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没退休那会儿,跟老友在一起闲聊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提到理财。老友们都认为人到老年了,属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人生阶段,况且都认为理财是手疾眼快、反应灵敏的年轻人的事,所以,老年人不适合理财,更不应该"碰财"。弄不好,还会给自己的晚年生活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而我对这些言论一直持抵制态度:哪条法律规定老年人不许理财?难道人到老年就无财可理了吗?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老年是人生理财的重要阶段,安排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晚年幸福。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陷入了理财误区。在多年的理财实践中,我归纳并成功地绕过了五种老年理财"雷区",从而实现了合理、安全的理财。  相似文献   

3.
王再峰 《理财》2014,(3):1-1
热闹的春节过完,转眼又到阳春三月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春节才是一年真正的开始,过了春节,就要对新的一年有所规划了。前几日和几个老友相聚,席间谈及理财,一老友说,他一直认为理财就是多挣少花,尽量存钱,却从来不曾想过理财也需要规划。还有老友说,他也想理财,也看过这方面的书,书上说要用闲钱投资,可他手里并没有闲钱,无财可理啊。也有人说,理财这事儿太专业,咱没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也不懂什么规划,还是敬而远之吧。  相似文献   

4.
有则民谣说:人到老年要做到“四有”,即:有一个老伴,有一个老窝,有一批老友,有一点老本.如何做到有点老本,不妨试试下面理财方式.  相似文献   

5.
袁元 《投资与理财》2014,(11):28-30
一句极为撩拨国人之心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让国人知道了理财的重要性,而一路上涨的房价以及压在国人头上接踵而至的沉重的养老和育儿费用,又让国人感受到了理财的迫切性。于是乎,一个个原本理财知识近乎为“小白”的男女老少踏上了“骚动”的理财之路,从炒股到投资基金、从囤积黄金到艺术品收藏,凡是大家能够想象得到、能被炒作一番的品种,都被国人拿来大炒特炒,只是这条理财之路真的好走吗?看看我们本期策划的全民理财“骚动”吧。  相似文献   

6.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铺天盖地的投资方向与银行理财品种中如何才能雾里看花,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品种并获得理想的理财效果呢?以下几个“理”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7.
《大众理财顾问》2004,(11):84-86
编者按 谈到理财,有些人会说自己赚的钱不多,无财可理还有的人认为自己的钱很多,挥洒自如,根本不需理财.其实,二者的角度虽不同,但实际上都是对理财的忽视.  相似文献   

8.
人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这码事,究竟该委托理财专家为你打理,还是亲力亲为呢?这两个方法的利与弊在哪里?如何将理财变得简单、轻松而富有实效呢?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会财会》2005,(10):47-47
中国是个精明的民族,自古就有“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的说法。这些浅显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大多都不愿去实施。随之而来的就会落入“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尴尬境地。如何才能留住财富、完成有限的资金来积累增值呢?  相似文献   

10.
刘强 《金融博览》2011,(20):32-35
记者:这些年来,中国富人越来越多,人们对理财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但是,中国人往往具有“财不外露”的心态,在理财选择上多倾向于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展恒理财与银行、基金公司等机构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展恒的理财顾问和银行的理财师相比,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说起家庭理财,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有钱人的事,工薪阶层哪有财可理。其实,有钱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工薪阶层怎么从没钱到有钱呢?笔者的理财经验是,不管钱多钱少都要学会理财,且要把钱分在不同的篮子里。  相似文献   

12.
理财在我家,那真是应了一句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会财会》2007,(9):45-45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现在除了还在温饱线以下的人,谁都坚信,挣钱重要,理财更重要,家家户户都知道如果不仔细理财,你的人民币将会  相似文献   

14.
俗话讲:“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今年以来,在抗通胀的背景下,许多投资者都将储蓄存款转投向银行理财产品以寻求财富增值,这也促使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出现了“井喷式”增长。但在快速推进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稻香翁 《理财》2013,(3):92-92
人到老年,最关心的恐怕是“养老钱”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质量。如何科学地支配自己的“养老钱”呢?几年来,我按照晚辈的“教法”,对自己的“养老钱”进行了“科学统筹”,还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投资与理财》2018,(8):28-29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和尚挑水的故事 有句话叫做“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不一定要存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去做,平常我们也可以像挖井一样,一点一点地去理财,等我们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就会迎来爆发,拥有属于自己的井。  相似文献   

17.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被用于解释投资理财的理由,是众多理财门外汉的入门咒语,流传范围甚广。理财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让财理你”,也就是获得财富。获得财富的最高境界是财务自由,而财务自由的目的则是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8.
人到老年,最关心、最看重的恐怕是兜里的“养老钱”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质量。如何科学地支配自己的“养老钱”呢?几年来,我按照晚辈的“教法”,对自己的“养老钱”进行了“科学统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前,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迅猛,一些银行推出的理财品种如“理财规划”、“理财账户”、“理财产品”、“理财服务”等让人目不暇接:一些银行还提出“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经典口号来吸引客户,理财概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百姓的理财意识空前高涨。那么,银行应如何加快拓展理财业务呢? 理财业务是指银行为客户提供有关金融资产管理、资金投资增值等业务或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会财会》2008,(2):45-45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很多人在看了铺天盖地的投资理财相关书籍后,痛下决心要记账、规划个人的财务收支,3天热度之后,很多人的新账本又被丢在角落里了。下次想要记账时,可能又是一年半载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