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三老”(老人、老粮、老账)问题严重制约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这个沉重的历史包袱得不到真正的解决,粮食购销企业就无法轻装上阵,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就成为空谈,农发行信贷资金封闭运行和信贷资产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为此,农发行应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积极帮助粮食企业妥善解决“三老”问题。一、“三老”问题现状(一)“老人”问题。人员偏多、企业负担沉重是粮企普遍的问题。粮食购销企业的冗员达一半以上,人均费用近万元,这成为阻碍粮改顺利开展和企业扭亏为盈的一大难题。下岗分流直接关系到职工个人利益,加上粮食企业经营困难,下…  相似文献   

2.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包袱沉重,三老即“老人、老粮、老账”的问题一直得不到真正的解决。对这个问题,应当面对现实,尊重历史,分清责任,妥善解决。否则,粮食购销企业就无法轻装上阵,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就成为一句空话,农发行信贷资金封闭运行和信贷资产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我们试图从2002年9月6日—7日陕西省财政厅和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联合召开的“部分市县财政补贴政策和农发行信贷政策调研座谈会”上有关地市提供的数据说开去,以期引  相似文献   

3.
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放开地区”的粮食购销企业.由于前期粮食库存结构不合理,价位高、质量低,难以实现顺价销售。老粮销不出去,新粮购不进,企业经营风险日益突出。农发行、财政部门、粮食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为企业献计献策加快促销,千方百计消化老粮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4.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中的“三老”问题和企业经营模式,一直是困扰粮食部门的老大难问题。四川省泸州市在改革中探索前进,成功解决了这一系列难题。他们的改革,被人们称为“泸州模式”。泸州市从2002年1月1目起,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泸州市粮食、财政、农发行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兼顾各方利益,妥善处理粮改中各种矛盾和困难,探索出了一条产区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路子。实践证明:改革后粮食市场平稳,粮价逐步回升,没有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粮食企业“三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面盈利;老粮库…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青岛市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第二年。面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农发行青岛市分行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信贷政策,切实改善信贷服务,及时有效地投放信贷资金,支持企业扩大粮食购销,搞活经营,既促进了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的有效发挥,防止了农民“卖粮难”,达到了政府、企业、银行“三满意”,又解决了该行信贷规模萎缩的问题,实现了银企双赢。1—7月份,农发行青岛市分行累计发放粮食收购(含调销)贷款53593万元,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粮食购销市场化、企业经营自主化”进程中,“三老”(老帐、老粮、老人)问题不解决,购销企业不仅会失去持续经营能力,而且难以继续生存。深化购销企业改革,实现企业“四自”,只能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7.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粮食购销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农发行如何改善信贷服务,引导和推动企业改进购销方式,发挥粮食购销主渠道作用,是当前农发行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点课题。从扬州市近年来粮食购销市场放开的实践看,农发行以支持企业实行订单收购和合同销售为切入点,推动产销衔接,初步摸索出信贷支持“企业+市场+农户”新型粮食购销方式的路子,育力促进粮食商品化、购销市场化,使农民满意、企业增效、政府放心。  相似文献   

8.
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后,在粮食供过于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按保护价和定购价政策收购的老商品粮库存,无法实现“顺价销售”,一直是困扰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大问题。 2002年11月中旬,娄底市人民政府认真落实粮食工作“地方首长负责制”,牵头召开有市政府办、贸易办、粮食局、财政局和农发行主要领导参加的部门联席会议,形成会议纪要,研究解决了粮食购销企业按保护价、定购价政策收购的老商品库存粮食促销等重要问题。会议纪要决定:  相似文献   

9.
部分省份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后给农发行信贷管理带来的难点问题1.贷款投放难度增加。一是收购贷款既有保护价的,又有非保护价的,贷款的双重性,使农发行信贷管理更趋复杂。二是“以销定贷,以效定贷”要求企业经营性粮食购销活动有购销合同,但是在业务活动中,购是前提,销是基础,在没有购进的情况下就要有销售合同,在实际经营中很难实现。三是基层行贷款投放审批权限较小,不利于调销贷款的及时发放,对粮食企业正常的购销业务影响较大。2.粮食库存监管难度更高。市场化粮食购销,使同一收储企业新老贷款形成的粮食库存,以及保护价贷款与非保护价贷款形成的粮食库存,在补贴政策、亏  相似文献   

10.
粮食流转贷款是农发行支持粮食购销企业开展粮食自主经营而发放的贷款,为企业在粮食流通领域内进一步发挥主渠道职能作用、提高粮食流转效率和经营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流转贷款突破了农发行以往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中对贷款“购贷销还”的限制,对资信状况良好、信用等级高的粮食购销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要求,允许企业将回笼货款继续用于经营,在合同约定的贷款期限内周转使用,但最长不超过一年。这无疑为粮食购销企业根据市场导向灵活经营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然而现实中,从部分地区农发行支持粮食购销企业开展粮食购销情况看,流转贷款未…  相似文献   

