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聪  王聪 《南方金融》2005,5(12):10-13
近年来建设金融中心已成为国内金融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尝试运用企业区位选择理论,结合金融中心发展实践,构建国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国内11个金融中心的竞争力进行评估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我国省级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由距离指数、协调指数和综合指数构建的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评价模型,实际考察了我国大陆各省级区域的金融生态.该模型既可用于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的金融生态系统现状,还可揭示单个金融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4.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个子体系,共设计127项指标。定量指标设计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资源水平、社会信用和法制环境3个目标层、14个准则层,计90项指标;定性评价包括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和执行状况等四项标准,计37项指标。希望能够为各级央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决策、为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金融生态环境是将生态学应用到金融领域的仿生学概念,是指金融机构生存与发展所依托的各种要素的总称,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体系是金融生态环境体系的基础环节。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值指标体系是评价金融体系统生存与发展的指标,为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何锋 《济南金融》2014,(6):16-20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先后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构想,深入区域金融中心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区域金融中心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课题进行展望,期望能为区域金融中心问题的相关研究拓宽研究视角,为各地的金融中心建设实践提供比较和借鉴的可能思路。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区域竞争、城市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金融资源的竞争,因此,广州必须把握自身的优势,通过推进金融创新等措施,力争将广州建成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围绕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展开研究,提出了建设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并设计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旨在有助于维护区域金融的稳定,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围绕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展开研究,提出了建设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并设计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旨在有助于维护区域金融的稳定,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战略具有多个分析视角,其中,是从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联系和需要进行战略选择,还是从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进行战略考虑,将影响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沿着不同的发展路径行进和产生不同的发展结果。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发展的演变过程,讨论和认识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李宽  周好文 《新金融》2005,1(4):10-13
全能银行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演化过程,有其深刻的宏观经济背景和微观经济动因。全能银行可归结为四种模式,即英国式全能银行模式、美国式全能银行模式、德国式全能银行模式和全金融全能银行模式。各种全能银行模式是与各国的工业化的发展模式相适应的银行组织形式。中国全能银行的发展应服务于中国企业集团的国际市场战略,应整合国内市场的银、证、保等业务,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  相似文献   

13.
刘方  吴德晖 《海南金融》2010,(8):48-50,54
近年来,我国国内兴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热潮,北京、上海、深圳等市纷纷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只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且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建设成绩。本文基于伦敦金融中心历史发展演变过程,结合上海市经济金融发展的具体情况,有益借鉴伦敦建设的成功经验,从中获得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些启示,以此加快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15.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路径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来的,从提出到现在快二十年了。作为国家战略提出之后,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总结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当然要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总结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怎样更好地着眼于长远,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巨大变动下,怎样更好地探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下一步战略、路径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本人以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于永达  王浩 《新金融》2009,(6):24-2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中心更是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亟需适时建立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本文通过对英国伦敦金融城集聚金融优势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历程分析,以构建金融软实力的战略视角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进行相关要素的综合评判,进而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一个金融中心的形成大体上有两三种途径。一种就是一个地方的实体经济比较发达,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逐渐集中于此。由于实体经济对中间的辐射,金融活动也向此辐射,自然形成了它的经济地位。还有一种是由于人为的推动,或政府力量的推动,通过制度的创新,把一些金融机构吸引到这个地方。因为它作为一个独立的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活动,可以与实体经济在空间距离上相脱离。像这样一种金融中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它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课题遵循结合中国国情、灵活借鉴国际经验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围绕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系,提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应设定如下战略:以长三角地区经济乃至整个大陆经济为依托,以人民币产品中心尤其是固定收益产品中心为突破口,逐步推进人民币的结算、投资和储备功能的实现,使上海从国内金融中心加速迈向亚太区域金融中心,最终成为全球性金融中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渗透性、产品接触性和使用效用性三个基本维度构建农村金融包容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熵值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测算中国30个省份2005-2018年农村金融包容指数,对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区域差异进行综合探析。结果表明:三大维度对整体包容性均有重要解释作用,渗透性是基础,产品接触性是关键,使用效用性是核心;观测区间内,中国农村金融包容性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四大区域农村金融包容性呈明显分化格局,东部最高,东北地区略高于中、西部但均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总体地区差异存在缩小趋势,但可能出现“中部塌陷”问题。因此,有效发挥金融服务需求、供给和监管三方协同作用,对于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