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游姑苏园林,移步换景,往往园因亭而添色,亭因园而增胜。拙政园、沧浪亭最具代表性。拙政园30个建筑景点,其中因亭成景的就有16个,有“一座园林半园亭”之美。  相似文献   

2.
王增辉 《国土经济》2013,(11):73-74
说到园林,人们自然会想到北方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皇家园林的气派、华丽,江南苏州园林如狮子林、拙政园、沧浪亭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精致,岭南园林如余荫山房、清晖园、梁园、可园的借助山水、讲究实用、建筑木作的雕饰和色彩的艳丽。西蜀园林呢?这几个字眼在业界视线内还显得有些生疏,专业书内罕见。其原因一是地处巴山蜀水封闭的西南,二是业界对其特色的研究、挖掘、宣传太少。笔者曾积十余年之功,埋头研究了以成都城市园林为主的文化,感悟到西蜀园林是与北方、江南、岭南园林并肩的中国四大园林之一。在当今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市民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苏州园林的水池、山丘、亭台、楼阁布置得极为精妙,是经过了几代有丰硕文化修养的园林主人和一些名匠大师多少年来的反复推敲,多次地修改重筑,才成为世界建筑艺术的精品。全然不像现在有些仿古的园林,随地挖一口池塘,堆一座假山,建几个亭子,以为就成风景了。苏州的这些园子,是造园家们刻意地在创造一种美好的景致,造成一道风景,这就是“造景”。拙政园中部的造景是做得最好的,它在全园的中心,利用原来自然的溪池,形成一片长长的又四处连通的水面,池的北面堆了二座小山,南面是整齐而又自然伸展的岸壁。水池是长长的,从东面向西看,园外北寺塔…  相似文献   

4.
位于郑州市西北30公里处的邙山,它北临黄河,南依岳山,绿树满山,亭台楼阁相映,山青水秀,景色宜人。主要有岳山寺、五龙峰、骆驼岭和汉霸二王城等景区。五龙峰景区主要包括黄河迎涛、宋波亭、“哺育”花园、极目阁、开襟亭、依山亭、畅怀亭、象苑、碑林等景点,其特点是以雕梁画栋的亭、轩楼、阁和曲径回廊  相似文献   

5.
2008年6月,台湾中天电视台以“四千万台币买苏州园林,过员外的瘾”为题,做了一系列专题节目,详细介绍苏州园林别墅,在台岛形成了一股生活的理想时尚,受到台湾岛内购房者的关注;此外,台商还组织看房团共赏“始苏·桃花源”,台商太太被中国园林葛镇木椟深深吸引,极力赞赏苏州园林别墅粉墙黛瓦、亭台楼阁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陈国清 《经营者》2003,(8):45-45
<正> 市场前景:“植物克隆”技术是利用植物茎或叶任何一部分(一个细胞即可),在极短时间(几个月)内几十倍、几百倍地克隆培育出与母体完全相同,且不含任何病毒(病虫害)的幼苗。所有植物不受任何环境、气候、条件的限制,一年四季均可克隆,具有扩繁成本低、繁殖速度快,成活率高、再生苗健壮、开花结果早、后代无变异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果树、园林、花卉、绿化、农业工厂化育苗等领域。利用这一生物高科技手段创建“植物克隆园”,是一项投入低、利润高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7.
苏州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和风景游览城市。湖光山色十分秀丽,园林风景、名胜古迹闻名中外。苏州古典园林久负“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名。但是,随着工业与城市建设的发展,园林风景、名胜古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何处理好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和对园林风景、名胜古迹保护的关系试论如下:一、经济繁荣是园林风景、名胜古迹保护发展的物质基础。历史上,有如此众多的园林风景、名胜古迹在江南,特  相似文献   

8.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好一个“能不忆江南”!在江南,春色满园关不住,处处风光景如画,谁见了都心旷神恬,这诱人的景色让人怎能忘怀。当吟着这脍灸人口的佳句时,除去陶醉之外,  相似文献   

9.
说“亭”     
不论在城镇,还是在乡村,人们对汉高祖刘邦常常津津乐道。据史书上的记载,刘邦在青年时期做过“泅水亭长”。这里的“亭”是个什么机构?亭长又是个什么官?却是许多人还没有完全弄清楚的问题。有人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的记载,认为亭是乡下里上的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乡和亭是同级地方政府;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亭只“司奸盗”,不主民事,所以不同于乡里,不是民事行政组织。到底哪一种意见对呢?要回答这个问  相似文献   

10.
范小青的 《城市表情》 虽然没有点名道姓的指出所写的城市就是苏州, 但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苏州的气息. 豆粉园咋一看也不像是苏州园林的名字, 但却在历史上真实存在, 范小青通过对一座已经不存在的园林的想象, 想象它再次崛起在苏城的土地上来表达在中国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中, 像苏州这样的传统城市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