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杨琴  田银华  童乙伦 《经济地理》2020,40(2):233-240
基于世界自然遗产地与所属地社会、经济、生态大系统环境的互动演化关系,文章将社区参与促进自然遗产地开发保护的作用,纳入市场供需均衡的内生约束里,考察在供需均衡的内生约束下,遗产地生态位提升的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参与通过确权、保权、设权和增权的四方面作用,改变了遗产地的需求、资源、技术及制度等活化因子变量;提高了世界遗产地生态位及旅游发展质量。最后,结合崀山的案例分析,为世界遗产地的旅游保护开发提供一条社区参与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流金融模式的中小型企业融资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物流金融是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有效模式。针对其目前风险研究缺乏定量评价的问题,本文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引入模型,构建了一个基于三方经营主体、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利用此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验证该模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可为银行等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村尺度的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及其整理时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湖北省竹山县城关镇为研究区域,借助GIS软件,在行政村尺度上建立农村居民点Voronoi图,科学判断分析了各行政村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村尺度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行政村为单元将城关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划分为Ⅰ级整理区、Ⅱ级整理区、Ⅲ级整理区和Ⅳ级整理区.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时序划分具有较高的合理性.该研究可以为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基于村尺度的构想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张正峰  赵伟 《经济地理》2007,27(1):137-140
定量地反映和衡量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挖掘其利用上潜力的大小,可以为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在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及其来源的基础上,将其分为自然和现实转化两类潜力。其中自然潜力评价指标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扩展可利用空间、改善农村生存条件两方面选取,现实转化潜力评价指标则从区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村建房周期、后备资源状况等方面选取。同时在界定各指标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方法实现了指标的定量化。  相似文献   

5.
低碳社区是创建低碳城市的必然途径。基于概念研究,构建了涵盖定量和定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够反映低碳社区的本质内核,同时简便易测,评价模型方便实用。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未来我国发展低碳社区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公共价值理论,结合质量概念分析,定义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并对其内涵与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从创造、运用、保护、环境4个维度构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LASSO回归、Autoencoding、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以实现的公共价值贡献度为依据进行指标遴选与权重确定,采用离差系数协调度模型计算一级指标协调度并进行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指数合成,对我国内地31个省区进行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知识产权发展质量整体不高,发展质量与发展协调度并重的知识产权发展模式尚未形成;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指标权重分布具有长尾效应,研发投入强度、专利奖获奖指数、每万人口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拥有量是对公共价值贡献度最大的3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遗产地文化保护、社区生活质量提升与景区 旅游发展等多维需求,传承和完善鼓浪屿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 成为当下焦点。遵循“限定范围、分类人群、挖掘风貌体验需 求与兴趣点、总结体验冲突点”的鼓浪屿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 管理研究思路,首先以游客、本岛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线下 问卷和社交网络文本进行调研,挖掘人们对于鼓浪屿景观风貌 现状的体验需求;其次,开展鼓浪屿POI、人流运动定位和空 间热力分布研究,分析人们的活动行为与鼓浪屿景观风貌特色 空间的联系;随后,在旅居体验与行为叠加影响下,总结出人 们对于鼓浪屿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的关注兴趣点和体验冲突 点;最后提出基于旅居兴趣的鼓浪屿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管理 建议,为今后鼓浪屿建设管理提供参考意见,对遗产地社区景 观风貌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大都市郊区的上海市金山区为例,提炼农村居民点整婵模式,并评价其经济可行性、资源利用性及农村发展性.研究表明:金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受"三集中"相关政策主导,模式特点为:①政府主导;②市场化运作;③村民负担小,受益大;④置换成本高.评价结果显示:可达到较好的资源利用目标,并有效促进农村发展;经济可行性较差,政府角度资金平衡度为0.67-0.77,新增耕地单位成本达到350-496万元/hm2.该研究可为同类大都市郊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社区参与世界遗产保护在国内外倍受关注。英国世界文化遗产哈德良长城(Hadrian’sWall)的保护与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较好地实现了遗产保护、旅游利用和社区发展的多赢,值得我们借鉴。通过研究哈德良长城保护与社区发展的互动机制,给予我们的启示有:加强世界遗产管理部门、社区参与遗产保护的意识;发挥解说的管理功能;在遗产保护利用中寻求遗产地城乡的发展机会;培养遗产地居民的认同感和主权感;建立相关组织和机构协调监测遗产保护和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多集中在"工程"技术层面,缺乏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视角的评价研究。基于此,文章以福建省长汀县为实证对象,构建了一种基于生态、社会、经济多维指标的系统建模评价方法。首先,从孕灾环境危险程度、承灾体易损程度、海绵体改造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构建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城市空间采用元胞栅格化、指标分级量化、人口密度估算等方法计算和生成各个指标的量化分级图层;最后,基于熵值法确定的指标权重,构建拓扑结构为9×3×1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适宜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海绵体的城市空间布局及其建设时序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由于所含要素更加丰富,并有着特定而复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结构,往往具有整体性功能和多样化利用价值。以世界文化遗产——河坑村土楼群为例,通过对村落历史沿革、选址布局及生态山水环境等方面的梳理分析,重点剖析自然景观构成要素与现状风貌,并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水景观与稻田景观类型。最后在整体风貌保护、人居环境改善、适度旅游开发等方面提出河坑村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为制定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整体性保护框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Traditional rice-fish agricultural heritage site in Qingtian County, China, one of the pilot sites of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is of great value in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how to realize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al heritage site through identifying current problems in GIAHS site, and making constructive recommendations for coupled development of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ield survey was carried out and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field questionnaire surveys of tourists and residents' in Longxian Village of Qingtian County, as well as interviews of residents with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for their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got.(1)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still at its early state of Nongjiale tourism (enjoy and experience authentic country life-style), under very limite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2) what attracts visitors most are delicious fish and beautiful natural environment, but not agricultural heritage itself; (3) most tourists come from adjacent areas and stay only half a day, many of whom pay their visits twice or more; (4) a few local residents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ies of tourism industry, but in very limited manners even if they do.Current pattern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re casting negative impacts on agri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gricultural heritage should be put in the first place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as a key attraction, should be taken as the focu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o change the present Nongjiale tourism into real heritage tourism, to establish a cooperative mechanism among different stakeholders,and to increase local residents' income through engaging in tourism industry.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三江并流地区是具有全国生态重要性的区域,该区域包括许多不同类型的保护区域,且存在诸多重叠之处,这加剧了原本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会居民的利益冲突,利益相关者的数量增加,利益冲突加剧.本文在此基础上,指出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和冲突,并分析了利益冲突背后的深刻根源.  相似文献   

