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昊民 《上海工商》2003,(2):17-17
不同于温州人,“上海人”这三个字对全国各地的人来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这种特殊意义不仅仅在于流传已久的上海人精明、上海人小气,光是这些,还不至于让那么多人对上海人怀有成见,关键在上海人的“做”,上海人的“上海优越感”。那么精明小气,偏偏还如此感觉良好,“阿拉上海人是怎么怎么样  相似文献   

2.
司徒微微 《浙商》2010,(1):26-27
当下,对温州人有两种角翠读:一种认为温州人善于抓住各种机会敢拼敢闯,是我们值得学习的“龙”;另一种观点认为,温州人投机性强,喜出风头,导致各地房价不断上涨,温州人的言行不值得人们学习。截然相反的观点碰撞,引发了众人更深入更广泛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上海滩,历来是我国的教育高地,但是,在新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在我国教育还没有实质上向民营民营经济开放的情况下,竟然有3个“自命不凡”的温州人在上海办起了学校,引起公众高度的关注。温州人成了民营经济在上海涉足教育产业的“吃螃蟹”。尽管上海人已经习惯了温州人的“胆大妄为”,但这几个温州人对上海教育产业的精神有独钟,倒让人颇感意外。这人到底是何来头?什么来意?  相似文献   

4.
昊民 《上海工商》2003,(2):12-13
在我国过去20余年的改革中、“和“珠三角模式”是最引人关注的。人工业化的发动看,“温州模式”属私人发动型,“苏南模式”更倾向于政府发动型,“珠三角模式”则兼而有之;从筹资途径看,“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倾向于资金自给型(内生型),“珠三角模式”则倾向于引进外资型(外来型);从制度变迁、体制转轨的路径依赖看,苏南是典  相似文献   

5.
金少策 《浙商》2006,(10):73-74
继去年的眼镜、拉链、家具产业“拒绝”轻博会后,温州经济的两大重要支柱行业——鞋、服今年不参加——这被很多人视为温州轻工博览会(下称轻博会)被迫“变脸”的主要原因。“变脸”只是权宜之计。如果不能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轻博会的陨落无法避免。[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白灵  金少策 《商界》2009,(11):74-77
这是一个典型的温商创业故事。这个敢为天下先,却又带有明显盲目与投机特征的温州人,留下的是一连串的“假如”和“为什么”,令人无限唏嘘。  相似文献   

7.
自从工业革命期间出现工人为了自身生存权益而破坏资本家工厂机器的情形之后,由一位美国工程师发明的名为“泰罗制”的管理制度便逐步遭到摒弃。迄今为止,现代社会更进入到一个以人为中心,即“以人为本”的管理新时代。以人为本的管理的主要内容,摆脱了板着脸孔的“家长式”的教化。而把人当作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加以发掘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8.
最近,基层不少股民接到一些“咨询公司”、“基金公司”从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打来的电话,称可以“代客炒股”,即客户将股东交易账户和密码告诉“咨询公司”、“基金公司”,由对方帮股民全权代理买卖股票,并约定双方利润分成。伴随着股市的持续火爆,“代客炒股”在基层呈快速蔓延之势,其隐含的各类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经济型酒店被认为是一个充满美好前景的“朝阳行业”,但在很多人的眼中似乎变成了“暴利行业”,短短几年时间,挂着“快捷”、“经济”招牌的酒店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酒店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经济型酒店简单的“住宿+早餐”却开辟出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市场需求、资本推动、回报预期等诸多因素使经济型酒店成为当前最炙手可热的投资方向之一,整个行业充满了乐观。但是随着行业的飞速发展,投资热情的极度高涨,危险的信号也悄然出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4月9日,温州人在中美洲哥斯达黎加创建的”哥斯达黎加中国产品工贸园”在温州正式启动金融、产品出口、出口信用担保等多边战略合作配套工程。这是敢闯敢干的温州人大兴“海外开发区”的一大创新之举,它为温州人从“办市场”到“建园区”转型升级“走出去”又添上一抹重彩。  相似文献   

