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畅 《嘉兴学院学报》2011,(5):45-49,73
苦难母题是抗日战争时期海峡两岸经常出现的同一母题,但由于地域和历史际遇的不同,两岸乡土抗日小说中展现的苦难面向是各不相同的异质.彤态。内地小说中的苦难书写侧重表现在女性身上,台湾小说中呈现的则是区别于内地的殖民地苦难和精神困顿。  相似文献   

2.
萧红是少有的中国现代乡土学女作家,她以自己独特的感悟触摸到了乡村苦难最深层的精神脉搏,对苦难大地的彻底展示,那种奇绝惨厉的学风格在中国现代学史上非常稀缺。她也展示了东北黑土地瑰丽、复杂的风情,那种似淡却浓的悲哀流淌出的向往与痛楚之情,让人感到无比的真诚。同时,透过其对乡村苦难的彻底书写,可探求其小说作品的深刻意蕴及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3.
犹太民族的历史是离散和苦难的历史,但与其苦难的历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世界民族之林,犹太民族在全世界各个领域中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三个原因造就了优秀的犹太民族:苦难成为他们的特殊财富,永恒的宗教是犹太民族信仰的源泉和精神支柱,融入内化到血液里的教育理念,使犹太民族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特性,即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儿童作家斯科特所写的《蓝色的海豚岛》在1960年出版,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卡拉娜的主人公,在她的部落迁移之后,独自一人在孤岛上求生存,用自己的勇敢战胜了苦难,征服自然、认同自然、回归自然,最终幸运地存活下来。《蓝色的海豚岛》这本小说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主人公卡拉娜刚强坚毅的一面,展现了女性在苦难面前勇敢的生存和斗争以及其心理活动,并对其在大自然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探索,生动的体现出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人与人、人与自然要合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新智慧》2008,(8)
我所说的“50后”,即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 我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是一个典型的“50后”。当与同龄的朋友谈起我们这一代人时,大家无不感叹,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  相似文献   

6.
我为何而生     
罗素 《新智慧》2008,(3):I0007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些感情如阵阵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如同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相似文献   

7.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在做官与流浪之中漂浮不定。但种种苦难并没有令诗人感到消极悲观,而是在逆境中随缘自适、旷达豪放,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他的作品中就充分表现了其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8.
《万箭穿心》中李宝莉遭受的苦难不能仅从个人的、心理的层面专解读,而要把它们置于社会和历史的维度,把政治作为最终的视域。细读文本,可以发现苦难成为一个无法化解的宿命,苦难被抽象化被虚化继而被悬置,引导李宝莉在现实的失败中收获"精神的胜利",而没有社会物质实践支撑的主体性与个人尊严只能是虚假的幻象。叙事上的封闭指示了政治彷徨和解放前景的晦暗,由于作者无意与社会和历史建立起息息相关的存在感,文本在完整写实中暴露了自身逻辑的虚弱。  相似文献   

9.
越南造城记     
18年前,这里是美国电影《越战猎鹿人》绝佳的天然场景:沼泽没有尽头,日复一日的闷热,让人绝望得想投降。那一年,还在哈佛大学念书的丁广钦,被父亲丁善理叫来越南“体验生活”。他搭舢舨在茂密的莲花池勘查基地,到满街游民的贫民窟体验苦难,还挤进铁皮屋,在叮叮咚咚的大雨里,和父亲公司的员工一起扯开喉咙嘶吼着开会。  相似文献   

10.
黄包车,又名人力车,是民国时期广泛盛行的一种交通工具,曾被视为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缩影而倍受批判; 如今,时隔五十多年,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黄包车又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不过已非交通工具,而是一种游乐设备,拉车的也不是穷苦大众,竟是机器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刘韶 《企业家天地》2012,(12):139-140
尼采关学思想的要义是为人生而艺术,他认识到生存是充满苦难的,古希腊人借助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发展而来的悲剧艺术,使人生变得壮丽,酒神精神乃至强力意志成为人的生命之本质规定,他的悲剧美学思想,体现出对生命的肯定和辩护。  相似文献   

