上用漫画手法勾勒出的“肖像”:有的“神化”,有的“丑化”。我不想恭维,也不想贬低,这里只想就...  相似文献   

7.
<正>只需几分钟时间,各种图案、神奇漂亮的指甲便完成了!目前,美甲都是专业美甲师根据顾客喜好,将各种色彩艳丽图案绘在顾客的指甲上,过程很复杂。描绘一双手,通常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一双手美甲价格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指甲彩绘机的出现,填补了美甲市场的空白。美甲机操作简单,只要选择好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我国铁桶一般的计划经济政策开始松动,个体经济这个名词在大陆消失了几十年后再度绽出新芽。但由于当时从事个体经济的人,大部分是病退、返城知青和没有饭碗可端的城镇居民以及进城经商的农民,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吧,致使现在仍有一些人对迅速发展起来的个体私营经济总是“看不顺眼”,忧虑无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今天,如何看待个体私营经济这一迅速崛起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呢?最近,赤峰市松山区曾有人算了一笔帐,自199O年至1995年,全区个体户共上缴税金3191万元,仅去年就纳税741万元。也就是说,1995年,松山区的所有职工在每日领取的百元工资中就有14元钱是来自个体户之手。在近三年中,全区9000多户个体户为救灾、筑堤、希望工程、见义勇为等共集资捐款10O多  相似文献   

9.
《光彩》1995,(6)
“瘦马”蹒跚──农村贫困型个体户现状掠影个体户≠富翁在一些人看来,个体户都是“肥得流油”的富翁。这是一种偏见。实际上,个体户也是一个苦乐不均、贫富相差悬殊的群体。“腰挂BP机,出门就打的,进货坐飞机”的是个体户;“困守三尺摊床,夏天挨晒冬天凉”的也是...  相似文献   

10.
入春以来,山东垦利县1000多户农民个体户为土地雇请了“保姆”。近年来,垦利县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一些农民个体户由于整天忙于生产经营,再种自家的责任田地感到力不从心,找亲戚、朋友或邻居来帮忙也不是长远的办法。为了既不耽误生产经营,又不荒芜田地,这些农民个体户便想起了直接雇工种地这一招。而那些愿到别人家为土地当“保姆”的人,多数是本村或邻村地少、家庭劳力充足,又无其它致富门路的农民,他们能吃苦,手脚勤快,干农活又是内行,深受农民个体户的欢迎。垦利:农民个体户雇请“土地保姆”@程明业  相似文献   

11.
燃水神奇炉     
《中国供销商情》2004,(5):67-67
众所周知.投资金店行业让人羡慕,金店的高额利润让人嫉妒。金店的巨额投入,少则几十万、多则百万的资金也是让人望而生畏的,再加上繁杂而严格的办理营业执照的手续也是普通投资者所不能办到的,有的投资者即使有大资金,但对金店行业不了解、不知如何经营,也是不敢贸然投资的。然而,我们为您提供  相似文献   

12.
我与一些农机手谈论“国有农机公司生意缘何做不过个体户的看法”,机手反映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有拖拉机手或用户到农机公司买零售价格为30多元一只的气缸套缺5角钱时是买不到手的,尽管少收5角钱农机公司仍有利可得。而那位顾客到个体户那里,老板却爽快地说“少5角钱小事没关系,拿去吧!”再如,一机手的拖拉机抛锚在公路  相似文献   

13.
“同志,你帮我填一下存款单吧。”“麻烦您,帮我写一张汇款单行吗?”每每有这样的业户求助于我,我总会爽快地答应下来,认认真真地为其填好。临行,我还会忠告:“有时间多学习学习,做买卖没文化也不行……”如此素质的业户怎样去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个体、私营业户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综合素质差异也较大。像前不久,20元面值的人民币开始流通,有些业户很快对其防伪标志了如指掌,有些业户则知之甚少。他们有的花钱买验钞机,有的索性拒收20元面值的人民币(怕是假币),结果,惹恼了顾客,生意受到损失。凭肯吃苦、不怕累,也许能养家…  相似文献   

14.
王敏 《商》2001,(7):50-51
古人早就告诫人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往往有不少人误入“计谋”的陷阱。而有的人却中计不知是计,有的人中计后也只得如同“哑巴吃黄莲”。那么如何防止中计昵?只有识破计谋,才能不进入“圈套”。  相似文献   

15.
“撬行”引出的纠纷李春莲,冯纯国"撬行"指一些经营者只顾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从同行那里抢顾客,结果往往引起同行间的"短兵相接",两败俱伤。最近发生在辽宁凌海市个体户中因"撬行"闹出的纠纷,足以引起经营者的注意。一女青年在李某处花80元买双皮鞋后,经过另...  相似文献   

16.
据初步统计,全国及地方性每年有各种展览(博览)会200多次,但每次展览会下来,不少参展单位都反映收获不大。号称天下第一大会的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同各类展览会一样,尽管万商云集,国内外有实力的厂商竞相投资广告费,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如洋酒"人头马"、"马爹利",曾一次投入1800万元,但是,每次会结束以后,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投资巨款的广告主,有的仍没达到目的,而投资适度、策划得好的企业则是  相似文献   

17.
乱中取胜     
最近舆论正在蜂拥而痛陈中国企业与ERP的家史,不乏惨痛经历。在概念少而又少的当前形势下,这算是一个可以做点文章的题目。不过,讨论者当然各怀心事,其中甚至有的是隔靴搔痒,有的是隔岸观火,有的则根本是起哄架秧子。我们可不想给ERP哄下去。中国企业与ERP这婚肯定得结,结了的也肯定不能离,这没得说。现在不上ERP,将来肯定得喝西北风,就算京城西北风刮得多,估计也架不住。所以甭管ERP市场多乱,我们还是拿看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方式,人拌嘴也是一乐。ERP不管得了什么病,肯定不是PCP肺炎,抓对了药,就没治不好…  相似文献   

18.
学会"多走一米" 情景一:当顾客在餐馆里一边用餐,一边和别人交谈,他们往往不乐意被餐馆叫人的声音打断,而餐馆大声通知就餐有空桌的声音也会打扰正在就餐的顾客.但由于餐馆很嘈杂,等待的顾客往往又担心错过呼叫,这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一家饭馆解决措施是给顾客们一个私人蜂鸣器,随时告知就餐已有空位.  相似文献   

19.
如何拓展客源一直是美容院经营的一个难点,很多美容院的老板整天愁的也就是怎样招揽更多的新客户。但是,美容院在招徕客源问题上往往“刻舟求剑”,也就是热衷于拓展客源,而疏于对顾客的服务,疏于美容院的管理,结果是顾客常来常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顾客,最后是门可罗雀,想尽千方百计依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美容院要想方设法拓展客  相似文献   

20.
“跟对手”就是经营者两眼盯着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将对手的东西搞到手中为己所用,这样做虽能灵验一时,但最终会在拥挤的独木桥上摔下而筋断骨折。这几年,好多企业跟着对手搞经营,“乐百氏”矿泉水一炮打响,从此,市场上矿泉水的生产便一发而不可收。“北京醇”一面市,贵州醇、茅台醇也纷纷出阁,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与“跟对手”相比,“盯顾客”这种经营策略则要高明许多。“盯顾客”是指企业经营的一切活动都盯着顾客的需求走,摸透市场行情,摸准顾客“口味”,乘“需”而入,从而开发出顾客急需而市场上又没有的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