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基本矛盾和困境的论述,认为“张维迎式”的民营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对我国大型国企来说是行不通的。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思路来破解国有企业改革难题,那就是通过引入跨国并购投资,一方面使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国有企业深层次矛盾,另一方面变现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来消除国企改革障碍。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国际跨国并购的迅猛增长为这一方案提供了机会。在全球市场,谋求生存和发展成为跨国并购的首要战略动力,跨国收购特别是涉及到大型跨国公司巨额投资和重大改组的兼并和收购是全球化最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经过30多年的变革和发展,美国CFIUS的外资并购审查制度日益完备和严格。近年来,由于受CFIUS安全审查的限制,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如中海油、华为、鞍钢、西色公司等对目标公司的收购都以失败告终。要规避赴美收购中的法律风险,应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交流与游说、建立支持机制、选择并购对象、制定并购策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动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跨国并购迅猛增长 ,成为外商直接投资 (FDI)的主要推动力。随着中国对加入WTO开放承诺的逐步履行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禁令将解除。这既是在与国际惯例接轨 ,也符合中国国情。可以预见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即将进入大规模实施阶段。是什么原因促使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并购中国的国有企业 ?是什么原因促使国有企业主动寻求跨国公司的并购 ?在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的道路上 ,存在着哪些阻力 ?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茜 《商场现代化》2007,(36):10-11
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根据全球经济环境及时对自身的体制、结构、功能和规模等进行重新组合和战略调整的一种重要方式。跨国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中国国有企业进行并购,在并购的过程中给中国的国有企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在面临跨国并购热潮的同时,应适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跨国公司的在华并购。  相似文献   

5.
<正> 1995年围绕国有企业改革这个中心,热点迭出,继公司热、改制热后,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热潮又在华夏大地掀起。 并购热华夏 1993年4月至8月间香港巨商黄鸿年投资4.52亿美元收购了中国1O0多家国有企业,在黄氏所收购的国有企业中除泉州和大连企业属中小型企业外,其余都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其中杭州橡胶厂是化工部1O家定点企业之一,经济效益在全国化工行业名列第9位。  相似文献   

6.
<正> 一、关于对“国有企业”的概念再认识问题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企业经过改革,极少数企业成为国有独资公司,极大多数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组织形式多样化,而国有资本只是这些多元投资主体中的一“元”(即使是国有资本控股的)。因此,国有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或其他形态的企业以后,就不应再称谓“国有企业”,只有国有独资企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等再称“国有企业”,不仅名不符实,而且有贬低其他经济成分之意。目前相当一部分国有资本在  相似文献   

7.
自从入世以来,外资在华并购活动越发频繁,并且大量涉及到了对我国国有资本的收购。被收购的国有资本往往数量巨大,且在国家经济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多方面影响。对外资进行国有资本收购行为背后的动机进行深入的探析,从而为防止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深化打下基础,这对我国企业、经济、社会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全面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绩效变化情况。通过选取10个财务评价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全面研究并比较总体样本公司(收购公司+目标公司)、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的并购绩效差异。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并购使总体样本公司的经营绩效在短期内会得到改善,但长期并没有提高;并购没有实质性提高收购公司的经营绩效;并购提高了目标公司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9.
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s)作为公司并购的一种特殊形式,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80年代达到高峰。其特征在于收购资金主要来源于市场融资,收购的目的是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公司或公司的股票。因此,杠杆收购较之传统意义上的公司收购有很大的区别。我国的企业并购事件越来越多,这种国际并购融资的特殊途径——LBO的发展历史、运作程序、特点和成功关键,并对中国企业进行LBO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外资并购重组国有企业的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上外资(主体为跨国公司)以并购(M&A)方式进行投资已成为主要发展趋势。伴随对华投资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利用外资(一般是同业跨国公司)进行并购重组的活动(领域主要是制造业)也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11.
张文娟 《商业研究》2006,(15):74-76
企业并购交易中的核心问题是并购价格的确定。目前,我国企业并购多以净资产值为定价依据,在实践中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所以,可以根据我国企业不同的经营状况采用不同估值方法,综合考虑并购方承担的债务和人员安置等隐形成本,合理确定并购价格,促成并购交易,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2.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交易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华 《商业研究》2005,(14):94-98
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首选是上市公司。从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交易模式的类型、各种交易模式下具体交易方式的优缺点,以及这些交易模式发展情况等,可以看出股权并购模式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主要模式。而在这种模式下,直接购买B股/H股和协议收购成为最受外资青睐的交易方式,并且,随着市场条件的不断成熟,将会出现更多、更新的交易方式。  相似文献   

13.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中期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年至2004年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设计中期绩效指标,实证分析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的影响和外资并购行为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并购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没有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中期价值有显著的负作用;外资控股对公司中期价值有负的影响,对中期效益有显著负的影响;2003年后外资并购的上市公司,其中期价值不如2003年之前,其中期效益也显著不如2003年之前。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但当时由于各方面的条件不够成熟,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步伐缓慢。最近,国家在外资并购上市公司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必将推动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进程。然而,在看到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给我国带来的正面影响的同时,还应注意外资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已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应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为目的,以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为重点,搞好资本结构调整,建立集团化、综合化和国际化经营的跨国公司参与全球化竞争,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并购重组过程中业绩承诺未达标现象频发,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文章以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探究了业绩承诺与高管减持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于未签订业绩承诺协议的上市公司,签订业绩承诺协议的上市公司高管在并购当年更容易发生减持,且减持后上市公司长期市场表现更差,验证了业绩承诺的套利属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套利程度在非国有企业更明显,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更多的分析师关注和并购问询可以有效的抑制上市公司高管通过签订业绩承诺抬高股价从而减持套利的程度。文章不仅为理解业绩承诺协议的套利动机提供了理论与经验证据,也对完善业绩承诺协议相关制度、预防潜在内幕交易、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以及维护资本市场的有效秩序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晨 《商业研究》2005,(9):155-157
由于当前国有股减持的大势所趋、外资并购的遍地开花以及2 0 0 2年底证监会新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要约收购的鼓励、对上市公司董事会反收购提议和决策权的限制①[1 ] ,上市公司的反收购陷入了被动。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能力是迫在眉睫的。政府应规定一些切实可行、经济有效的反收购措施,给予目标公司适当保护;而上市公司则更应致力于从内部完善治理结构,MBO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并购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世界并购格局。从世界经济的宏观视角看,影响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并购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全球化的牵引作用,世界经济周期的助推与制约,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的"优势产业扩张"与垄断优势的获取提供了机遇,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冲击,非传统安全壁垒对并购的阻滞。因此,只有充分预估与周全应对这些外部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跨国并购中才能实现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A股市场2006-2012年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文章研究了国有与民营控股上市企业定向增发认购方式和认购对象差异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定向增发有助于改善资产收益率高于市场均值的民营控股企业资本配置效率,且现金认购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更明显;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定向增发不会对资本配置效率产生任何显著影响;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新股认购仅能改善资产收益率低于市场均值的民营控股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基于所得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彦 《商业研究》2011,(6):106-111
通过选取2003-2008年的25起跨国并购事件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绩效。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并购当年绩效有着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并购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绩效出现了逐渐下滑的趋势。跨国并购绩效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上市公司跨国并购能力不够导致的,应从促进行业内资本集中、实施合适的并购战略以及提高国内并购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