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处华北平原北部的大厂回族自治县,是个仅有11万人口,人均1.2亩耕地的小县。近年来,该县发挥自己的优势,大力推进肉牛产业化进程,走出了富民强县之路。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03元,比上年增收500元,全县财政收入达6315万元,实现了人均年财政收入500元的目标,比上年人均财政收入增加近百元,成为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镇巴县地处秦巴山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元。2004年全县人均地方财政收入77元。截止2001年年底,全县直接债务1.2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6倍;或有债务1.3亿元。其中:24个乡镇直接债务2183万元,或有债务5082万元;村级债务76万元。  相似文献   

3.
永胜县地处云南省的西北部,全县15个乡镇,总面积5099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399016人,其中农业人口340401人,占总人口的85.31%,是典型的农业县.2013年末全县国民生产总值(GDP)完成551382万元,同比增长103587万元,增幅23.13%,其中农业总产值241993万元,同比增幅14.13%,2013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53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871万元,增幅30.95%,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58元,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低179元,属国家级扶贫攻坚县.  相似文献   

4.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大化县)是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身的特困县。1988年建县时,全县财政总收入为632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5.8元,贫困人口(即未解决温饱人口,下同)为32.2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3.0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6元。经过近lO年时间的艰苦努力,大化县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199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实现1.3939亿元,比1988年增长了21倍多;人均财政收入342元,是1988年的20多倍;贫困人口减少到9.2万人(此时全县总人口为41.6万人),比1988年减少了将近3/4;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06元,比1988  相似文献   

5.
潢川县是一个老区县,又是一个贫困县,1983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只有2.37亿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不足5%。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88元,人均纯收入在150元以下的贫困户占当时总农户数的30%。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1984年,潢川县农业银行开始抓好信贷扶贫工作,8年来,全县共发放各种扶贫贷款3447万元,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兴办加工服务业经济实体。共扶持贫困户39432户,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100%。通过几年的扶贫,目前贫困户中已解决温饱的37629户,占95.4%。有21000户走上了致富之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6元,为1983年的2倍。全县贫困落后面貌有了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6.
孙仲东马义玲 《金融研究》2008,(11):I0008-I0014
一、蒲城县农村信用社案例的基本情况 陕西省蒲城县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土地面积15.83平方公里,全县24个乡镇,总人口76万,是国家粮食基地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2007年,蒲城县实现GDP49.05亿元,财政收入88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4元。  相似文献   

7.
苍溪县地处川北,属国定贫困县,是一个深丘农业大县,全县幅员面积为23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万亩,辖56个乡镇,总人口77万,1996年县级财政收入6741万元,财政支出1.19亿元,财政供养人数1.60万人。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和深化,我县的经  相似文献   

8.
近14看来,从江县紧紧围绕“长抓林、中抓果、近抓温饱”和建设“贵州柑桔第一县”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山地资源,积极发展柑桔商品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高标准建成以Peng柑为龙头的优质柑桔基地6.5万亩,占宜界面积的43%,人均0.26亩,实现了开发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的目标。1998年全县人均占有粮326.7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58.9万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34.5%和4.5倍,实现本级财政2669.5万元,其中柑桔提供的税费30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1.24%,柑桔生产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情况 全县有27个乡镇,95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01.14万人,农户数24.42万户,其中获取农村金融服务的农户数23万户,企业数319家.耕地面积66.8万亩,水田58.1万亩,其中:种植面积38.6万亩,旱土7.62万亩,水域28万亩.全县财政总收入2.45亿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50元.全县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支机构营业网点136个.  相似文献   

10.
灌南县地处全省最不发达的淮连盐宿交界处,是全省最有名的农业小县、工业贫县、经济穷县、财政弱县。全县72.2万人口,1027平方公里土地,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7.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48元,财政收入1.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88元。多年来,人均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均列全省之末,省市扶贫工作队已连续六年在该县帮扶。地处全省“经济洼  相似文献   

11.
《财政》1991,(2):40-41
延庆县是京郊经济较为落后的农业县,长期以来,县财政收不抵支,享受补贴。1981年市对县衽了“定收、定支、定补助,超收留用、减收不补,一定五年不变”的包干体制。1985年我们又与市签订了第二期财政包干协议,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定额补贴,一定五年不变”的包干办法。实行财政包干体制,既增加了压力,也增加了活力,调动了我县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服务首都,富裕农民”的口号,在狠抓农业的前提下,制定了“元抓林,近抓牧,看准项目上工副”的方针,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基本上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经济和各项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财政自给能力有所增强。工农业总产值1980年为1.38亿元,1985年达2.8亿元,1989年完成5.6亿元;财政收入1980年为939.1万元,1985年完成2048.1万元,1989年达4630万元,头一个包干期五年翻了一番,第二个包干期四年又翻了一番,1989年比1980年增长近4倍,平均每年递增19.4%。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充分发挥财政调控职能,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二、农业、工业、商业、旅游、服务、运输等行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三、敞开山门,全面开放,积极引进人才,技术、资金。  相似文献   

