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格兰诺维特于1985年发表的《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一文的核心概念和内容,分析了"嵌入性"理论的发展并作了简要评述。认为,格兰诺维特将社会学和经济学相结合,从"嵌入性"的视角分析了人们的经济行为即经济行动是嵌入到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人们的经济行动既是理性的但同时也受所处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网络关系的影响和制约。进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网络理论分析框架并开创了新经济社会学。这一嵌入性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依然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和思想,值得人们去探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关于经济行为的社会嵌入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界对有限理性和"社会人"的一致认同推动了社会嵌入理论的发展。行为主体嵌入的社会网络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竞争的社会资源,而且也限制了他们的行为时空。本文回顾和评析了Granovet-ter对嵌入(embeddedness)理论的发展,从方法论视角划分了嵌入理论发展的两个流派,指出了嵌入理论研究范围的泛化倾向,梳理了嵌入的不同层次,并对嵌入对经济行为的作用机理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嵌入网络的组织:一个分析组织制度的新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向东 《科技和产业》2009,9(9):66-68,89
文章在对新制度经济学有关"市场与企业"两级制度框架和"市场、网络和企业"三级制度框架进行分析评述的基础上,借鉴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思想,提出了"嵌入网络的组织"综合分析框架。从"嵌入网络的组织"分析框架来看,市场、企业以及众多的网络组织形式仅仅是嵌入在不同社会和经济网络上的不同网络组织形态,由网络结构决定的搜索成本和锁定成本在确定各种组织形式之边界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网络嵌入性理论分析了产业集群中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通过网络的结构性嵌入和关系性嵌入对知识创新的作用关系及知识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关系研究,提出适度的网络嵌入性能够促进产业集群中企业的知识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闫俊  葛宝山  董保宝 《南方经济》2018,37(10):27-48
双元创新对新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价值不言而喻,然而,由于新创企业新且小的特点,其资源匮乏导致没有足够的资源实施双元创新。因而,现有研究主要从战略视角关注双元创新中的一种创新行为对绩效的影响,缺乏从网络嵌入视角对双元创新的整合型研究。对于存在资源约束的新创企业,利用网络嵌入获取资源来实施双元创新是提升绩效的有效路径。而现有研究已经证明了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能够单独影响双元创新,但鲜有研究探讨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的交互对双元创新的影响以及双元创新在上述交互关系到绩效的转化过程中所起的桥梁作用。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双元理论,文章利用bootstrap方法对187份高科技新创企业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验证了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的交互对双元创新的正向影响,而双元创新在上述交互向绩效转化的过程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文章基于网络嵌入多维视角探究了双元创新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价值,不仅丰富了双元理论,也进一步完善了社会网络理论。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黄冰 《改革与战略》2012,28(9):85-87,95
生态工业园企业关系具有典型网络性特征,园区内企业间关系表面上呈现为一种经济交易行为,而这种经济交易行为是否高效率的深层次原因却是经济交易行为所嵌入的区域社会关系网络.文章试图从企业间贸易关系、社会关系(非贸易关系)的角度,深层次、全面论述生态工业园区企业关系治理的结构安排.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失业者的再就业视为一个职业经济地位获得的过程。通过对保定市300名失业者的实证研究,着重考察了失业者拥有的社会资本(通过其社会网络规模、网络密度与社会网络嵌入资源)对其再就业经济地位所起的作用。笔者认为,社会资本对失业者再就业经济地位有显著影响,但只集中在嵌入的网络资源方面。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在社会结构转型期应重视社会资本对再就业经济地位的作用与局限。  相似文献   

8.
联盟和并购是企业获取外部资源,形成竞争优势的两种重要途径和方法。文章针对交易成本理论视角下,通过经济原因解释联盟成员间并购现象的不足,从社会嵌入视角分析联盟成员间的并购现象,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网络密度作用下,实现知识吸收能力呈现倒U型趋势,联盟成员间并购行为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以并购经验为主的联盟成员隐性知识对联盟成员间的并购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联盟粘性网络结构以及宏观层面的政治嵌入和文化嵌入对并购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政治嵌入和粘性网络结构的影响更强;而文化嵌入与网络中心性共同作用对联盟成员间并购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阐明网络位置对网络成员决策和资源获取的影响,提出了"位置嵌入"概念,由此把社会嵌入的"关系-结构"构成理论发展为"关系-位置-结构"构成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外子公司的东道国网络结构对网络学习效果的影响,以123家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海外子公司东道国网络的关系嵌入强度对网络学习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网络中心度对网络学习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群体中心度对网络学习效果有显著的负向影响;(4)网络密度对网络学习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晓娟 《特区经济》2007,(5):152-154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互联网和计算机应用是最明显的特征。人们基于网络参与经济决策与市场交易活动,道德理念、行为准则和行为安排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网络技术: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交易费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行为的隐蔽性,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缺乏有效监督,人的趋利避害和机会主义倾向更容易诱发蓄意性诱导行为。在网络环境下,如何界定“经济人”的行为模式,怎样减少经济行为负的外部效应成为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网络环境中“经济人”经济行为边界的确定。  相似文献   