11.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实现自主经营,不再承担政府赋予的收购保护价粮食的任务。在新的形势下,粮食购销将有哪些新特点,如何构筑地方储备粮管理的新体系,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粮食购销有以下新特点。第一,企业的粮食周转库存将趋于零。随着“三老”问题的逐步解决,高价位商品周转库存几年内将被消化处理,这部分库存占目前总库存的5/6左右。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在供大于求或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即购即销”将是主要的经营策略。从经济效益考虑,零库存是企业管理的目标。从已经放开一年…  相似文献   

12.
一、粮食历史“包袱”现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亏损挂账包袱越来越沉重,国家、农发行、财政和企业不堪重负。仅就笔者调查的某市粮食购销企业的情况来看,其“包袱”之沉重叫人堪忧。至2001年度,全市粮食购销企业的亏损挂账金额合计363879万元,占农发行粮油贷款总额的80.8%。其中:1.新老财务挂账额180177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0%,其中老财务挂账为14627万元(政策性11283万元,企业性3344万元),新增财务挂账为145840万元(中央3267万元,地方114483万元,企业28090万元);…  相似文献   

13.
粮食系统的“三老”(“老帐”、“老粮”、“老人”)问题是困扰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已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最近,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湘政办发[2002]37号文件)就如何解决“三老”问题作了原则性规定。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分清性质,区别情况,妥善处理好“老帐”问题,是落实省政府文件精神,解决“三老”问题的中心环节。1明确“老帐”的含义所谓“老帐”,是指国有粮食企业属于清理期限内的亏损和潜亏。就普遍情况而言,它包括3个时段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齐鲁粮食》2006,(9):4-10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一是“三老”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老粮”问题,几年来全省粮食系统共消化、处理“老粮”100多亿斤。“老人”问题,全省共筹集改革成本18.1亿元。截至6月底。累计减员分流102349人,其中身份置换83676人。退休、内退等15535人,累计支付身份置换补偿金91894万元。在粮食职工依法纳入地方社保体系的基础上。分流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其中新组建购销企业竞聘安置17350人。新经营实体和原经营性企业安置10703人。“老账”已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剥离,划转到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到6月底,全省累计剥离、划转政策性财务挂账85.2亿元。  相似文献   

15.
油菜籽作为退出保护价收购的品种,在主要农副产品购销日趋市场化的今天,对粮食企业改善经营、提高效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给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是,当前粮食企业收购的油菜籽减少,农发行支持的也不多,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企业不愿收、农发行不愿贷、农民降价销售给个体户”的现象。通过对油菜籽主产区荆州市经营情况的调查,笔者认为,粮食购销企业与农业发展银行应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以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发行收回贷款本息的多赢效果。一、荆州市油菜籽产购销基本情况和企业经营油菜籽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面对当前粮棉收储面广量大,企业经营纷乱繁杂的外部环境,基层农发行要扎紧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篱笆,除强化自身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外,还应从粮食收储企业内部找准对象,重点监管,打牢封闭篱笆的“桩”。一是购销站长。农村收储站点的购销站长,纯属“兵头将尾”,处于最基层管理角色,他们对本站点库存状况、收购情况了如指掌。农发行信贷人员应用其所长,利用他们情况熟、业务精的特点,通过向其授予“库存协管员”称号,与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7.
面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主产区农发行在谋求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性目标与自身效益性目标的统一,努力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同时,还必须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一)大力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树立粮食市场经济观念。当前粮食主产区的普遍特点是:粮食购销企业收购量大。库存积压多,包袱重;财政困难,挂账不易消化;农发行贷款规模大,库贷率低,收息难。粮食主产区承担着粮食安全与粮食消化的双重重任.因而粮食主产区农发行应从大局出发,在以下三方面提高认识:一是解放思想,形成市场化管理意识。充分尊重购销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粮食购销决策权,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和监督方法,为企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鄂州农发行正确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催化作用,支持粮食部门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抓住鄂州市委市政府在国有企业实施“两改”的机遇,积极推进粮食购销企业以妥善处理“三老”历史包袱为重点,粮食储备企业以减员增效为重点,粮食工贸企业以民营化改制为重点的粮食企业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已有两个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施了集团经营运作,五个粮食工贸企业实行了民营化改制,原在册的3539名职工都得以妥善安置,改革促进了粮企发展。支持粮企订单经营抓粮源。鄂州农发行积极支持粮食部…  相似文献   

19.
赵洪伟 《齐鲁粮食》2008,(10):19-20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到2006年底,济宁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基本完成了以解决“三老”问题为主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即:对“老人”实行工龄长的托管.工龄短的全部买断分流:对“老帐”(政策性挂帐)全部剥离企业,上划至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对极少量的“老粮”也已拍卖完结。“三老”问题的解决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卸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广西全面启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实行了“一取消、两放开”,即“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放开粮食购销价格”。打破了以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垄断粮食收购的局面,对广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和农发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广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和农发行业务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出现了显著的变化1.国有粮食企业购销规模较以往出现较大萎缩。2002年广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43万吨,比2001年减少44.58%;2002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量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76%,比2001年下降2.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