12.
<正> 从1986年以来,长泰县农业银行和信用社认真贯彻执行区域和产业信贷政策,在支持稳定粮食和甘蔗生产的同时,广筹资金,发挥信贷的催化作用,大力支持开山造林种果,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五年来,银行和信用社累放水果生产贷款2870万元,林业生产贷款250万元,支持乡(镇)村集体、联合体和农户新种水果4.8万亩,造林15万亩。至1990年底,全县水果面积达8.3万亩,农户户均种果2.8亩;水果总产量达43万担,户均15担;全县水果总收入3200万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1.01亿元的31.7%;户均种果收入1100元,居全省首位。农民人均纯收入880元。与1985年底相比,水果面积增加1.46倍,水果产量增加3.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倍。全县有林地发展到65万亩,户均22亩,森林复盖率达52%,超过全省水平。  相似文献   

13.
精心确定新体制不拘一格辟财源──河北省清河县财政走出困境情况调查张宏安河北省清河县是个没有资源和地理优势,经济落后财政靠补贴的穷县,是河北省18个贫困县之一。如今终于在贫困县财政发展之路上走出了困境。1993年实现财政收入31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4.
强化预算会计管理的新举措●曹熙沛方崇仕苍溪县地处四川省川北地区,属国家贫困县,全县幅员面积为23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万亩,是一个农业大县,辖56个乡镇,总人口77万,1996年县级财政收入6741万元,财政支出11893万元,财政供养人数159...  相似文献   

15.
南江县是地处四川盆周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农业县,因自然条件差,灾害频繁,农业基础弱,粮食生产一直徘徊不前。1994年全县粮食总产19.1万吨,人均367公斤,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仅2794万元,人均4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8元,有建卡贫困户4.5万户、24万人。为了改变严峻的困难局面,南江县决定  相似文献   

16.
大新县是自治区四十八个贫困县之一,经济比较落后,但有着丰富的矿产、水力、果林和畜牧业资源,具有优越的南亚热带气候,脱贫致富的潜力很大。本文就开发农业资源的信贷扶持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一、基本情况我县地处边陲,西与越南交界,四邻与靖西、天等、隆安,崇左、龙州接壤,全县总面积413.25万亩,其中,石山面积占52.1%,丘陵面积占19.95%,台地平原占24.6%,一九八六年全县总人口331531人。一九八○年以来,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为了帮助贫困县发展经济,先后拨给我县发展资金347.47万元。农行、信用社累计发放农业贷款4979万元。有效地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一九八六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997万元,人均产值362元,国民收入达10353万元,人均收入321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1775万斤,人均产粮657斤。  相似文献   

17.
圆铃大枣在茌平县具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自秦时起即为历代贡品.茌平先后被林业部确定为"大枣生产基地县",省政府命名为"圆铃大枣之乡".为做大做强这一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培植农业财源,茌平县财政部门整合支农资金、采取多项措施,全力发展枣业经济,使我县成为名副其实的"鲁西枣乡".目前全县大枣已发展到350万株,密植枣园5万亩,枣粮间作10万亩.已开发出枣汁、枣脯、红枣咖啡、红枣巧克力、红枣杏仁露等3大系列、11个品种的深加工产品,畅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仅枣产业一项,拉动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800元,每年直接或间接增加财政收入近2亿元.随着枣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三年增幅都在12%以上,到2009年底已达5850元,财政强农惠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张睿 《甘肃金融》2015,(4):60-61
皋兰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位于兰州、白银和兰州新区三角辐射中心地带,国土面积21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32万亩。县辖6镇57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14.31万人。近年来,皋兰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养殖业发展较快,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2014年皋兰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48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12195元;地方财政收入6.01亿元,支出15.2亿元。截至2014年底,全县存款余额93.96亿,贷款余额60.22亿元。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地处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人口大省、第一粮食产量大省、第一食品加工大省。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01.77万亩。截至2006年底,全省总人口982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631万人,占总人口的67.5%。2006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12464.09亿元,财政收入678.3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10.2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61.03元。  相似文献   

20.
肇东市市域基本情况 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松嗽平原腹地,全市幅员面积3.9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9万亩。全市21个乡(镇),1个乡镇办事处,4个社区,186个行政村,1,228个自然屯。总人口92万,其中农业人口63万。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3亿元,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2.3亿元,肇东市财政收入位居全省县级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99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