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玉环 《商业时代》2012,(23):120-121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其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自我认知,体现为公民对其权利和义务的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少数民族成员具有民族成员和国家公民的双重身份。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特殊的地位和所肩负的责任,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实现其对本民族认同的同时,增强其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认同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全社会公民认同的教育、实现公民认同的重构变得尤为重要,这是国家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降.而公民认同的认识和重构,需要建立在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政治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张雪  陈盟霞 《商》2015,(2):83
公民身份不应仅仅是形式上的法律条文的表述,更应该是公民对其公民身份的强烈归属感,这就是公民身份的认同。作为改革开放的特殊产物的农民工群体,其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也不应仅仅停留在农民或是工人,而应加强其对自身公民身份的认同。本文在阐述了公民身份与认同的结合后,透析目前农民工群体公民身份认同度低的原因,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增强农民工群体的公民身份认同,运用公民身份保障合法权利,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商》2015,(41)
通过对123名2015年新员工方便抽样的有效分析,发现H公司2015年新员工同事关系认同和外部显著性认同是影响其公民行为的重要因素。同事关系认同和外部显著性认同正向影响利他认同,同事关系认同正向影响敬业行为,外部显著性认同反向影响生事争利行为,同事关系认同反向影响角色外行为。  相似文献   

5.
已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心理所有权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而对两者间的中介变量研究很少。文章试图研究员工心理所有权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制,尤其是研究比较组织承诺和组织认同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通过544个有效样本,我们验证了心理所有权、组织承诺与组织认同是不同的心理构念。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显著正相关。组织承诺、组织认同是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变量,其中组织承诺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认同在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旅游目的地的个体游客为研究对象,探讨当个体游客感知到穿着汉服出行游客的存在时,在这一参照群体信息性和规范性的社会影响下,出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普通游客是否自发的产生宣传、推荐、身着汉服出游等系列游客公民行为,以此论证参照群体对游客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
余志俊 《现代商业》2013,(32):90-92
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能够提高组织有效性的员工行为,文章通过对506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企业伦理行为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道德认同水平的员工的表现差异,并从心理认知视角探讨了心理所有权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员工导向的企业伦理行为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道德认同调节了这种正向作用,并且心理所有权完全中介这种正向的交互作用。文章最后总结了研究结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企业公民:交换的"资源"与"第四级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交换是以"资源"换取"报酬"的过程.本文根据对企业参与社会交换的"报酬"与"资源"的多样性的探讨,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和社会认同两个方面论证了社会责任是企业不可缺失的"资源"的观点.做一个企业公民,是企业与社会签订的"第四级契约",即企业要向全社会承诺做一个愿意自觉履行其道德责任的企业公民.企业公民是企业道德责任内化的表现与结果,因而有助于企业与社会之间化冲突为和谐.  相似文献   

9.
郭珉媛 《消费导刊》2009,(7):244-245
公民意识具有复杂的内涵体系,其基本内涵包括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等。对农民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发挥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农村基层民主的进步。应一如既往地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巩固公民意识在农村得以树立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和观念灌输;将公民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与食品卫生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在食品安全领域,公民意识影响着政府监管政策落实的成效。增强公民意识,促进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国家的基本信念和情感态度,涵盖该国公民对国家制度、领土、身份等的基本认同。边疆民族地区因特殊的地理特征、文化历史和人文特性,国家认同面临经济发展落后、教育质量水平较低、资源均等化程度、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阻滞因素制约,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问题日益凸显。现代国家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强大,离不开少数民族群众国家认同的建构,需要系统化、整体化地探索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郑州市十所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进行的实证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整体水平较高,但不少方面还相对薄弱。我国公民知识教育、校园民主政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及社会公共环境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3.
在对员工忠诚的研究进程及现状作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员工忠诚与组织承诺、组织认同、组织公民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员工忠诚的内涵、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交换和组织支持理论,本文探讨了员工组织公平感、组织认同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组织承诺作为员工组织公平感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中介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通过一家纺织业民营上市公司220名员工的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组织公平能够促进员工组织认同;员工组织认同则对组织公平和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西乔 《商》2013,(6):246-246
我国现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么的公民意识,只有每个公民都能具备较好的公民意识,才能使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蓬勃发展。众所周知,经过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团体中都具备一流的技术,都是社会今后建设事业的主体军,而在当代因为职业院校着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进入社会不能具备一定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从而导致公民意识的匮乏;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多角度就职业院校政治教育中公民意识的培养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公民意识作为社会形态的一种存在形式,是政治文化范畴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在我国传统社会中,臣民意识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臣民意识也随之被公民意识所取代,进入了中国人民的政治意识。本文探讨我国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整个发展转变历程对于提高我国民众的公民意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自我认同与组织认同对员工自发性工作行为的影响问题,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而现实中这些问题的存在会阻碍企业管理等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拟对之前有关自我认同和组织认同的相关中文文献进行阅读整理,对比两者对自发性工作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并简要提出现有的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陈燕 《商场现代化》2010,(13):179-180
公民参与对于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进而实现其良好的施行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是公共政策的基石。本文针对目前公民参与中缺乏规范的程序、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在今后应大力提高公民参与意识、拓宽参与渠道等办法。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5,(5)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已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视角。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可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呈现不容乐观的趋势,具体表现为权利与责任意识淡漠、主体意识薄弱等;同时,全媒体语境又给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以上这些方面都从不同的角度凸显了全媒体语境下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培养,应注重校园环境的制约及营造;利用课堂、实践活动等载体,落实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