14.
“茶马古道”沿线具有丰富的生物和文化多样性,集文化与生态保护价值于一体。然而快速的城市化破坏了“茶马古道”沿线的生态环境,加剧了文化的流失,威胁到遗产本体保护。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的方法,运用Marxan模型进行迭代运算,以普洱“茶马古道”为例,通过对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不可替代性的叠加,识别出普洱“茶马古道”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以此为基础构建普洱“茶马古道”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格局,包括15个面状保护节点区域,并构建从种植区到生产区和销售区的连接廊道与保护节点。为文化遗产廊道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其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迅速,除风景名胜区外,还先后设立了自然保护区等14类保护地,实际上形成了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但由于各类保护地在空间和权责上的重叠,国家决定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对各类保护地进行重组。在此背景下,比照世界遗产、国家公园等国际上的保护地体系建设经验,梳理了中国风景名胜价值演进和利用发展的3个阶段,解说了世界遗产与中国风景名胜资源的对应关系。并在目前风景名胜区体系整体保留的情况下,尝试借鉴世界遗产价值评估对中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分类分级进行完善,识别风景名胜区强调自然和文化相结合的价值和特色,指明国家公园体制下的风景名胜区保护资源并带动地区发展的潜力与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以2001-2019年我国发布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标准信息为数据源,从网络构建和创新价值链这两大维度对148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参与技术标准起草的机构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标准由以动力蓄电池为主的核心零部件标准发展为"整车-零部件"全方位的标准体系;②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化发展所依托的网络由简单逐步演进到复杂,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密度下降,网络距离、网络凝聚力呈波动变化;③网络节点间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分层,行动者的网络位置、凝聚子群数量随着环节推移发生变化;④在新能源汽车创新价值链各环节中,技术标准化网络所依托的创新主体存在差异;随着创新价值链环节环环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化网络发展为多个核心行动者引领的"多核心、多子网络"网络结构,并且核心行动者多数为企业。  相似文献   

17.
基于"混合功能发展"的城镇化模式,对区域产住一体化和混合增长动因进行阐述。以"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为核心,在组群和单体两个尺度分析混合聚居类型,并结合空间构形特征,模拟混合功能范式的经济与人居绩效模型。进而,通过发展规划体制的修正,导控组团布局和单元组织原则,优化"产住共同体"的空间适宜性建构,为中小城镇的混合功能发展提供建设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是影响自然保护成效的重要因素,其性质是特殊保护目标下的人文生态综合体。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规划包含了比一般“村庄规划”更广义的构架,包括涉及社区的自然保护地规划、空间规划和部门专项规划3类。三者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乡村社区,但之间缺乏紧密的衔接和联系,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为各类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规划提供衔接的可能。未来应通过融入乡村社区生态系统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各规划之间的衔接、细化乡村社区规划管控和引导内容,以及优化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规划管理体制,实现自然保护地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多元规划协同。  相似文献   

19.
辽宁区域发展差异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选取41个指标,通过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对辽宁省58个市(县)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居环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各市(县)无论总体,还是人均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区域发展呈现极大的不平衡性.在"五点一线"战略背景下,辽宁省要想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达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既需要辽宁省沿海与腹地的互动发展,又需要政府部门实施全面的差异化政策,诸如重点扶持落后和经济不发达的县市的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等.  相似文献   

20.
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制造业是广泛应用先进制造技术、采用先进制造模式、拥有先进市场网络组织的工业生产系统。市场需求、科技进步和生产要素配置、市场网络组织三个内部动因与政府作用、发展环境两个外部动因的变动,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并由此形成了耦合动力机制。对先进制造业综合评价的关键是科学合理的选择指标和构造指标体系,以便有效的实现评价目标。基于先进制造业的系统结构体系,并结合指标体系设立的功能要求及其原则,本文构建了由四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子指标构成的先进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