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富有人群的理财模式从自我管理开始向寻求专业顾问、定制服务、委托管理的方向转变。本文对财务管理中的家族信托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案例分享的基础上,提出具体业务拓展和操作模式。家族信托有望成为私人财富管理的优选方案,成为信托公司适应监管政策导向,推动业务创新,拓展未来信托业务的"蓝海"。  相似文献   

2.
邱峰 《新金融》2014,(12):34-38
基于诸多现实根源,家族信托应运而生,借此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国内众多机构陆续启动,并大力拓展家族信托业务。家族信托无疑将使信托业回归投资事务管理工具的本质,并有望成为信托业转型支点。作为舶来品的家族信托在国内迎来发展蓝海的同时,虽然前景可期,但仍面临"信托登记生效主义"、税收制度不健全、业务管理经验不足等多重障碍,其大规模推广的时机并不成熟。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邱峰 《武汉金融》2015,(1):60-62
基于诸多现实根源,家族信托应运而生。国内众多机构陆续启动,并大力拓展家族信托业务。家族信托无疑将使信托业回归投资事务管理工具的本质,并有望成为信托业转型支点。作为舶来品的家族信托在国内开展迎来发展蓝海的同时,虽然前景可期,但仍面临"信托登记生效主义"、税收制度不健全、业务管理经验不足等多重障碍,使之大面积推广的时机并不成熟。中国版家族信托可谓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基于诸多现实根源,家族信托应运而生。国内众多机构陆续启动,并大力拓展家族信托业务。家族信托无疑将使信托业回归投资事务管理工具的本质,并有望成为信托业转型支点。作为舶来品的家族信托在国内开展迎来发展蓝海的同时,虽然前景可期,但仍面临"信托登记生效主义"、税收制度不健全、业务管理经验不足等多重障碍,使之大面积推广的时机并不成熟。中国版家族信托可谓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实施,对信托公司涉足公益慈善领域发挥了促进和规范作用。信托公司受托开展慈善信托业务,具有资产管理的专业优势、尽职管理的受托优势、日常运行的成本优势和产品设计优势。但目前慈善信托试点面临着公益性未完全体现、税收政策安排欠完善等问题,亟需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逐步完善细节,同时设计"信托公司+基金会""慈善信托+家族信托"等业务模式,促进慈善信托试点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韩良  滕杰 《银行家》2024,(1):112-115
<正>债权家族信托具有设立简便、信托资金运营安全、税务优化与规范等优点,广受民营企业家欢迎,成为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开展家族财富管理业务的一个亮点。但债权家族信托业务也面临法律性质与定位不清晰、展业方向不明、法律规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对债权家族信托的定位与规范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信托制度在实现财产保护的目标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高端财富管理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随着国内家族资产传承和保值增值需求的日益明显,家族信托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按照信托的目的不同,国外一般将家族信托产品分为财产传承类、财富积累类和财产保护类三类信托产品。针对其中在我国刚刚起步的财产保护类家族信托的业务模式进行探讨,并对其产品设计的要点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相关的研究以及各信托公司的相关产品设计提供相应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家族信托和财富管理事业发展如火如荼.中信登数据显示,2022年1月信托行业新增家族信托规模128.99亿元,较上月增长33.54%,创近一年内新高.家族信托作为具备信托本源特色的服务信托业务之一,已逐渐成为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但是,坊间对家族信托仍然存在着一些误解.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澄清两个流行甚广的误...  相似文献   

9.
鲁文龙 《银行家》2014,(4):58-60
正家族信托指金融机构受个人或家族的委托,以实现高净值客户的财富规划、传承和隔离为目标,代为管理、处置客户家庭财产的制度安排。由于家族信托能够更好地帮助高净值客户实现财富传承和破产隔离的目标,正逐渐被中国富豪认可。目前,在中国内地至少已经有5家金融机构推出家族信托计划,这包括平安信托、招商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私人银行等,而兴业银行的家族信托业务也在积极筹备中。但是,目前国内家族信托业务能实现的财产类别仅是金融类资产,国外应用最广泛的股权和不动产等资产还未能在国内的家族信托业务中实现。由于国内的私人银行通常归属于某商业银行母体,信誉良好且产品  相似文献   

