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人肉搜索在互联网上成为一个颇受争议的新事物,并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人肉搜索弘扬了正义,弘扬了真善美,另一方面"人肉搜索"在弘扬道德追求的同时,也进行了"反道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名誉权、隐私权等。本研究提出了解决"人肉搜索"弊端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现象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瑞丽 《新西部(上)》2009,(6):144-144,142
"人肉搜索"具有道德表达的良好愿望与道德的舆论审判作用,也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只有把德治与法治统一起来,培养网民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才能使人肉搜索不再游走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促使其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区人内搜索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人们对其日益关注,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从道德层面对"人肉搜索"进行全面分析,理清其利弊,并探讨对其发展方向的引导和管理方法,促使人肉搜索扬长避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网络"人肉搜索"集群现象浅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肉搜索"的心理成因是群体意志对个人意志的支配及个体网民责任意识的消失."人肉搜索"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意见的表达,发挥着社会安全阀作用, 其深层次社会原因是中国社会转型导致的传统道德的沦丧和社会秩序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好处,使我们能更加便利快捷地共享信息.近几年兴起的网络"人肉搜索"问题,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它在给需要信息的人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给许多人带来了困扰.本文将从"人肉搜索"这一热点问题出发,试分析人肉搜索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使人们能够更加充分、正确、合法地享受互联网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搜索方式,社会上对其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这种新的搜索现象本质上是社会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折射,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原因,并且这种搜索方式对个人及社会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社区人肉搜索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人们对其日益关注,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从道德层面对"人肉搜索"进行全面分析,理清其利弊,并探讨对其发展方向的引导和管理方法,促使人肉搜索扬长避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互联网领域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人肉搜索"具有一定的社会舆论监督意义,另一方面,其通常是一个群体针对某个人进行所谓的道德审判,往往会涉及侵害个人的隐私权以及侵犯公民的其他正当权益.因此,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发挥"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并对其加以理性的约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人肉搜索”集群现象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肉搜索"的心理成因是群体意志对个人意志的支配及个体网民责任意识的消失。"人肉搜索"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意见的表达,发挥着社会安全阀作用,其深层次社会原因是中国社会转型导致的传统道德的沦丧和社会秩序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从“人肉搜索”谈网络传播的“把关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肉搜索"时而魔鬼时而天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博客、论坛等言论集散地"把关人"作用弱化甚至缺失导致了人肉搜索善恶难辨。文章分析了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把关意识"这一概念,只有网络编辑、传统媒体、广大网民都建立"把关意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暴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纯净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络新生事物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对于"人肉搜索"的罪与非罪的定性是正确分析处理"人肉搜索"问题的关键步骤。本文从"人肉搜索"的产生和起源以及概念谈起,论述了"人肉搜索"不应纳入刑法规制范围内的几点理由,探讨了"人肉搜索"不被刑法规制后的其他规制和救济手段,以期达到既保护公民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又合理规制"人肉搜索"这一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严小刚 《黑河学刊》2012,(10):191-192
"人肉搜索"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源于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而其引发的利弊探讨,则深刻剖析了其背后个人及群体的道德观念、社会行为规范等思想意识。"人肉搜索"是把双刃剑,是正义与暴力天平两端重要的砝码,其正确运用与否最终取决于个人及群体对自我心理动机、言行分寸的合理把握和道德观念及道德评判标准尺度的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3.
"人肉搜索"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社会问题,人们不仅惊叹它强大的威力,也感慨于它带来的对隐私权以及名誉权的侵犯,以及在"人肉搜索"背后的网站扮演着一种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都是双刃剑之另一端.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应该从法律上明确界定网络中的隐私权名誉权,建立完善、统一的保护制度,更应该对网站的责任作出明确的划分,同时,大众的自律道德亦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瑶 《发展》2013,(3):98-100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人肉搜索"从它出现时起,便已然游走在法律与道德的灰色地带。一、人肉搜索概述  相似文献   

15.
苏志娟 《魅力中国》2009,(31):86-86
"人肉搜素"在现代网络媒介的传播下成为了一个热议的词汇,其产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本文就"人肉搜素"可能引发的一些法律问题做了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16.
吕武 《魅力中国》2010,(3X):146-146
在人肉搜索所引发的各类网络事件中,对当事人隐私权的肆意侵犯,使人们开始质疑,打着伸张公平正义大旗的人肉搜索,是否有权利扮演道德警察的角色,它的出现对新型网络社会的成熟发展将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为了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认识人肉搜索现象,我们需要多维度、多视角地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以它强大的群体搜索功能,彰显出网络时代的一种民间监督职能,这是一个全新的,游离于道德和法律边缘的手段,是公民积极参与"纠政"的一种渠道,它的高效率低成本举证措施非一般机构可以比拟。然而这一被誉为"网络弹劾"功能的搜索引擎,不知何时被冠以刺目的"人肉"二字,从而显得血腥味十足,让一些人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人肉搜索"事件不断发生,"这一事件暴露出我国的网络隐私权这一法律空白地带,针对此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制订有关的法律、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另一方面还应借助道德规制和行业自律予以辅助.  相似文献   

19.
赵书荣 《魅力中国》2011,(21):161-161
“人肉搜索”在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同时,往往会涉及侵害个人的隐私权以及侵犯公民的其他正当权益。因此,如何发挥“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约束不当言论和行为,给“人肉搜索”一个适度合理的法治框架,让“人肉搜索”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从而发挥越来越多的正面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肉搜索作为一个新出现的网络名词出现在越来越多人的视野里,这一现象带来了一系列较大社会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刑法层面上的思考,本文从人肉搜索的相关概念入手,在类比了刑法中个别犯罪定义后,从学理和现实上思考了人肉搜索入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