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对股市究竟产生何种影响,不能凭一时的市场表现来枉下结论,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改革后原非流通股股东的控股比例及股市资金供应状况、改革实施时的大盘位置决定了未来市场的走势。其中以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为最重要因素,对价支付越高,套观比例越小,资金供应充足,对市场就会产生利好效应,否则就会拖累市场进一步走低。  相似文献   

2.
关于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其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概念上说明了什么是股权分置,并分析了其弊端,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法理基础及解决股权分置对价补偿的原则,并着重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具体对价方案,分析其优缺点,指出送股式解决方案是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3.
流通权“对价”之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岩石 《新财经》2005,(7):28-29
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原罪”,在分置改革中要解脱这一“原罪”,关键环节是非流通股股东如何支付其获得流通权的对价。对价交易是有章可循的,不是中国的特色,也不是对价交易主体之间的无序博弈  相似文献   

4.
孙家学 《山东经济》2006,22(3):95-97
股权分置问题是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根本的结构性矛盾,是证券市场整体改革的突破点,解决股权分置既要遵循符合市场规律符合中国国情的原则,又要公正稳妥地推出和实施各方都能接受的股权分置对价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明平智 《特区经济》2007,(2):116-117
对价是当前股权分置改革的关键,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的对价博弈又是对价的核心。该文提出了对价博弈的标准与基本原则,分析了流通股东困境与非流通股东计谋,通过纳什均衡模型分析,提出了对流通股东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是,由于投资者非完全理性的特点,政府应当对今后的对价方案加强监督,从而使股权分置改革尽量实现最优均衡或者次优均衡.  相似文献   

7.
林克利  陈媛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3):96-100
文章采用市场收益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医药行业的股权分置改革所产生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股改前后累积非正常收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所研究的事件期间对价支付率对累积非正常收益具有最为显著的影响,我们所关心的股改后的流通股比例对累积非正常收益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晋 《特区经济》2006,(3):141-142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深入开展,一些重大政策逐步明朗,许多疑难杂症也逐渐破解。但在会计核算、企业考核、股票估值等方面,仍存在许多规则亟待明确,若干现象需要引起重视。本文介绍了关于上市公司支付对价会计处理的两种观点,并提出了具体核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流通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是否获得了财富增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主要的日是从事后的角度分析流通股股东的股票财富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变化.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提出和表决是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一个讨价还价过程,利益分配取决于双方的谈判力量.统计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流通股股东的财富在股改前后获得了7%的增值.非流通股比例、股改批次、控股股东性质、市净率是影响流通股股东获得财富增值的主要因素.虽然非流通股比例越大,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股票也越多,但是,流通股股东享受的财富增值却越低.非流通股比例与对价水平之间正的相关性掩盖了非流通股股东少付对价的事实.总的来说,对价方案是在维持流通股股东股改前后的财富不受损的基础上制定的,而不是补偿流通股股东历史上对上市公司的投入.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板股权分置改革合理对价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中学 《特区经济》2006,(1):261-262
“对价”是否合理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本文分析了中小板股改试点公司确定对价方法的缺陷。然后在引入非流通股权合理溢价因子的基础上,根据总价值不变法,建立了送股方式下的合理对价模型,并对试点公司股改方案做出评判。  相似文献   

11.
林克利  陈媛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3):96-100
文章采用市场收益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医药行业的股权分置改革所产生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股改前后累积非正常收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所研究的事件期间对价支付率对累积非正常收益具有最为显著的影响,我们所关心的股改后的流通股比例对累积非正常收益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博弈论视野下的股权分置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的本质是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之间关于非流通股流通权的讨价还价博弈,博弈主体是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而不是上市公司、历史流通股东等。对价博弈中,非流通股东拥有先动优势和耐心优势,不利于保护流通股东的权益;而“未完成股改,暂停再融资和股权激励改革”等措施,有利于纠正耐心优势;从先动优势看,应赋予流通股东以股改提案权。股权分置改革首先应保证程序理性;当前试点公司的股改结果并未真正进入全流通,对于试点之后进入股改的公司没有学习价值;应逐步试行全流通。在对价形式上,应简单合理,要有利于投资者进行价值判断;应摒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较大的权证方案。  相似文献   

13.
IPO抑价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市场,抑价程度高低不同,近几十年来。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表明,成熟市场IPO抑价程度较低,而新兴市场IPO抑价程度较高。我国IPO抑价现象,自股市建立之初至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前一直存在,而且抑价程度相当高,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也高于其它新兴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后,大部分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改,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围绕非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标准,市场中各种意见几度分歧严重。重大市场分歧的深层次原因把“流通权”和“流动权”两个具有本质区别的权利等同了起来通过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权获得了上市流通权,非流通股股东因此违背了原来对原流通股股权“暂不上市流通”的承诺,为此,经过双方协商和必要的谈判,非流通股股东需要支付一定的对价。这是当前国内股权分置改革的本质,是符合市场总体利益的重大市场基础性制度变革。通过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东的股权转让权利由协议转让(《公司法》第138条规定,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国元 《开放导报》2006,(2):70-73,82
对由于历史的原因所形成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进行改革就是要清除国有股、法人股流通屏障,赋予其流通权。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深刻革命,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延伸。本文就我国目前股改的形势,股权分置改革的性质、意义及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股改的十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权证市场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朝晖 《特区经济》2006,(3):126-128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进程的推进,认股权证作为市场参与各方共同接受的“对价”开启了权证类产品创新的大门,也正式拉开了中国证券市场衍生产品创新的大幕。本文对国内权证市场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在比较了国际权证市场的最新发展趋势与发展动态之后,提出了规范与发展我国权证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期股市的下挫的根本原因是投资者不满现有对价从而用脚投票上证指数气吞万里地上涨80余点、继而惊现七连阴,深综指盘中创下8年新低……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正式启动,近一月来市场的剧烈波动表明,对于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参与方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而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对价博弈更是令人惊心。  相似文献   

18.
近期,沪深交易所同时推出了酝酿已久的《权证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欲给股权分置改革提供一种工具。可是用权证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不可行的,因为股权分置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定流通权的对价,而引入权证可能会使对价的确定更加复杂,从而不利于投资者形成稳定的投资预期。  相似文献   

19.
两利取其重     
在当前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资委无疑可以算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主角。贵刊上—期的封面文章《股权分置改革的国资步调》从国资改革的角度深刻地分析了国资委介入股权分置改革的动力与顾虑,使读者有了更开阔的思路去看待股权分置改革。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围绕非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标准,市场中各种意见几度分歧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