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速度加快,房地产的升温,人们对自己居住区环境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因此生态环境规划日益成为现代居住区设计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本文论述了居住区生态环境规划的构成元素、现代城市居住小区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谭怡 《品牌》2014,(8):40-4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的大量消耗,使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国家大力倡导生态城市规划战略,为生态城市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城市中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对生态城市进行景观设计时,应真实的对城市生态目标进行最大程度上的实现,完美的体现出不同城市之间的不同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城市景观设计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智慧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达到充分融合,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并促使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稳定、协调与持续发展的自然和人工环境复合系统。智慧城市似一只好鸟,生态和业态如两只翅膀。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根本落脚点,是要让市民充分感受到智慧城市更加节约资源、更加生活便利。而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正是“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新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的注脚,也是建筑领域未来大势所趋,更是智慧城市的典型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龙 《商》2013,(14):372-373,346
我国环境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移民的产生是由于环境的变化与恶化所引起的的迁移活动以及由此而出现的人口迁移现象。本文试图把"熵"的理念引入到生态移民体系中,利用"熵"来规范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人类与低熵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商业发展之间越来越多的产生交集。城市人口对于生态环境和美好居住生活、工作环境有了更加强烈的需求。园林景观正是利用将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的行业。同样,商业对于城市化的发展和推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园林景观与商业产生了千丝万缕的紧密关系,在园林景观的建设中,商业扮演了重要作用,通过商业的运作能更好的发挥全社会的力量,进行艺术价值展现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段泽  王志亮 《商》2013,(17):77-77
一、生态文明城市的定义及内涵 1)生态文明城市的定义 生态文明城市既是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文明与自然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是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生活质量持续提高以及各要素协调发展的过程。本文应用熵权法、TOPSIS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及地区差异进行测评,并给出生态文明视域下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业文化的生态性是在商业活动的生态适应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表现为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形态与运行规则,具有互利共生、优胜劣汰、自然演替等特征。它作为社会文化生态结构的一部分,一方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另一方面又用商业文化的伦理精神营造健康文明的市场环境,从而保持商品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漂浮湿地,与城市景观领域的结合湿地是城市土地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城市中的湿地是城市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之一,是一种自然景观,一个自然综合体.它对人类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漂浮湿地”作为河道生态治理的新技术,称得上是河道生态整治的多面手.河道治理虽为生态治理中的一小部分,但也关系着整个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漂浮湿地作为湿地景观中的新类型,却也为居民提供乐新的休闲场所和美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商业文化的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文化的生态性是在商业活动的生态适应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表现为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形态与运行规则,具有互利共生、优胜劣汰、自然演替等特征.它作为社会文化生态结构的一部分,一方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另一方面又用商业文化的伦理精神营造健康文明的市场环境,从而保持商品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自然与设计     
龚唯 《品牌》2014,(12):111-111
大自然是伟大的设计师,鱼虫鸟兽、山川河流,包括人类都是大自然的杰作。人类千百年来从大自然获取色彩、形态、材质、结构的灵感,创新设计改变生活。人类与自然同是生命,同为彼此环境,只有和谐才能共生,共生才有未来。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环境问题中与城市居民息息相关的两大方面.城市人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及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们创造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体.基于上述理由,目前人们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很多,本文以安庆市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了安庆市近年来经济、环境状况的变化,在不建立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安庆市近年来城市人居、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变化,阐述了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对安庆市旅游业发展、人文环境优化、投资环境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有利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物流活动存在于人类最简单的经济贸易活动中,而现代物流活动中的各个元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绿色物流、生态环境保护则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绿色物流与生态环境的联系,并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主张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要遵循生态客观规律,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要实现人与自然的融洽和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促进我国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在发展与保护中找到平衡点,剖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规划、利用效率等方面内容,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因素分析,为建成生态文明城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改善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城市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维护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对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越来越关注.本文以分析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为着眼点,探讨了生态公园设计前期工作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重要论述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展示了光明的前景。人类的文明进步离不开城市,而人类的生存更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的许多城市日益面临人口急剧增长和环境严重污染等环境生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走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配置中生态环境需水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因此,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目前国内外生态环境用水的研究情况,对解决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环境用水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路,并综述了各项生态环境用水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以L县为例,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于宜居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愿望也在逐渐增加。在今天,L县城区域主要由商业圈、经济开发区、生活居住圈、园林公园等模块构成,城区内的城市规划已初步成型。在此基础上,如何提升城市生态规划,实现绿色居住环境、交通便利、防止城市内涝等目标,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生态环境与城乡规划需要依靠合理的城乡生态规划设计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当前L县城的城乡生态规划为基础,通过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目前生态环境的现状,通过查找国内外文献资料,提出适合本土自然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改善县城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带来良好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几点意见建议,更好地推动县城区域内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建设主体指导理念,但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前提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基础保障,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作为基本出发点和着力点。本文论述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理念,通过构建城市战略的竞争策略优势,以邢台市为例,述明邢台市生态与经济融合的战略突破口是第三产业,在战略落地过程中,要深入贯彻"产业聚焦化、政策专一化、职能协调化"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的范围内,以人为中心的主系统和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协调发展关系。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循环经济理念和系统论、生态学理论以及生态足迹理论,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从而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