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地方产业集群带来的竞争优势,指出地方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区域持久竞争优势,并且该区域竞争优势会不断自我加强。在本文的最后,提出落后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相应对策,以促进落后地区形成区域持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芦岩 《经济论坛》2005,(5):69-70
一、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源 探究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保持持久竞争优势必须从内外部良好的发展环境、内部与环境相匹配的资源和能力两方面入手。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企业战略管理就是沿着这两条思路发展下去的。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关注于外部竞争环境分析,有助于揭示导致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外部条件,但却忽略了对企业内部的研究。因此,战略管理研究的另一条思路主张从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出发,探索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基于资源与能力的民营企业动态竞争优势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易磊  和炳全 《经济师》2003,(5):10-11
文章从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核心能力的角度出发 ,讨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原因 ,针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 ,提出民营企业要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必须不断获得异质性资源 ,并在传统资源观的基础上 ,融入经营运作战略、战略联盟和信息技术等新的战略思想 ,通过资源和能力来表现和测度竞争力。最后 ,论述了基于资源与能力的战略柔性是动态竞争环境下民营企业营造和提升其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冯燕平 《经济师》2014,(12):175-175
文章从规模经济竞争优势、范围经济竞争优势、协同效应竞争优势、低成本竞争优势、创新竞争优势、柔性竞争优势六个角度对供应链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得到以下启示:单个企业要融入到一个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网络之中,通过相互合作,共同承担财务等各种风险,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才有持久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浅谈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管理者个人及其组织要想生存发展,进而求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而管理者个人及其组织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便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因而在新世纪,管理者个人及其组织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和开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的持续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成长的路径中,企业家精神的有效供给和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动态构建是融合共生的,企业家精神渗透在企业动态的竞争优势中,缺乏了企业家精神,企业的竞争优势则难以持久。本文从阐述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持续成长的作用入手,着重分析了制约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四大因素,并由此提出了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促进企业持续成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的含义,特征及其基本过程。一、竞争战格管理的含义及其特征1.竞争战略管理的含义我们认为竞争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国内外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为了获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在预测和把握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其优势特色而作出的整体全局谋划。它包括下列几层含义:一是竞争战略管理的目的是谋求在竞争严峻环境下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是为了获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可能是低成本优势;也可能是产品差异优势──由技术差异、管理差异、材料差异、功能差异等方…  相似文献   

8.
民营企业战略性人才价值分析及保留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战略性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全球化的竞争,使民营企业原先所具有的体制和机制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面对跨国企业、"国家队"的挑战,民营企业如何与它们同台竞技,取得竞争优势,关键就在于能否保留企业所需要的战略性人才.分析了战略性人才的价值,并主要从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根源着手,站在需要理论的角度提出其战略性人才保留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国际化理论:企业与环境关系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的企业国际化理论是建立在企业具有垄断优势前提下的"实力规模"论,这一理论主要针对大型跨国公司。作为补充,当前也出现了针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目的新元"理论:即中小企业国际化并非是利用已有的竞争优势,而是旨在为获取和弥补竞争优势而国际化。我国民营企业是以产权为标准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的,不是以规模来划分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民营企业与市场经济共生共存,国有企业与计划经济难舍难分。文章从企业与环境关系的视角,在分析了民营企业境内发展的基础上,构建民营企业"国际化"和"化国际"的战略框架,并从系统的角度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演化作了归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获取动态比较优势的湖南花炮产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懿赟 《经济地理》2008,28(2):327-329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是随着1950年代企业竞争趋向于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等新特点而产生的。在技术内生的情况下,静态比较优势并不是永恒,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演进的,需要通过创新,加强政府监管和规划等措施来促进静态比较优势的初始模式发生转化,从而获得持久的动态比较优势。这对分析湖南花炮行业发展现状,通过利用既有产业优势、规划花炮产业长远发展、获取持久的动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章通过考察企业集群竞争优势产生的机理,以湖北省为例分析了民营企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及劣势,借鉴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经验,以湖北省为例指出民营企业集群化发展的路径是:大力培育和激发民众强烈的致富欲望和自主创业精神;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有利于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引导建立行业自律性组织和完善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关系营销的企业信用品质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营销是“以建立各种关系”作为构建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营销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过程中,创新的关系营销理论、营销模式的实践仍受制于企业的信用关系。营销模式可以复制、模仿,惟一不可复制的是企业文化。其中企业的信用关系及信用品质度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基础,全面提升企业信用品质,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已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营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松散割裂型银企关系现状使得民营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难问题.在转轨经济时期,民营企业与银行构建新型紧密型银企关系是最适合的选择.民营大企业可以和银行建立关系型合作关系.民营中小企业可以实施主办银行制度.民营企业与银行紧密型银企关系的建立离不开银行和企业各自的改革和努力,也离不开信用制度的完善和政府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是一项高风险资本经营活动。体制风险、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和文化风险的产生具有客观性。建立趋同的价值理念,辨证认识民营企业,依法规范并购活动,实施人性化并购,是防控企业并购风险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5.
刘洋 《经济研究导刊》2012,(15):175-177
后危机下给各国政府、企业带来的最重要的反思是如何改变造成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增长模式,可以说危机成为"倒逼"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而浙江民企在经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也面临经济周期中的转折,危机的爆发加速暴露了其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以此为契机,分析了转型升级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提出后危机下浙江民营企业如何谋求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企业所采取的具体的竞争行动是动态竞争研究中的基本变量,竞争行动的数量和质量是企业获取动态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论文以中国主要家电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界定了竞争行动的概念并对竞争行动的类型进行划分,进而确定了竞争行动样本采集的方法.其次,检索了中国电子报上2001-2010年10年间关于中国主要家电企业竞争行为的81647个文章题目,对其中的近2130篇文章进行了内容分析,从中共收集了1866个竞争行动.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主要家电企业的竞争行动基本数据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分析了企业间竞争行动存在的差异性及竞争行动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竞争行动的规律及其对竞争结果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民营企业内部存在着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劳动争议纠纷频发是中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不规范和激化的结果,是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缺陷。化解或调解企业劳动争议纠纷从情理上、程序上和制度上都应当首选谈判的方式。谈判文化建设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从谈判习惯的形成、谈判艺术的提高、谈判组织建设三方面来加强谈判文化建设,再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李益 《经济研究导刊》2010,(28):187-190
民营企业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法律上的不公,准入行业、土地使用制度上的限制,税收政策上的不平等,融资渠道不畅,政府职能机构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和政策环境不理想等障碍。这严重地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法律上给民营企业一个公平的地位,取缔民营企业准入行业上的限制性政策,畅通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改革现有的用地制度、税收制度,转换政府职能,对民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关系到繁荣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关系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楼德华 《时代经贸》2006,4(12):95-96
私营企业是一个重要而庞大的经济群体,爱其所处环境的影响,面临着不同的控制风险。有效的评估私营企业的控制风险,有助于加强对它们的管理控制。  相似文献   

20.
We formulate a mixed triopoly in which one state enterprise competes with one domestic and one foreign private enterprise. The private enterprise can transfer its technology to the private rival, which reduces the rival’s production cost. We show that if the privatization policy is endogenous, then the foreign firm voluntarily transfers its technology. We also show that the foreign enterprise may strategically raise its local ownership shar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xistence of a state enterprise and its potential future privatization serve as an industrial policy that improves the domestic firm’s competitive advantage relative to the foreign enterpr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