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价格杠杆可以撬动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并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对2010年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自价格弹性和互价格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自价格弹性绝对值在各项数据中位居第三,文化消费对于江苏农村居民而言属于发展型与享受型;居民文化消费受自身价格影响最大;食品价格对文化消费影响明显.必须提高江苏农村居民中低收入户的收入、降低农村文化产品价格、提高公共文化供给、稳定农村食品价格、减轻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空间的挤压.  相似文献   

2.
影响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多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收入水平、需求弹性和收入分配等因素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近几年来,农村居民总体边际消费倾向稍有上升,其中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基本消费需求支出大幅度上升,但低收入户没有达到基本消费需求;居住、家庭设备、交通通讯、文教娱乐以及杂项等五项均为富有弹性的消费项目,食品为缺乏弹性的消费项目,而衣着和医疗保健向缺乏弹性项目发展;不同收入家庭消费需求结构差异较大,与供给结构不协调。  相似文献   

3.
陕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亚芳 《商业时代》2006,(23):103-105
本文利用近几年陕西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资料,从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文教娱乐等方面对城乡居民的消费变动情况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运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城乡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投向需求系数、消费需求收入弹性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史海英 《商业时代》2012,(19):128-130
扩大农村需求以拉动内需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分析江苏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结构现状。在此基础上,以扩展线性支出系统为基础建立双对数模型,分析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各消费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的依次是交通与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小于1的依次是居住、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为江苏省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以扩大内需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利娟 《商业时代》2015,(10):26-28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消费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基于ELES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弹性等方面对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农村居民除居住类边际消费倾向比城镇居民高,其它类消费及总体边际消费倾向均比城镇居民低;基本需求方面,除居住类、交通通讯类、其他类消费外,农村居民对其它五类基本需求均低于城镇居民;需求收入弹性方面,城镇居民均高于农村居民,并且城镇居民在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其它类消费方面均富于弹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计算出我国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特征如下:总消费支出、"衣食"、居住、文教娱乐和交通通信呈现波浪式变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不断下降;医疗保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断增加。在分析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开拓农村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广东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近年来广东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速度加快,生存型商品平均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娱教育、居住等商品平均消费倾向呈上升趋势;食品、交通通讯、文娱教育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衣着、家用品、医疗保健用品边际消费倾向较低;食品、衣着、家用品需求收入弹性较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娱教育、居住收入弹性较大;消费需求价格弹性都小于零,且自价格弹性都大于互价格弹性。文章提出,为了优化广东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应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平衡收入差距;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商品结构,进一步推进消费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收入的上涨,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本文通过运用非线性近似完美需求系统(QUAIDS模型)模拟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服务消费需求弹性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以"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为代表的服务消费富于弹性,而以"家庭服务、教育、居住"为代表的服务消费缺乏弹性。这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家庭在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和文化娱乐领域的支出会明显增加。从区域比较来看,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服务消费支出弹性存在一定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家庭服务、教育和居住"领域。此外,价格是影响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家庭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类支出的价格敏感性最强。结合我国城镇居民服务消费需求特点与变动趋势,建议未来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重点应从增加购买力、完善社会保障、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9.
《商》2015,(9)
本文利用浙江省城镇、农村居民8大类生活消费项目(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杂项商品与服务)2000-2011年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分析浙江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项目的差异食品消费支出在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之间占的比重最大,农村居民收入及消费均落后于浙江省经济发展,消费结构呈现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AIDS模型,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对城乡居民主要食用农产品消费支出弹性及需求价格弹性进行估算,分析预算支出和价格变动对食用农产品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对水产品和肉禽的消费支出均富有弹性,对粮食、植物油、蛋类和鲜瓜果的消费支出均缺乏弹性。农村居民对肉禽和蔬菜的支出弹性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对价格波动很敏感,但对粮食、肉禽、植物油、蔬菜和鲜瓜果的自价格弹性均为缺乏弹性。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食用农产品消费的影响更大,而收入变动对农村居民食用农产品消费的影响更大。以上发现可为政府采取差别化政策引导居民改善食品消费结构及促进农业结构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利用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的概念,分别根据企业销售收入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两个不同目标,采用相关产品价格调整的数学模型,进行实例演算,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宋立温 《中国市场》2008,(10):50-51
本文对经济活动中商品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质量弹性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并用高等数学的方法对获取最大经济利益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得出了商品的需求弹性为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与质量弹性之和。  相似文献   

