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煤矿事故的频发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也是公共政策部门以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从宏观的角度对矿难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监管机构和煤矿企业的利益考虑,构建了一个博弈模型,探讨了中国煤矿事故发生的微观原因.文章提出了降低事故发生率、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频发的矿难事故令整个社会感到震惊和悲痛。为根治矿难,北京巨匠科技有限公司设立“浮屠工程”,推出了“揉动式自适应即时通风排水”技术。该技术在不久前闭幕的十一届国际煤炭技术展览会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是一种高度原创的新成果。该成果第一次提出了导致绝大多数矿难的六大危险因素的数学模型,第一次指出现有技术的五大逻辑漏洞,第一次设计了完备应对六大危险  相似文献   

3.
夺命血煤     
矿难频发、遇难矿工人数不断攀升,中央大力整顿煤矿生产企业“官煤勾结”、“黑心矿主”、“血煤”、“孙家湾矿难214名矿工遇难”……2005的岁末,如果要为今年做一次总结的话,也许“矿难”这个词是任谁也避免不了的。因为这个词在今年里出现的次数,实在是多不胜数——用搜索引  相似文献   

4.
《上海集体经济》2005,(3):48-48,F003
晓鹰在3月17日《中国财经报》上撰文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建设的战略思想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响。然而,我们也听到了借“构建和谐社会”之名,行不和谐之实的杂音。杂音之一就是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建设错误地理解为建立健全福利社会。  相似文献   

5.
胡臻 《魅力中国》2013,(19):56-56
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起步比较晚。在社会中的认识度和认同度都不高。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技术强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根本体现。同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基础性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6.
频发的矿难在某种程度上挑战着人们的同情心。对遇难矿工的哀悼与叹息,持续时间越来越短,甚至有麻木之感。这次平禹矿难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很大程度是因为前几天智利大营救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人们善良地认为,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但平禹矿难的结局却依然让人们无法乐观。根治矿难成为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7.
覃怡敏 《新财经》2010,(10):102-103
矿难已经成为国企工业灾难的重灾区。矿难频发,也让社会关注度在重复中趋于麻木。我国煤炭行业灾难性事故频发的症结在哪里?其能否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人为本,使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力量源泉。要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坚定不移地把以人为本、使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原则,贯彻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宁  汪睿 《北方经济》2006,(5):34-35
我国是煤炭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理论界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做了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观点:资源无偿的批复是煤矿安全事故背后腐败的根源,而矿难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非常严重的管理问题。并强调“安全生产必须要用重典来治理乱局”(李毅中,2006)。国家现有矿山资源的矿产权不清晰导致矿难频发(张维迎,2005)。单一的委托代理关系使煤炭企业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中的企业(董进才,2005)。煤矿安全监管不力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李毫峰、高鹤,2004)。煤矿安全设备投入不足,安全设备没有得到正确的使用,是矿难发生的直接原因(芮素生)。执法不严导致矿难频发(罗云,2006)。毋庸质疑,管理混乱、监管不力、投入不足、执法不严是我国煤矿发生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但对煤矿安全的管理混乱、监管不力、投入不足、执法不严。这与其说指出了问题的症结,还不如说这只是提出了问题。要降低煤矿安全事故。不能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象,而是要找出导致煤矿安全管理混乱、监管不力、投入不足、执法不严背后的原因,要找出是什么因素导致煤矿安全管理混乱、监管不力、投入不足、执法不严。本文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背景出发,发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不顺畅,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陈宁  汪睿 《北方经济》2006,(9):34-35
我国是煤炭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理论界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做了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观点:资源无偿的批复是煤矿安全事故背后腐败的根源,而矿难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非常严重的管理问题,并强调"安全生产必须要用重典来治理乱局"(李毅中,2006).国家现有矿山资源的矿产权不清晰导致矿难频发(张维迎,2005).单一的委托代理关系使煤炭企业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中的企业(董进才,2005).煤矿安全监管不力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李毫蜂、高鹤,2004).煤矿安全设备投入不足,安全设备没有得到正确的使用,是矿难发生的直接原因(芮素生).执法不严导致矿难频发(罗云,2006).毋庸质疑,管理混乱、监管不力、投入不足、执法不严是我国煤矿发生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但对煤矿安全的管理混乱、监管不力、投入不足、执法不严,这与其说指出了问题的症结,还不如说这只是提出了问题.要降低煤矿安全事故,不能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象,而是要找出导致煤矿安全管理混乱、监管不力、投入不足、执法不严背后的原因,要找出是什么因素导致煤矿安全管理混乱、监管不力、投入不足、执法不严.本文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背景出发,发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不顺畅,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能不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放心、用药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能进一步规范食品药品市场,搞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这是摆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面前  相似文献   

12.
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我党指导思想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和谐思想的提出,尤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环境成为我们追求的新目标,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核心要义1.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是我党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认识上的飞跃,也必将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4.
王贺胜 《改革与战略》2008,24(2):148-151
和谐社会的外在形态就是各方面融洽、发展均衡、公平自由、运行良好、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要使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这当然要包括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文章主要阐述和谐社会视域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根本要求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而建设服务型政府是21世纪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因此要重新定位服务型政府角色,确立以人为本、维护公平正义的指导思想,建设服务型政府,以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而教育公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存在的教育不公平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教育公平,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立足点和归宿,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根本要求。了解在校医学生的人本意识,并有针对性地强化以人为本理念的教育培养,对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矿难事故频繁发生.不但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更严重影响了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同时也在国内外造成了严重影响。如何有效地治理矿难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本文从规制经济学角度切入,运用产权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政府实施矿业社会规制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矿难问题社会规刺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矿难频发。提高社会规制效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甘霖 《发展》2009,(7):111-112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和根本价值原则,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价值中轴线。在开放和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价值原则的统领地位,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自觉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维护其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道德基础和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20.
李邕 《发展》2008,(1):80-80
图书馆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知识文化窗口。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图书馆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