11.
格兰诺维特重新定义并阐述了"嵌入性"思想并将其作为"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纲领。格氏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活动是或多或少地嵌入社会关系当的。嵌入性思想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为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更重要的还是让经济学与社会学进行了一次和而不同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过程是其内在规定性不断显露的过程,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具有与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性特质。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进程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能仅仅拘泥于市场经济制度的框架之内,而应该具有更加宽阔的社会视野。社会视角下的策略思考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石柏青 《中国招标》2010,(12):48-52
本文基于制度同构理论和资源基础论,对中国转型经济下嵌入于社会结构中的企业行为选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一步阐释了制度环境变迁与企业能力演进的互动机制,由此将制度同构理论和资源基础论有机地统一到中国转型经济下企业能力演进的动态分析中。  相似文献   

14.
每当经济萧条或者停滞,人们就开始仇富,这一轮衰退就引发了席卷全美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然而打击富人并不能让经济复苏。我们应该给予人们公平的机会而不是公平的收入,并按照这个思想引导公众对社会不公问题的讨论。美国应该开放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5.
绩效考评的情境嵌入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绩效考评具有很强的"情境嵌入性",对嵌入情境的关注构成了绩效考评理论演进的逻辑主线.本文系统地探讨了权威结构对绩效考评的嵌入性约束、考评主体的认知-情境建构,考评主客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以及考评活动与组织情境的互动.研究表明,绩效考评理论与实践必须走出"功利性"和"工具化"的窠臼,在更广阔的组织和社会情境下思考绩效考评有效性的实践蕴意.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对经济组织结构变化的研究都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考虑经济组织的成本与收益,而忽视了社会资本对经济组织结构的影响。笔者以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视角,分析社会资本对集群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蔡佳颖 《中国经贸》2016,(19):50-53
兴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目的是发挥其提振经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我国在这方面已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在中国基层社会,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很容易发现现实情况更为艰难.本研究对兰海高速桂西北段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受嵌地少数民族社区受影响农户生计进行抽样调查,借助可持续发展框架对样本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等本身固有的结构性因素使当地人们的生计普遍比较贫困脆弱;当这类人群遭遇工程嵌入的征收冲击后,拆迁安置和生计转变导致其更加贫困脆弱,新旧交织的贫困更加剧了其生计的脆弱性.故应针对二者这种结构功能性反差提出相应政策,避免发展困境,促进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了近代东北商人群体与乡村基层社会的关系,分析了其背后深层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而揭示社会网络嵌入对近代东北商人群体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深刻影响。近代东北商人群体过深地嵌入地缘性社会网络,从而在组织上表现出地缘封闭性。值得注意的是,近代东北商人群体在乡村基层社会却表现的可圈可点,不仅牢牢掌控商品流通网络,而且还有效参与了乡村基层社会秩序的维护。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近代东北商人群体基本掌控县、镇级商会组织,并通过土地投资和人情借贷等方式深深嵌入到乡村社会网络之中,凭借由此获得的人脉、信用和信息,在基层市场的博弈中取得优势;二是近代东北商人群体与乡绅在身份上多有趋同性。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他们对农村基层网络参与是多途径的:或通过其控制的商会组织、或通过其在乡村中的代理人,或在与乡绅身份趋同后直接以后者身份参与乡村基层社会秩序的维护治理。这种治理关系源自于巩固其行为嵌入乡村社会网络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需要,并且是在嵌入乡村社会过程中通过与乡绅在利益和身份上的趋同性而最终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曾有这样的告诫:"财富如果长期为少数人所占有,而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它是不公平的,而且注定这个社会是不稳定的."在中国社会的国富与民富已然失衡的情况下,当资源垄断利益失控甚至影响民生大计之时,当城乡二元化结构下农民利益被严重忽视之时,财富分配体制不能审时度势地深刻调整,则有可能影响中国社会之根基.  相似文献   

20.
徐杨杨 《科技和产业》2016,(11):126-131
基于网络视角研究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行为是研究关于伙伴选择问题的新领域。企业嵌入在特定的网络中,社会资本作为企业间网络的本质属性,与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基于网络视角,通过对随机选取的京津冀三地10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方法从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和结构维度)方面分析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影响机理以及三个维度间的内在关联机制,结果表明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成效最终取决于三个维度的共同作用,其中关系维度起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