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政府建立了全国性的纤维检验机构,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现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包括棉花加工企业自行检验,专业纤维检验机构(以下简称纤检机构)公证检验两部分。纤检机构还负责复验仲裁和行政执法。纤检机构依据《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公证检验,一是接受纺织企业的申报,对经营性棉花进行公证检验,公证检验结果作为纺织企业与售棉企业结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棉花质量问题关系到产、供、需各方的利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棉花流通体制的改革正在全面深化,对棉花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纵观我国棉花体制百年历史,自1905年5月我国设立棉花质量检验机构,检验机构由简单到复杂,检验队伍由小到大,检验内容由少到多,检验办法由完全靠人工感官检验到人工感官检验与仪器测量相结合,棉花试验工作越来越完善。但是还要看到,目前我国棉花质量保障体系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棉花质量一直严重困扰着棉生产、供、需各方。本试图从分析我国目前棉花流通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入手,提出完善棉花质量保障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纤维检验局近日出台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问答》(见《中国纤检》2004年第8期)读后颇受启迪。这是来自我国棉花质量检验最高权威机构的声音,也是国家纤检局进一步加强棉花质量监督管理的又一新的举措,标志着我国棉花质量检验工作将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并将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从而提高我国棉花和棉纺织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有关媒体报道:2003年底,安徽省质量技监稽查总队、纤检局组织的联合执法组,对皖北重要的棉花生产加工基地——毫州市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进行了联合检查。通过检查,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无证无照经营。联合执法检查组检查的6家轧花厂竟然有4家无证无照,占66.7%。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在2003年9月批准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决定从2004棉花年度起对我国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进行改革,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适应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以确保棉花质量,促进市场发展为核心,完善棉花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我国棉花和棉纺织品的竞争力,推动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其目标是,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采用科学统一与国际接轨的棉花检验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6.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是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建立和完善我国棉花市场体系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全面推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采用科学、统一、与国际接轨的棉花检验技术标准体系,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仪器化、普遍性的权威检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科学权威的棉花质量检验新体制。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及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3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自2004棉花年度起改革中国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并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适应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以确保棉花质量、促进市场发育为核心,完善棉花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中国棉花和棉纺织品的竞争力,推动棉花产业健康发展。改革的基本目标是采用科学、统一、与国际接轨的棉花检验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纤维检验局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11月18日,经公证检验的新体制棉花(按棉花质检体制改革要求加工、由纤检机构使用HVI进行检验的棉花)共352万包,是2006年度同期检验量(199万包)的1.76倍,其中新疆检验量最高,达到289万包,占全国检验量的82.11%。  相似文献   

9.
在2008年度全国纤检机构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总结会上,中纤局提出各级纤检机构要在落实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做好2009年度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新年度棉花收购工作即将全面展开之际,由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分析当前棉花产销形势、部署新年度的棉花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我代表国家质检总局就2003年度棉花质量监督工作情况,以及如何做好2004年度棉花质量监督工作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棉花企业技术水平,提高棉花加工质量,从2004年我国开始推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并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但实施棉花质检改革两年来,进展缓慢,只有部分企业增上了400吨打包机及配套设备,大多数棉花企业持观望态度,积极性并不高。最近,笔走访了部分棉花企业,对其原因进行了调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为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要求,促进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棉花和棉纺织品的竞争力,国家从2005年起到2009年将利用五年的时间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科学权威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并对现有的棉花加工业生产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更新改造。新疆积极贯彻,认真落实,稳步推进,大胆探索,改革后的棉花加工企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财政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五部门于2003年12月17日发出了《关于印发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本刊因故未能刊登。为使读了解通知有关内容,现全转载。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度(2006年9月1日~2007年8月31日)是全面推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五年计划的第二年,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全国已经完成棉花加工设备更新改造和正在改造的企业达1300多家,其中已参与新体制公检的企业427家,是上年度的4。31倍;已建成公证检验承检实验室75家,配备HVI149台(套),仪器化检验能力达到223。5万吨,同比增长105万吨;新体制棉花公证检验总量达到344.44万包,77.54万吨,是上年度的9.07倍,约占当年棉花产量的11%。经过仪器化公检的新体制棉花,市场信誉度高,购销双方在棉花质量方面的争议减少,“混等混级”销售的情况得到遏制,新体制棉花受到纺织企业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昌吉州地处天山北麓,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棉花产业已成为自治州经济增长、农民奔小康、棉花经营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支柱。在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昌吉州的工作对改革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纤维检验局、自治区纤维检验局、自治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正确领导下,昌吉州纤维检验所为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现就做好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6.
棉花质量问题关系到产、供、销各方面和利益。近年来,各地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棉花流通体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棉花的价格基本由市场形成,经营渠道逐步拓宽,国家对棉花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是,在棉花流通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较为混乱,棉花质量得不到保证,多渠道、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尚未形成。因此,今年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实行“一放”、“二分”、“三加强”的棉花政策。即:放开棉花经营;实行社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加强棉花市场管理和加强棉花质量监督。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调控效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棉花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而要达到以上目的,国家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适应新的棉花购销形势的棉花收购、加工、经营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目前,国家已相继出台了棉花收购、加工经营企业资格认证条件及棉花加工企业基本技术条件,并完善了棉花储备体系,在棉花质量管理方面也制定了一些 监督和处罚制度。但纵观历史,棉花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棉花产、供、需各方的突出问题,在一些特殊的棉花年度,还表现得特别严重。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棉花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但离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棉花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完善棉花质量保证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根据当前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结合当前我国棉花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棉花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整顿棉花流通秩序的必要性。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棉花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籽棉收购、皮棉加工多渠道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但是,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数量增长过快,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在棉花收购加工过程中.没有通过资格认定的企业非法收购加工棉花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干扰了棉花流通的正常秩序,加剧了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企业盲目抬价抢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去年7月,六部委在郑州召开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正式开始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工作,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完成了以下五个方面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曾出台棉花加工质量有关政策,在2010年前加强棉花质量管理,提高棉花加工质量,对400型以下棉花加工机械设备进行改造。经我们调查,目前,许多供销社棉麻企业由于得不到贷款收不到棉花,致使企业缺乏资金而无力对棉花加工机械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大多数民营个体棉花收购企业无力对自身的棉花加工设施予以改造更新,仍然在使用原有的小型设施。  相似文献   

20.
一、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随着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推行仪器化检验,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步伐,切实提高棉花检验质量,是实现我国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