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石长富 《化工管理》2023,(13):70-72
体积压裂技术在致密油储层开采中应用广泛,为了全面深入了解体积压裂技术在致密油储层开采过程中实际应用,文章简析了致密油储层特点和改造难点,以及体积压裂技术的特点和施工影响因素之后,就体积压裂技术在致密油储层开采过程中涉及的施工技术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酸化压裂在油气田开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目前我国油田增产增注的主要工艺之一。酸化压裂主要依靠一些酸性化学溶蚀以及地层挤酸等方式,增加地表渗透的措施。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油气田开发技术不断的成熟,碳酸盐储层中酸化压裂也不断得到相应重视,并逐渐得到推广。但由于受一些因素影响,盐酸盐岩储层渗透率不够高,加之酸化压裂工艺成本较高,严重影响我国油气田的开发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对能源需求量日渐提升,石油消耗量越来越多,这也使得酸化压裂工艺在砂岩储层中的应用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能够提升石油开采效果。文章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酸化压裂工艺概述以及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从酸液配方体系、普通酸压技术、高导流裂缝酸压工艺、酸化压裂技术的运用实例四方面,论述了酸化压裂工艺在砂岩储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姬塬油田延长组油井压裂投产的特点,从地质特征分析入手,对可能造成储层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姬塬油田延长组储层粘土矿物含量高、孔喉细微是主要的潜在伤害因素,注入水与地层水、储层岩石不配伍形成有机垢加剧了储层伤害,压裂改造过程中压裂液滤失滞留、水不溶物、破胶残渣对储层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根据不同的伤害机理分析探讨了解决对策,现场应用了酸化、前置酸压裂、酸蚀多缝体积压裂及高黏强溶蚀酸转向酸化4种工艺,整体改造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对姬塬油田提高稳产水平和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含水期的精细油藏描述涉及如何进一步细分流体流动单元,是油田提高采收率、合理调整开发方案的重要步骤。本文从储层参数入手,分别论述了油层细分对比法和储层参数分类法的原理和优点。油层细分对比法主要目的在于弄清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状态。储层参数分类法则是为了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的类型和储层类型和油气藏关系。这些分类方法在不同油田中拥有着不同的优势,需要按照实际情况使用。  相似文献   

6.
奈曼凹陷九佛堂组下段为火山喷出岩近物源快速堆积后,形成的凝灰质砂岩储层。受其中凝灰质的影响,储层的孔隙结构异常复杂,单井曲线中存在高阻水层、低阻油层的现象,即低对比度油层的问题。为了提高这类储层的解释精度,改善开发效果,建立了储层分类评价的方法。利用建立的方法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储层建立电性标准,降低了孔隙结构对油层判别的影响,实现了储层的精细分类。分类结果为油井的优化射孔提供了依据,经试油投产的证实区块产油量得到了提高,油水层识别难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相似文献   

7.
镇泾长8油藏储层沉积环境复杂,储层物性差、岩性致密、孔喉细小,泥质含量高,储层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强,油层薄、夹层多,储层流体流动困难,需要在确定储层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压裂技术。本文以镇泾长8段为例,对在用压裂液进行性能和伤害研究,优化液体的配方。结果表明:优化的低成本低伤害压裂液体系,能够满足压裂施工要求,岩芯伤害率小于25%,且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优化后的压裂液体系较优化前岩芯伤害率更低,伤害率仅24.3%。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对于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只有通过压裂等工艺措施,才能获得较好的工业油流。从冷家堡油田冷46块油藏特征出发,分析了冷46块储层测井评价难点,运用综合地质分析,测井评价等方法,建立了一套冷46块岩性识别、储层分类系统评价标准。通过优选1、2类储层,为主力产层开发提供依据,提高单井产能。同时,对于其他低孔、低渗砂岩油田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环江地区地表水矿化度高压裂液体难以配制,长8储层厚度大,物性差且泥质含量高。通过多项地应力和岩石力学测试,引入体积压裂技术,阐述了定向射孔多缝压裂和注水井酸化等方面储层改造技术的适用性,并强调了施工操作的关键工序,指明了提高单井产量的方向。为了缩短建井周期、增强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行了联作工艺规避井下风险,提高新井时率,从而实现了深层位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0.
狮62井是柴达木盆地高温深部储层的一口探井,其压裂改造面临较高的挑战,井深超过5500 m,具有岩性复杂、天然裂缝发育、储层致密、温度高、施工压力高等难点,以往的压裂工艺技术适应性较差.通过开展压前井筒综合评估、高温压裂液体系优选、措施改造工艺优化等研究,逐步形成了适应于柴达木盆地酸处理降破裂压力、大管径油管浅下降摩阻...  相似文献   

