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作促销的微分博弈模型及均衡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假设零售商促销对厂商的品牌形象会产生负面影响。运用微分博弈的方法分别构建厂商和零售商的非合作促销博弈模型与合作促销博弈模型,并对均衡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合作促销时的渠道收益大于非合作的情况。最后提出只要厂商对零售商促销给予补贴,帕累托改进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区域位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地区的中央核心区域,正在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被提升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本文运用博弈理论中的合作博弈分析法,结合京津冀地区经济合作的现状,对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协作中三方的理性行为进行静态和动态的博弈分析分析,并根据分析过程,得出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均衡解,将其应用到实例研究中,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职业院校人才教育培养的主要途径。虽然校企合作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面临着观念落后、政策不够完善、规范不健全、机制不和谐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要想促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快速发展,必须要找到正确的职业院校发展思路,加强职业院校的教育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有电子商务专业,由于电子商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构建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平台就逐渐成为学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构建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平台是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服务站,它将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力量进行有效整合;该平台可以为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以及实现学生充分就业创业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各大院校环境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论述协同创新理念下环境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从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的行为优化、资源整合以及对外开放等提出具体的构建思路。这将有效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和校企双方合作关系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引企入校、引企入教、引技入师"的合作模式将以往的"走出去"变为"引进来",将企业引进校内,共建具备企业生产和学生实训双重作用的工作实训场地,将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紧密地联合起来,形成一种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总结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经验基础上,本文对近年来学校与企业构建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阐述和归纳。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校企资源共享、技术互动、育人生产兼顾的共赢理念,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肯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校企合作,就是要从思想层面强化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挖掘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贯通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创新校企合作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机制。本文阐释了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现状以及新教育机制的设计理念,探讨了校企合作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决策、动力、保障、过程控制、激励和评价等六大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8.
葛福江 《电子商务》2012,(10):69+71
本文以南京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与阿里巴巴集团建立校企新合作机制为例,探索高校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途径。高校可以与企业形成以企业大学为纽带,实现高校、企业大学、企业合作互动,达成三方共赢的新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尽管现阶段促进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已成了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识.然而目前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制度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博弈,不仅难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帕累托改善”,而且也还极易引发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的“搭便车”问题,进而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地方政府竞争过程中的合作困境。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的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压力和“苛刻”的技术要求,企业唯有创新与具有知识密集和专家众多的高校合作,创新才有希望。校企合作的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说明校企长期合作对双方都有利,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遵循反馈,沟通信任,建立长期信任,巩固的合作关系,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博弈论的供应链中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由制造商和供应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制造商通过价格补贴和转移支付的方式激励供应商进行技术创新的契约机制。在三种博弈形式下制造商与供应商的选择策略及利润函数,结果表明:协同创新时,供应链系统能够达到有效帕累托最优。同时Rubinslein讨价还价模型对供应链系统的剩余价值进行再分配。  相似文献   

12.
《商》2015,(14)
在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下,很多高校开始实施"校企合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企图通过这种途径来促进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而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下往企业输送的人才会更加适应本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实现校方与企业之前的共赢的一种手段。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并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共赢模式的构建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深入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分析了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支撑,探析了校企合作中"一头热"、"两张皮"、"规范弱"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校方控股公司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基本内涵,介绍了其形式创新性、利益结合性和运行顺畅性等主要特征,并从提高校方控股科学性、严守校企合作政策性、增强校企合作互惠性、提升校企合作效能性等方面,对其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合作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企合作政府支持扶植力度不够,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实用性差,高校科研取向与企业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打造更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准职业人培养委员会,开设定制班,引进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搭建官方的校企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提高政府扶植力度,组建校企合作专门的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机构,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认知无线电网络以"衬底式"(Underlay)的方式与主用户网络共享频谱时,需要对认知用户进行功率控制,以确保认知用户在不干扰主用户的前提下,公平地共享认知频谱资源。利用博弈分析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基于链路增益因子的代价函数,并据此提出了一种新的非合作功率控制博弈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均衡结果既改善了用户的帕累托(Pareto)性能,又提高了链路增益较差的用户的吞吐量,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平等共享。  相似文献   

16.
梁艳  黄桂琴 《商业科技》2014,(22):153-155
本文在系统分析皖江承接产业示范区内高等教育和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校企合作机制,即校企合作中企业合作和校方的合作动机、合作内涵和合作形态。进而结合皖江承接产业示范区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了可能采取的校企合作模式,如企业联盟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员工素质提升联盟、联合研发机构的建设等,以期提高高校和企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校企合作模式的背后,存在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及家长四大动力因子。在社会、企业、学校三方动力因子的推动下,以学生为纽带,学校和企业建立起了共同合作培养人才的动力机制,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8.
赵杨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5):214-215
校企合作要求高职院校和企业全方位地进行合作。校企双方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好在合作中遇到的诸如教育理念、政策法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建立合作长效机制,促进校企合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孙继云 《商业科技》2010,(34):159-160
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是政府、高校、企业相互作用的过程,其运行机制就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这一机制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互动的成效。因此,构建政府、企业、高校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本文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从创建"校地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的动因入手,分析了传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的弊端,进一步阐述了政府、学校、社会三者在创新机制中的职能定位,并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构建"校地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最后对可能取得的成效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是政府、高校、企业相互作用的过程,其运行机制就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这一机制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互动的成效。因此,构建政府、企业、高校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本文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从创建"校地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的动因入手,分析了传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的弊端,进一步阐述了政府、学校、社会三者在创新机制中的职能定位,并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构建"校地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最后对可能取得的成效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