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速览     
《浙江经济》2011,(11):12-12
中非挂钩 非洲经济增长已经同西方经济“脱钩”,新的“挂钩”趋势——中国和非洲经济增长已经紧密连接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2.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下,今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连续三个月全球第一、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整体转暖迹象、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四个月回升,乐观人士认为中国经济或已经回暖或“复苏”。对目前的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回暖或“复苏”,各界有着各种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统计数据频频“打架” 自2008年底中国出台了4万亿应对危机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来,民众对经济数据的关注可谓空前,围绕国家统计局每月的关键指标,“官、产、学”各界总是会依次进行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复苏的争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十年。这十年,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十年,是中国全面融入世界,实现共赢的十年,更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中重新定位,由参与到引领的十年。这十年,中国实现了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市场”、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5.
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当然中国也不例外。但更为确切地说,中国已经进入中小民营经济时代。中国的中小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在经历了“割资本主义尾巴”、“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国民生银行成立伊始就以支持中小、民营经济为己任,对中小、民营企业倾注了诸多关注。 中小企业的地位及作用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中小企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在中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从工业总产值(占…  相似文献   

6.
承年关消费迅猛的势头和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相继出台,加之去年4万亿刺激经济措施的威力,中国经济在世界“率先突围”、“一枝独秀”,和“独善其身”等词眼于媒体上一再出现。世界看好中国经济根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参与2009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的四分之三以上的经济学家表示看到燕子回来的迹象,甚至部分经济学家表示,“本轮经济最坏的时候在2008年第四季就已经过去。”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已经实现‘软着陆’,今年国内经济增长呈现U型轨迹,二、三季度低位徘徊,一、四季度企稳回升,而居民消费、PMI指数等各方数据也印证了这种趋势。”近日,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区副主席哈继铭博士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挑战和机会”高峰论坛上指出,中国经济各项数据指标不断向好,  相似文献   

8.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是,在当今中国,三驾马车却未能并驾齐驱:“投资”一马当先,“出口”如野马奔腾,而“消费”却远远地抛在后面。国内普遍出现的低消费和高储蓄现象已经趋于“两极化”,过度依赖外资和外贸使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凸现,中国经济向临着不可持续的不平衡增长.  相似文献   

9.
经纬 《中国经贸》2009,(15):60-60
“去库存化”阶段基本结束“短期内,由于‘去库存化’基本完成.中国经济已见底回升。”范剑平表示.中国政府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刺激经济一揽子计划成效较为显著,落实速度较快,4万亿投资中的1.8万亿已经下达,今年预计进行的四批投资计划中的三批已经开展。同时,中国商业银行较好地执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1~5月新增548万亿元贷款,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很有可能超过6万亿元。“上述政策十分有利于调动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有利因素,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正在恢复,经济回升基础越发稳固,  相似文献   

10.
王栋南 《开放潮》2004,(2):57-58
《日本经济新闻》发表评论文章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进口的大幅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促进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角”。  相似文献   

11.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刺激下,今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连续三个月全球第一、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整体转暖迹象、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四个月回升,乐观人士认为中国经济或已“复苏”。对目前的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回暖或“复苏”,业界有着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数字     
《中国西部》2013,(4):14-15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7.8%”是进入1999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的最低值,也是最近20年来“倒数第二”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未来的经济增速将保持在7%-8%的“中速增长区间”。“十二五”期间中国不再“保8”,设定了年均GDP增长7%的新目标,就是出于经济中长期发展的考量和开启战略性调整和加快转求。  相似文献   

13.
《环球财经》2010,(8):16-16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要想富,先修路”这两个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常听到的口号,这几年在大江南北似乎已经销声匿迹,但这并不表明政府已经抛弃30年前就已经形成的发展经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已经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更是高达11.4%,创下了13年来的最高记录。中国外贸和外汇储备的增长也很强劲,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尽管原先预估的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最终没有超过德国,但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提到了两个“非常了不起”。这两个“非常了不起”说明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7月11日]近来日本国内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4月以来,同样的观点在中国也显著增多。中国媒体所渭的“恢复迹象”主要包括公共投资、股价、房地产价格和汽车销量。  相似文献   

16.
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是中国经济周刊发起主办的全国性经济学术研究论坛,2001年至今历经14届,形成媒体牵头、社会支持、共话经济、促进发展的良好社会效应。中国经济论坛坚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设置议题,今天的主题是“新常态可持续——创新是中国发展新引擎”。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已经转向了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17.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是,在我国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一马当先,“出口”如野马奔腾,而“消费”却远远地抛在后面。国内普遍出现的低消费和高储蓄现象已经趋于“两极化”,过度依赖外资和外贸,使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凸现。中国经济面临着不可持续的不平衡增长。  相似文献   

18.
董彦 《中国报道》2011,(8):48-50
经济是否的确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从而导致外资大举“做空”中国?在增长放缓、通胀增大的情况下,传统意义上的“滞胀”的风险是否真的正在逼近?通货膨胀是否已经“见顶”,CPI由猪说了算吗?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中国这辆经济快车每每在加速前进时,能源的制约和瓶颈就显露出来。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九成能源自给,但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却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节节攀升,成为中国经济“向上之痛”。  相似文献   

20.
《东北之窗》2010,(20):6-6
中国经济从“回落“到“回稳”一时占据了主流观点的解读,更乐观的预测是,经济已经跨越最低点,第四季度将呈“U”型增长。然而,通胀压力以及进出口市场的不确定性也令经济增长萌生些许阴影。除了经济本身的惯性,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