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执政亚文化是与主流执政文化所不一致的、甚至相悖的文化形态,执政亚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如不加以遏制,将会对主流执政文化构成威胁,严重影响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凝聚力和执政竞争力,因此,执政亚文化的转化十分必要。从执政思想文化、执政组织文化、执政制度文化、执政行为文化等几个向度上来思考执政亚文化转化的可能性,并通过法治、制度、执政文化社会化等路径来对执政亚文化进行转化,是执政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占伟 《理论观察》2011,(2):9-11
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了不同类型的执政方式,分别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党政相对分开"型执政方式、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党直接指挥"型执政方式、文革时期的"政党完全取代"型执政方式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依法治国"型执政方式及"三大执政"。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衍变历程的分析研究,在"三大执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谐执政、亲民执政、廉洁执政。  相似文献   

3.
刘昂 《理论观察》2014,(7):13-14
执政形象是执政党执政理念、执政行为、执政绩效等方面在人民群众心中形成的认知。它既包括真实的、积极的执政形象,又包括虚假的、消极的执政形象。通过分析执政形象的特点、分类以及执政形象的影响因素,深刻认识执政形象的功能,才能有的放矢,做好执政党的执政形象的建设。进而,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增强执政党的向心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时提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这一概念,四中全会以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环境七个子系统构建了中共执政的理论框架。 执政理念,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党的领导理念、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也是党在执政理念上的重大发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使党的执政理念能够贯彻、执政实践不致偏离、科学发展能够践行的根本保证.科学执政贯彻科学发展,民主执政促进科学发展,依法执政保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谭欣 《黑河学刊》2006,(2):64-65
现代政党都必须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切实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这一基本执政理念的转变。为此,必须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突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执政机制是党的拙政能力建设的制度之孩。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为完善党的拙政机制指明了具体方向,就是要使党始终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而又是有所区分、各有侧重的。坚持科学执政,是党的执政机制的总体方向。坚持民主执政是科学执政的实质要件,也是完善党的执政机制的核心。坚持依法执政是科学执政的形式要件,也是民主执政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执政的灵魂所在,反映执政党执政的性质,决定着执政党执政的方式和效果,是执政党执政思想的集中体现.我们党执政62年来,随着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执政理念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党的执政理念随着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不断得到发展和升华.梳理和总结党的执政理念发展的过程,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执政资源建设是党的执政理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迁,不断开发、拓展、转换党的执政资源,使党的执政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巩固现有优质执政资源,最大限度开发、拓展新的执政资源,是我们党必须认真对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刘昂 《理论观察》2014,(8):30-31
执政形象是执政党执政理念、执政行为、执政绩效等方面在人民群众心中形成的认知。执政形象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来自执政党的影响因素、来自社会的影响因素和来自人民群众的影响因素。通过深入分析执政形象的影响因素,可以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塑造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而良好的执政形象,不仅可以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增强执政党的向心力,还可以提升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刘椿 《理论观察》2005,(3):8-10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一个核心问题。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适应时代发展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体现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相似文献   

12.
钮倩 《特区经济》2014,(6):64-65
执政就是执掌国家权力。执政伦理就是对执掌国家权力的伦理审视和道德追问。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社会各方压力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提出了新挑战,也对战略机遇期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重构提出了新期待。我们要重塑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价值观、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制度伦理、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主体道德素质,促进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罗阳富 《理论观察》2007,(2):136-137
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新闻执政已成为成功的政治和治国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提高新闻执政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建设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应对舆论危机的能力、强化新闻执政理念等一系列工作,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吴练斌 《科学决策》2008,(10):14-15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应有之义,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必须不断深化科学认识、健全民主制度和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为防范和应对执政风险、确保执政安全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这些基本经验对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防范和应对执政风险,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执政安全是指政党执政不存在危险或受到内外执政风险影响下能保持执政地位.它包括积极主动的竞争力和相对被动的抗风险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都有许多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挑战因素。因此,必须通过对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及党内环境的优化,来加强党的执政安全,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威信。  相似文献   

17.
增强执政能力的关键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总结我们党执政历程的六条经验和构思今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框架时,两次提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个方面。这一概括表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既是我们党已经实践的宝贵经验,又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如何执好政、掌好权,长期执政,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55年始终面临、不断探索并努力解答的重大战略课题。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执政党建设伟大工程的重点工程,是重中之重。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现代化建设任务,迫切要求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9.
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深入认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的实践要求能使党更有能力应对国内国外各种挑战,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在认真分析党的历史地位和形势任务的基础上,科学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执政经验,系统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等重大课题。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执政理念,使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