10.
杨帆 《武汉金融》2013,(9):31-33
信托资金池业务在近两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信托公司实现自主管理理念,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途径之一。本文将从信托资金池发展现状和主要模式、信托资金池业务的收益率以及具体构建资金池的操作步骤等方面对信托资金池业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在监管政策的进一步规范和鼓励下,家族信托的实践发展日趋成熟。与此同时,目前高净值人群对家族信托的期待和需求,已从简单的现金类资产传承发展到整合化多元资产管理。其中,企业股权的传承正成为"创一代"的重要诉求。股权家族信托实现财富管理与传承股权家族信托通过构建架构,能够一站式实现股权托管、风险隔离、按约执行交易、财富管理与传承等目的,从"代人理财"到"忠人之事",助力客户达到久远财富、安全财富、和谐财富以及增值财富四大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监管层针对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出台或更新了其代客理财业务的纲领性文件,放开了以前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某些限制,拓展了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空间,理财市场多年来信托理财和银行理财齐头并进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信托业的资产管理业务正面临其他金融机构的挑战。资产管理政策松绑,信托被相对弱化多年来,信托行业将自身定位为国内"最符合资产管理理念"的金融机构,其优势在于与投资者之间是信托关系,而非委托代理关系;在分业经营背景下可以横跨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家族信托业务的必要性,结合笔者家族信托业务实践,梳理了家族信托营销难点,并从客户筛选与需求把握、客户沟通与资料收集、产品配置与后期跟踪等三个重要环节提出了私人银行家族信托业务营销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银行信托理财业务发展迅速.品种不断增多,途径不断拓展,尤其是银行与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间的合作不断加强,将理财投资范围从银行业务拓展到信托业务各个领域,信托业务已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5.
海外家族信托业务开展经验家族信托的发展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许多富人已经选择通过家族信托的方式来实现财富的永续传承。在英国,家族信托是英国金融信托行业的领跑者,行业占比80%有余,具体包括遗嘱执行、资产运作、家庭税务规划等业务。而在现代家族信托的发端地—美国,家族信托作为财富传承的工具已经普及。美国家族信托有税务筹划上的显著优势,可以合理优化包括财产税、所得税等在内的多项税种,如遗产税和赠与税。  相似文献   

16.
供给侧改革为信托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我国信托业应借助互联网思维革新发展理念,发挥自身制度优势,创新业务模式,大力发展包括资产证券化业务、家族信托、消费信托、绿色信托等特色业务。同时,还应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品牌优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本文就供给侧改革推动我国信托业转型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资管时代的来临造成信托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削弱了信托行业高收益的优势,持续走低的收益率使信托业的盈利空间不断下降,信托行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对信托业乃至整个金融行业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十三五规划下的信托公司必须落实供给侧改革要求,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以创新理念贯穿信托发展全局,积极实施"互联网+"战略,发力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财富管理、土地信托、绿色产业和健康产业等新兴领域,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拓展海外业务,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信托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信托参与养老市场,既是创新业务模式,拓展新的盈利增长点;又是信托转型需要,开拓信托蓝海市场.本文通过对信托参与养老市场具体路径的分析,为信托公司如何有效地进行业务创新及信托转型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就全球范围看,家族信托可谓古已有之。长期以来,由于其在家族财富管理、传承、保护等方面具有某些特殊效用,故而受到国内外众多高净值人士的追捧。但在我国境内,刚刚过去的2018年才真正称得上是家族信托取得“正式身份”的开元之年。2018年8月17日,银保监会信托监督管理部下发《信托部关于加强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过渡期内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信托函[2018]37号),首次以监管者的视角明确家族信托的定义、门槛、作用等,并在受益人选择、限制信托的目的范围等方面提出若干具体要求。家族倚托的独特魅力源于其特殊的法律特征以及围绕其核心功能进行的信托架构设计。本文将以此为线索,对家族佶托的主要核心功能及架构设计进行初步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刚性兑付"对于固定收益集合信托计划推介、特别是个人投资者开发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打破"刚性兑付"后的客户维护以及业务拓展成为信托公司财富中心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客观评价打破"刚性兑付"后的信托计划兑付风险,深度认识固定收益集合信托计划的比较优势。是妥善解决打破"刚性兑付"背景下,信托计划推介以及客户维护问题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