12.
《活着》是一部简单的小说,"活着"这一词语总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来自于我们对现实生存的承受能力,《活着》这部小说正是余华以朴实的文字讲诉主人公福贵是怎样在苦难中寻求生存的,同时向人们展示了人在极度苦难状态下的生命承受能力,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和对人生的态度,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相似文献   

13.
张富 《大众商务》2007,(6):32-33
36岁,该是青春正旺、事业小有成就的年龄。然而36岁的阿伟,却行走在美丽天堂与魔鬼地狱之间的羊肠小道上。曾经缤纷的岁月一页页撕去,负重与焦虑的心使原本美好的记忆成为不堪回首的“苦难”代名词。惧怕回忆、逃避现实、指望大奖快快到来,这是阿伟此时唯一的心情。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是关于人、人类、人性的思想,是对人类命运与归宿、苦难与解脱、理想与信念等生存行为及意义的思考与判断。而语文教育在人文精神的培育中有着其重要的作用,若教育得当,是有可能在学生心中埋下人文精神的种子的。那么,就有必要探讨在语文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仔细研究如何结合语文课程改革,从抓好语文教学过程出发,在课堂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和审美教育,进而继承民族优秀道德精神文化,张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都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但要将苦难真正磨砺成金,却要在披荆斩棘的艰辛跋涉中经历多少艰难险阻。29岁的谢艳红是位成功的商界丽人,白手起家,仅几年功夫,经营的梦之恋饰品公司集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于一体,拥有十几家“梦之恋”品牌饰品专卖店,资产达500余万。就这样一个商界奇女子,她创业成功的背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16.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重要作品之一,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她无情地鞭挞了封建文化和封建宗法制度对人们的残害,描写了小团圆媳妇和王大姑娘所遭受的摧残,同时,也写了冯歪嘴子的生命坚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既有寂寞、孤寂的感觉。也有对苦难人生的不屈挣扎,在短暂的一生中,萧红经历着磨难,也有少许的欢乐,最多的却是无法排遣的无休止的寂寞,但萧红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她带着心中的伤疤去勇敢地面对现实,这在她作品中的表现即是,她叙说主人公的落寞无奈,也描写荒凉土地人们的抗争和不屈,她的人生和创作之间可以说有这样一种联系,即作品中的凄婉美丽、抑郁寂寞正是生活中悲惨命运、苦难人生的一种写照;作品中所笼罩的那种伤感、那种痛苦思索来源于生活中经历的多波折和对社会的悲剧的自我体验。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文坛上,萧红是一位极具特色的天才作家。她短暂而苦难的一生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正是凭借独特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作家认真地观照自己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生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整个人类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具有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常说“高处不胜寒”,这里人告诉我“高处最里约”。里约整个城市的制高点,位于蒂如卡市森林公园内,叫耶酥山,我们无论在城市的那个角度,只要抬头,我们第一眼见到的,一定就是山顶上那座巨大的耶酥十字架,那种神圣,那种沧桑,那种苦难,那种虔诚,连同人的所有酸甜苦辣被定格。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自幼好佛,被贬永州后更是自觉地向佛教靠拢,参禅悟道,从而深得佛学的义理。对佛教的信仰让他在苦难的贬谪生活中保持随缘自适的乐观态度,但他信佛并不消极厌世,而是“悲智双运”、“以佛济儒”,其人其文都体现出大乘佛法“苦难与担当”的积极精神。  相似文献   

20.
刘兆林散文的叙述特征十分鲜明,他坚持以人为本,以真为美的审美理想和人格追求,面对苦难和死亡,采用诗化叙述;面对亲情友情,采用絮语式叙述;面对自我审视,采用剖白式叙述,始终把叙述主体置于理想人生的高度,表现出对社会与人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