11.
韩庆祥 《浙商》2005,(12):18-18
中央的“十一五规划”,是指导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总纲,其核心是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发展中,既要见“物”又要见“人”。  相似文献   

12.
温州,一片四季温暖的大地,一座活跃创新的城市。这里的经济被称为“温州人经济”,这里的“温州模式”、“温州速度”和“温州商人’享誉海内外。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温州人引领着时代潮流,在改革的大潮中起起落落,并最终赢得了中国和世界肯定的目光。  相似文献   

13.
“要总结的话,新温州模式的特点在于:传统经济的提升 新经济发展 温州人的创新 现代文明,而集中起来就是在创新这个点上。”“我们不再提倡说温州人吃苦耐劳,所谓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现在若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那未免水平太低了。”“温州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一是人的创新,二是企业的创新。三是政府的创新。”“现在,除了无为,政府还应该有为,这个有为,就是政府如何积极组织引导,通过政府来带动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的晨光里,踏上国际经济红地毯的新上海正赢得越来越多的喝彩和掌声.海纳百川的上海,吸引着无数上海以外的人们,而对于温州商人来说.他们在黄浦滩头留下的属于财富的光荣和梦想,已经给曾经长时期生活在超稳定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上海人带来不小的震撼。如果让我们为温州人的形象作一种描述,那就是他们是背负着传统人格大步奔向现代市场经济的匆匆身影,在传统与现代。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温州人也常常会很矛盾。然而.市场是温州人永远的呼唤.是他们永远的梦中情人。今天,在上海这个越来越国际化的大码头,在温州商人庞大的团队里,我们不仅能看到前辈“温商”那一张张黝黑的写满艰辛与沧桑的脸,更看到从他们身后走上前来的一个又一个陌生而年轻的新人.整整一代新温州商人,而后在上海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浙商》2010,(17):18-18
我是山东人,在温州做生意七八年了。早些时候有个报道,是拿温州经济和青岛经济作对比,说青岛是“老虎经济”,或是“车间主任经济”;温州人不一样,宁当鸡头,不当牛尾,所以是“小狗经济”,也称作“老板经济”。我在温州当地走动的时候,印象很深的就是,那些农民不肯去打工,家里房子就两间,里面还摆着两台机器不停运作。  相似文献   

16.
《三联竞争力》2009,90(9):44-44
最近“被”字很流行。大学毕业生“被就业”,四十小时上网“被网瘾”。而来自温州的世界知名皮革大王——王敏则体验了一把“被精神病”。 事情始自两年前。2007年3月10日,王敏回到温州准备召开董事会。在路上接到母亲的电话,要求王敏回家。然而王敏一回家,就被几个彪形大汉绑到了温州市民康医院。  相似文献   

17.
耿家臻  张雪 《商》2013,(16):285-285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闻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本文将从以下两个视角对此现象进行浅析:马斯洛的自我需求理论和常人方法论。不仅只对这一现象的简单解读,还要从中总结一个缓解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浙商》2011,(21):66-67
温州当下的困境,引发了诸多争论。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温州模式”已死,拯救温州将赔上中国。而挺温派则认为,温州无需救助,“温州模式”已经被历史无数次地证明,是最市场化的模式。救温州会否让地下钱庄解套,却无法泽被中小企业?救温州会不会重新激活衰退的楼市而让实业空心化进一步加重?救温州是“救中国”还是“赔上中国”?本刊特此摘录相关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宗庆后自身就是娃哈哈的“超级电脑”,不仅控制着娃哈哈从生产到销售每一个流程的每一个节点,也控制着每一个节点上的每一个人。APO和R3项目似乎是一个标志,我们看到了由杜建英推动的一种可能——一个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娃哈哈。  相似文献   

20.
地域环境的不同产生了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灿烂文化,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者通过对“颜色”、“人”两个词汇的分析展开了对两种文化的探讨,不失为一种比较有价值的通道。本文是一个很好的命题,很值得大家商榷、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