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人民出版社,为了更好地宣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苏南的实践,出版了一本反映吴仁宝带领华西人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传记性著作——《吴仁宝评传》.(以下简称《评传》),这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农村基层模范人物的传记.《评传》记述了吴仁宝带领华西人  相似文献   

2.
早在80年代初,我就去过华西蹲点采写报告文学,后来又多次去该村调研,陪同国内外人士考察.最近读了《评传》,倍感亲切,深感《评传》塑造了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典范.解放数十年来,我们党一直在带领人民群众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一直没有搞清楚.是邓小平同志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是千万个吴仁宝这样的优秀中华儿女从实践中回答了这个问题.华西村是苏南模式的缩影,吴仁宝是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几十年来,吴仁宝和他的华西村人民在政治上同党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保持一致,自觉地走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3.
《评传》是研究和反映当代中国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一部力作,是新时期中国农村伟大变革的真实写照,新时期新式农民的创业史.《评传》向我们再现了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全国优秀企业家,成为中国9亿农民最有影响的杰出代表之一的成长和奋斗的轨迹,展示了当代中国农民的崭新风采.从吴仁宝和华西村,使我们看到中国农村的希望,中国农民的希望.认真读《评传》,学习吴仁  相似文献   

4.
吴仁宝同志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农民企业家,他带领华西村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把华西村建成了“华夏第一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在全国独占鳌头,被李鹏总理誉为“华西村,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吴仁宝同志当之无愧地成了当代农民的杰出代表,成了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人物.报道研究吴仁宝和华西村,数十年来经久不衰.大家想寻求华西巨变的原因、推广其经验,为中国农村奔向现代化找到一条可借鉴的道路.冯治的《评传》从立传和评说的角度,历史地全面地反映了华西村由穷变富的历程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经验,真实地写出了吴仁宝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评传》是一部成功之作,对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对中国农民奔小康、实现现代化,有着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评传》贯串着两条线,一条线就是吴仁宝带领华西人艰苦创业共同奔富的一条主线.还有一条线就是吴仁宝的社会主义观或者叫社会主义本质思想,这是贯串这本书的一条红线,所以我就把这本书的第五章作为全书的重点.在这章里,作者对吴仁宝的群众观、爱民观,包括他的朴实的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充分的揭示:“你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如果不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不是一个好党”,“船靠篷,篷靠风,干社会主义靠群众”,“叫群  相似文献   

6.
一口气读完《评传》,激动不已.我为我们苏南地区有华西村这样一面几十年不倒的红旗而自豪,我为华西好带头人吴仁宝永不停歇、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深深折服.每一个时代都会推出自己的杰出人物,我们所处的这个充满艰险的探索时代也一定会造就许多吴仁宝式的创业功勋.吴仁宝领导的华西村经过了50年代的“听”、60年代的“顶”、70年代的“拼”与80年代的“醒”后,终于成功地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华西村的实际结合起来,在90年代走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希望之路.他带领华西农民坚持以集体经济为主、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评传》客观地记录和评价了吴仁宝同志的经历和他所创造的业绩,也从一个侧面记录和反映了无锡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实现农村繁荣,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及其取得的历史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中国的新加坡”的江苏省江明市华西村,是改革开放后苏南发展模式的一个典型代表,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面旗帜。在建党80周年来临之际,笔者在华西金塔有幸采访了带有浓厚神奇色彩的中国农民杰出代表之一吴仁宝。刚从北京大学讲课归来的他,谈起华西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兴奋地说:“没有共产党,我吴仁宝只能从当年的放牛娃成为如今的放牛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华西!”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代表老书记吴仁宝谢谢各位,因为华西有今天很重要的是靠各部门对华西的关心和支持,对华西的不断宣传.刚开始老书记坚决不同意写他自己的.后来省领导多次打招呼做工作才让写出来了.冯教授写这本书是很辛苦的.从上到下各级部门对这本书也是较关心和支持.从冯教授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认真负责的精神.这本书不仅仅是写老书记一个人的事,而是写我们华西的整体,宣传了整个华西的发展.这次,我从北京回来,开了个村民大会,把村民大会作为《评传》授书形式,让华西村的村民都知道《评传》这本书,并让华西的村民谈感想.华西人都反映这本书写得实事求是,很有深度.今后,要好好学习,好好对照,进一步发展华西,中国改革的总设  相似文献   