11.
针对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储层厚度大、物性差、储量动用率低、采收率低的问题,采用长井段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方式,最大程度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针对纵向多层水平井的部署,通过压裂裂缝立体缝网优化,既实现对储量控制的最大化,又降低压裂裂缝窜通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西峰油田白马南区长8储层特点,通过实验研究该储层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长8储层表现为弱速敏、强水敏、弱盐敏、强酸敏和弱碱敏.根据实验得到的储层敏感性结果,建议储层开发过程中钻井速度不宜过快,钻井液进入储集层的速度应控制在1.5ml/min以下,控制钻井液滤失量,增强滤液抑制性,减少浸泡时间,控制储层流体的pH值在10左右,提高储层改造酸化压裂时酸液返排率,控制采油和注水速度在26.03m/d以下.  相似文献   

13.
"十三五"以来油田新增石油探明储量以低渗、特低渗油藏为主,储层具有孔喉细小、富含敏感性矿物、裂缝发育、界面张力大等特点,对储层伤害异常敏感,在钻完井、压裂改造等过程中易造成二次伤害,严重影响油藏有效开发。因此,有必要开展储层压裂液伤害机理研究,文章主要阐述了针对这方面研究的室内实验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14.
蒋廷学 《中国石化》2014,(11):60-61
工程院储层改造研究所研发的创新技术,使中国石化页岩气压裂20口井322段、致密油气27口井156段、压裂施工创造了多项施工纪录,焦页1HF井首次获得重大商业性发现。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储层改造研究积极开展新工艺、新材料、新工具、裂缝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先后承担了"页岩气网络压裂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致密砂岩丛式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设计研究"等50余项科研项目,经过近5年潜心研发,形成了页岩油气和致密油气水平井分段压裂设计方法、水力喷射工具、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井信息和地质信息,进行薄储层的解释评价,对于薄储层的合理利用和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价值。对于薄储层的测井解释评价,使用常规测井仪器,由于自身分辨率低且围岩影响,与真实的地层情况偏差较大,进而影响测井解释的正确性。本文通过介绍常规的测井技术,并依据大量研究,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技术优化,并对薄储层的测井解释的优化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田帅 《化工管理》2013,(16):129
在试油作业中,射孔、测试、压井三道工序不可避免的与储层接触,也不可避免的对储层造成伤害。如何减小伤害,就需要从这三方面的具体工作入手研究。文章在研究储层敏感性的大思路下,深入剖析试油各个工序工程要点对储层的伤害机理,进而确定合理的施工作业措施,有效地保护储层。  相似文献   

17.
南八区水驱主要开发萨Ⅰ2-萨Ⅲ9油层,该区域内出现了一批流压低、液面低、供液不足的低产能井.针对南八区水驱出现低产能井的实际情况,本文以A井组作为研究对象,在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动静态资料,分析其低产能原因,寻找剩余油富集部位并采取压裂措施改善其油层性质,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介绍在苏里格气田广泛应用的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柱塞气举采气工艺以及储层改造等工艺技术,包括其适用条件,重要参数和现场运行制度等关键因素,并分别对各项工艺在现场应用的实际效果进行了介绍。应用效果表明,泡沫排水采气、柱塞气举采气和储层压裂改造措施均可实现气井增产复产的目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曙103井区钻井、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的研究,认识了该井区构造特征和沉积背景,对该井区杜家台油层储层进行沉积相及微相划分,描述了储层沉积微相特征,并分油层组建立了储层沉积模式,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较为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低渗透油田薄差油层薄互层多、连续性差、注采关系不完善等问题,以提高薄差油层有效动用为目标,开展了薄差油层对应精细控制压裂改造技术应用。创新油水井对应精细控制压裂技术应用,将改造方式由单井点常规压裂转变为油水井组同时压裂改造,将改造对象由双封单卡多层段笼统压裂转变为单砂体对应压裂改造,将裂缝形式由常规单缝延伸转变为树枝状裂缝系统,将压裂砂量由常规固定用量转变为单砂体个性化用量。现场试验8个井组,平均单井日增油3.1 t,增油强度1.1 t/(d·m),平均有效期266 d,技术效果明显优越于常规油井单井压裂。通过对应精细控制压裂技术的创新应用,大幅度提高了薄差油层的动用程度,对低渗透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