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2010,(7):73-73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针对细胞膜的磁性纳米粒子,可以使科学家远程控制细胞离子通道、神经元,甚至能够控制动物行为。该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布法罗大学研究小组所开发的这种磁性纳米粒子大小只有6纳米,  相似文献   

2.
全球观察     
美科学家开发出新型纳米药物传输系统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近日利用纳米技术,首次成功地将载有药物的纳米小碟封装入重组穹窿体纳米粒子,开发出一种全新有效的纳米囊靶向药物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3.
纳米材料又称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 ~ 100n m 间的粒子,它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人们将宏观物体细分成超微颗粒(纳米级)后,它将显示出许多奇异的特性,即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大块固体时相比将会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资讯·世界     
《走向世界》2014,(22):15-15
中加科学家研制出新型催化剂 中国和加拿大科学家5月1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纳米催化剂,可在室温下氧化一氧化碳这为清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媒介速递     
《自然》激光可使硫化镉纳米带降温40℃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熊启华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证明,利用激光可使半导体的温度从室温冷却到零下20摄氏度。研究小组利用一种Ⅱ-Ⅵ族半导体纳米材料——硫化镉纳米带,用波长为514纳米的绿  相似文献   

6.
我国科学家成功制备出“纳米电缆” 自人类第一个晶体管问世以来,其尺寸每 18月缩小两倍,到如今的“奔四”仅有 100多纳米;预计到 2010年晶体管的尺寸将只有几十个纳米,那么这种超高密度集成电路的元件之间用什么连接呢?这是世界科学界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纳米领域首席科学家张立德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小组,日前成功合成出只有头发丝 5万分之一细的纳米级同轴电缆,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浮萍 《中国高新区》2013,(1):146-147
对于耗资55亿美元方才建成、直到启动口仍麻烦缠身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简称LHC)而言,希格斯玻色了(higgsboson)确实是来自“上帝”的一个好消息。这颗在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中被最后发现的粒子,被充满敬畏地称为“上帝粒子”--科学家认为,它是能够解释物理学上其他基木粒子何以拥有重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视野     
《中国科技产业》2001,(1):66-67
我国科学家成功制备出“纳米电缆”自人类第一个晶体管问世以来,其尺寸每18月缩小两倍,到如今的“奔四”仅有100多纳米;预计到2010年晶体管的尺寸将只有几十个纳米,那么这种超高密度集成电路的元件之间用什么连接呢?这是世界科学界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纳米领域首席科学家张立德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小组,日前成功合成出只有头发丝5万分之一细的纳米级同轴电缆,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作为一种尺度单位,一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同轴纳米电缆的内芯是直径仅有10纳米左右的碳化物,外层包有氧化硅绝缘…  相似文献   

9.
媒介速递     
《芯片实验室》:新型芯片可远程供电实验室设备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微流体芯片,可利用无线电频率发射器(RFID)来为电泳实验供电。这是科学家首次开发出芯片远程供电实验室设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将芯片电路印刷在一块塑料板上,电路板的空腔中含有大量微孔,并充入带负电的纳米粒子。负电粒子最初呈随机运动状态,研究人员引入可识别RFID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新区》2012,(2):12-12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科学家们近日宣布,一颗美国宇航局的探测器有史以来第一次直接探测到了来自太阳系之外的粒子。这一发现不仅首次让人们有机会一窥所谓的“恒星际介质”——也就是存在于恒星之间广袤空间中的物质,也让人们更加了解自身所处的这片空间区域。  相似文献   

11.
媒介速递     
自然界没有的新晶体 10月1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美国西北大学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将纳米粒子作为“原子”,DNA作为“化学键”,按照某些自然界晶体中的原子晶格方式来制造晶体,甚至能制出原先在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晶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产业》2006,(1):128-128
美国科学家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纳米车辆”。科学家说,未来这种车辆可用来运输单个的分子,将成为“纳米生产”中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产业》2005,(1):61-61
日前,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2004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揭晓,中科大潘建伟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榜上有名。美国物理学会也将该成果评选为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这是中国科学家在国内取得的研究成果,首次同时入选国际两大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十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多粒子纠缠研究方面成功超越欧美等国。  相似文献   

14.
人·事     
谭蔚泓获美化学会Florida成就奖湖南大学生物学院院长谭蔚泓教授日前获得美国化学会Florida成就奖。该奖自1952年成立以来,每年评出一位在化学教学、研究或出版等领域有贡献的学者,以表彰其在化学前沿性研究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谭蔚泓教授及其研究小组长期致力于"核酸适配体及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提出并发展了用于纳米生物学研究的"FloDot"荧光纳米颗粒;发展了合成光磁多功能纳米粒子的新方法;发展了可从食品中检测出单个致病菌的高敏分析方法并研制了病菌检测样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6,(23):76-77
马淳安,浙江工业大学的副校长,一个痴迷于科学事业的电化学工程专家。他在国际上率先发明了电化学无氢制氧新方法,并研制成功了电化学医用制氧机;又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了具有介孔结构空心球状的纳米碳化钨粉体材料,并将此材料通过激光熔覆的方法研制成功的高硬度、高韧性的碳化钨激光熔覆表面合金材料,有望广泛应用于民用、工业和国防建设等领域;上世纪80年代,他就开始进行有机电化学合成领域的研究,并在我国率先建立了1500T/Y丁二酸电解合成生产线、50T/YDL-高半胱胺酸硫内酯盐酸盐电解合成线和二氯吡啶甲酸绿色电合成生产线.促进了我国有机电化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6.
也许真的不应该称希格斯粒子为上帝粒子(god particle),而是称它为操蛋粒子(goddamn particle)!  相似文献   

17.
湖南大学纳米光子学小组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将半导体激光芯片调谐范围扩大,成功地演示出500纳米绿光直至700纳米红光,创造了新的半导体激光器调谐范围世界纪录。这项成果将可能在新光源、光通讯、分子和生物传感、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产生很多应用。国内外的许多激光专家都在研究如何提高半导体激光器的调谐范围,以更充分发挥激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产业》1995,(1):32-32
我国原子核物理基础研究又获重大成果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最近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短寿命缺中子核饵—153和镜—157两个重要核素的衰变纲图,发现了具有重要物理意义的新的三粒子态、新的同质异能态和核基态形状新的突变点。这是这个所“新核素合成和研究”项目组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产业》2009,(3):111-111
美国杜克大学和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调整一种液体溶液的磁性,首次将磁性和非磁性物质组合成了复杂的纳米结构,可用于制造先进的光学设备、包装设备、数据存储和生物工程设备等,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20.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3(3):110-111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韩秀峰课题组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磁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原理型器件,这种新型磁随机存取存储器摈弃了传统的采用椭圆形磁性隧道结作为存储单元和双线制脉冲电流产生和合成脉冲磁场驱动比特层磁矩翻转的做法,而是采用100纳米尺度下的磁矩闭合型纳米环状磁性隧道结作为存储单元、并采取正负脉冲极化电流直接驱动比特层磁矩翻转的工作原理,可以克服常规MRAM所面临的相对功耗高、存储密度低等瓶颈问题。目前利用500微安至650微安脉冲极化电流就可以直接驱动存储单元比特层的磁矩翻转,进行写操作,并有望进一步优化和降低写操作电流;利用10到20微安的脉冲电流可进行读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