10.
华西村是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村”,老书记吴仁宝是华西村的精神代言人。吴仁宝被誉为农民思想家,凭着坚定的信念、超前的思路、高尚的人格,率领华西人艰苦创业、锐意进取,从贫穷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共同富裕,创造出中国农村发展的奇迹。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座谈会开得很成功.同志们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了《评传》的成功及其重要意义.确实,《评传》是一部优秀之作.它通过一个村庄的典型实践,深刻地总结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可以说它是我们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象化教材,尤其是广大农村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活范本.《评传》的出版给我很大的启示是,我们要紧赶时代的步伐,狠抓精神产品的生产.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伟大的作品.过去,无锡市文艺界、社科界创作和发表了许多好作品,有力地宣传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无锡和苏南的伟大实践,但总体上来讲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唱响主旋律,力争多样化,努力将当代苏南杰出的人物、辉煌的业绩写出来,以无愧于我们伟大的时代.我们衷心感谢冯治同志为苏南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祝愿他在我们苏南这块沃土上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也希望广大宣传、文艺、理论、新闻工作者都要像冯治同志那样,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投身事业,追求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一位美国学者专程到华西考察。当他得知华西村的固定资产已超过15亿元,华西农民人均居住面积已超过日本,农民家庭拥有轿车的比例超过了新加坡时,他惊叹不已。回国后,他撰文说:华西的经历使人相信,中国苏南创造了东南亚的经济奇迹。 华西,是中国农村一个缩影,也是国外人士观察中国农民生活的一个“窗口”。就在这片土地上,寄托着一个普通中国农民──吴仁宝半个世纪来的美好梦想。 今年72岁的吴仁宝,有22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他11岁就给财主放牛,做长工。好容易熬到18岁,他借了点钱,做起了卖布生意,梦想有朝…  相似文献   

13.
刘祖护、叶绍玲同志在《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性质》(载《陕西财经学院学报》1988年第三期)一文中认为:计划性和商品性是同一社会主义经济的二重属性。对此我有不同看法,贸然提出商榷意见,望得到刘祖护、叶绍玲同志及经济理论界同仁的批评指正。刘祖护、叶绍玲同志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内在统一”,“社会主义经济,从一方面看是计划经济,从另一方面看是商品经济。这两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计划性和商品性是社会主义经济所固有的二重属性”,  相似文献   

14.
华西这个苏南极其普通的小村,在带头人——老书记吴仁宝的率领下,经过半个世纪建设有华西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苦卓绝探索,现已建设成为一个中外闻名的“天下第一村”。  相似文献   

15.
一、从希森新村建设模式看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三农”问题逐渐凸现,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农民真苦,农村真难,农业真危险”的现实时弊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2006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解决“三农”问题当作“十一五”时期全党、  相似文献   

16.
《商周刊》2013,(7):76-79
3月18日晚,“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在家中病逝,享年85岁。吴仁宝与他所带领的华西村蜚声中外。不仅在于华西村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更重要的是,在肇始于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市场经济改革浪潮中,吴仁宝始终坚守华西村的集体经济,从某种程度上,华西村已经是全球研究集体经济和集体主义的“活标本”。  相似文献   

17.
华西村,被人们誉为“乡村里的都市”。李鹏总理视察华西时欣然挥笔题词:“华西村,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近18年来,华西人所创造的两个文明的业绩,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实践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 一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华西人认为,贫穷落后不是社会主义,实事求是才能发展社会主义,人民幸福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吴仁宝这位农民哲人谈到,“过去干了十几年,干的时候说是社会主义,可是回过头来看看又不大像社会主义。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前吃不准,现在明白了。”他还对“人民幸福”这一本质性问题有过这样的解释,即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正是由于华西人对社会主义有着执著的追求和深刻的理解,才使人们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18.
近来,读了《江泽民总书记宁夏甘肃考察行》(新华社6月15日讯)、《泰钢党委书记王守东做思想政治工作纪实》(人民日报6月24日头版头条)和江苏《党的生活》杂志第6期上登载的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廉政的事迹,犹如听了三堂生动的党课,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尤其是几位党员说的警句含义深刻,发人深省,值得细细琢磨,好好领会。 “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干什么都想着千万不要让老百姓骂我,骂了我就等于骂了共产党,骂了国家……我要为人民做好事,不能给党脸上抹黑。” 这是张掖市石岗墩农民党员宋有年对江泽民总书记讲的一段话。他为…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笔者认为,无论在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从理性农民假说和现代产权理论的观点看,这种说法都是不科学的。收入才是现代农民的“命根子”。因此,破解“三农”,我们必须冲破传统土地束缚,跳出土地,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明确,实则不然。如果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的《乌托帮》算起,“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人类大同社会的理想,已经绵延400余年;如果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算起,“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过了近一个半世纪的旅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