13.
基于边界检验的中国谷物进口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边界检验的基础上建立进口需求函数的UECM模型,研究了我国谷物进口对收入与相对价格的短期和长期弹性,结果发现玉米和大麦进口对收入和相对价格具有长期均衡的关系。从4个国家进口不同谷物产品长期收入弹性系数均为负,相对价格均为正;我国从美国进口玉米的短期相对价格弹性和从法国进口小麦的长期收入弹性都明显较大,即我国对美国和法国谷物进口较敏感;而从泰国进口水稻和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麦的进口收入和相对价格弹性相对较小,即我国对泰国和澳大利亚谷物进口不论短期还是长期均不敏感,并保持相对稳定,从满足国内谷物需求的角度看,我国应与这两个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城镇居民储蓄增加额、交通和文化娱乐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收入三个指标,作为影响旅游消费的基本因素,应用OLS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构建旅游消费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得出三个指标对影响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旅游消费具有消费的一般特征,与储蓄增加额和价格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即人均旅游花费与储蓄增加额呈正相关关系,人均旅游花费与交通娱乐消费价格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颖 《财经论丛》2015,(10):32-40
本文借鉴ELES模型,利用横截面数据对我国不同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八类消费性支出进行了微观模拟,对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居民在消费支出过程中承担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情况,对税负转嫁的方式和力度进行了实证评估。结果发现,我国商品税不具有明显的累退性,商品税“中性”特点显著。但在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税收负担份额是不同的,居民税收负担与商品税征税范围、税率等要素高度相关。基于此,提出要逐步降低商品税比重、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范围、完善消费税功能、以及将价内税改为价外税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Controlling for differences in taxes and transportation costs, the Nordic Competition Authorities claims, in a report from 2005, that food prices are 11% higher in Sweden compared to the EU-15 countries. One explanation for this put forward in the report is the limited competition on this market which suggests there to be a potential for lower food pric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a price decrease on food. Based on a simple model of household utility, the households demand for food is derived and estimated. Price and income elasticities for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are then calculated based on these parameter estimat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ood is a normal good with an average income elasticity of approximately 0.18 and a price elasticity of 0.45. In addition, and of importance from a policy perspectiv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income elasticity to differ across income groups while price elasticities are constant.  相似文献   

17.
One distinct change in Malaysians' food consumption behavior has been the preference toward meat products. Thus it is meaningful to gain insight of meat consumption patterns. As the market becomes increasingly market-led, information on current meat consumption patterns is required to assess how they are likely to change as prices and incomes chang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emand for meat products in Malaysia. By utilizing data from Household Expenditure Survey 2004/2005, Engel cur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derive income elasticities of meat products from QUAIDS model. The estimated income elasticities show that current food consumption patterns are showing signs of convergence toward a Western diet, exhibiting tendency for preference toward red meats (mutton and beef) over white meats (poultry and pork). The estimated elastic own-price elasticities indicate that Malaysian consumers a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in prices of the meat products, with other things remain constant.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in two markets in the presence of asymmetric consumption externalities; we establish that under plausible conditions, a firm reduces its price in the market with low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The firm can increase its profits by reducing the price for these consumers and enlarging the demand for other consumers, provided that positive consumption externalities exist. Moreover, we show that 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enhances not only the firm’s profit but also total consumer surplus.
Tatsuhiko Nariu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