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李春林 《中国经贸》2013,(10):22-22
近几年,海外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及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国外技术与资源,以及消化我国不断上升的外汇储备。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外国法律、法规的限制;缺乏专业人才;融资困难;并购后整合不理想;以及我国国内对企业海外并购还没有系统的法律支持与制度保障等。最后,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2009-2021 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以风险承担能力为调节变量,考察了技术并购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较强,但企业创新效率较低;科研人员的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贡献大于研发资金投入,属于知识型增长;技术并购有利于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但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效率有消极影响;将风险承担能力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检验发现,风险承担能力较高,能够有效增强技术并购规模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降低技术并购规模对企业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但对技术并购次数与企业创新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得出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通过并购方式进行企业扩张是国有电力企业优化公司产业结构、快速做大企业、进一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可选择方式之一。而在实践中,股权并购的方式由于其操作方法简单;不涉及资产的评估;不需办理资产过户手续,节省费用和时间;能有效解决一些法律限制,能逾越特定行业(如汽车行业)进入的限制;能规避资产并购中关于资产移转(如专利等无形资产)的限制的特点,而得以大量的采用。在有关企业的实际工作,发现新的《公司法》、《物权法》实施以来,部分公司员工对于股权并购中股权转让的效力问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分歧与误区。在本文中,笔者将围绕股权并购中股权转让的效力问题展开分析,以期能够澄清一些基本问题,些许裨益于国有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2~2015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BVD-Zephyr全球并购交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文章从企业层面实际有效汇率变动视角切入,探究汇率变动对企业跨国并购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企业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将推动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在变换估计方法、替换变量、改变样本容量以及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保持稳健;企业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存在异质性影响,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非敏感性行业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更易受汇率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汇率变动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推动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程度达30.17%,且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小,中介效应越强。文章认为,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金融机构“脱虚向实”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将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5.
刘慧  王营 《南方经济》2023,(4):114-129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幅员辽阔,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地域文化,影响企业异地并购决策。文章从文化松紧度出发,利用2005—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异地并购数据,检验地区间文化松紧度距离对企业异地并购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地区间文化松紧度距离越大,企业越不倾向对该地进行异地并购。即便进行并购,企业的并购规模较小,并购成功率较低;机制检验表明,文化松紧度距离能够通过信息不对称机制和文化冲突机制作用于企业异地并购决策,而且地区正式制度的完善和文化包容度的提升均能减少文化松紧度距离的负向影响;此外,当主并企业为民营企业或去文化紧度更低的地区并购时,文化松紧度距离的影响更为显著;对于异地并购的经济结果,文章发现文化松紧度距离虽能显著降低并购的短期绩效,但对长期并购绩效无明显作用。文章的研究既是对“文化与经济”相关研究的丰富和补充,也为从不同维度洞悉中国地域文化特征及企业异地并购决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跨国并购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并购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备受理论界的关注。企业并购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跨国并购理论构成跨国并购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基石;跨国并购理论还不完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并购的信息风险可以从行业宏观和并购企业微观两个层次来分析。行业风险一般是指并购企业所在行业的宏观政策风险,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往往对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成败起着重大作用,并购时企业应充分考虑这种风险,把握国家产业政策;企业微观层面的风险主要是指并购过程中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常常表现为未及时发现被并购企业存在资产权不清、有未充分披露的担保和诉讼、被并购企业高管层可能的舞弊现象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更多的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活动开拓海外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然而,尽管我国企业的并购规模及频率日趋上升,但企业并购成功后的长期绩效却未能改善。本研究选择2010—2016年的企业海外并购数据样本,在管理者有限理性的前提下,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政治关联与跨国并购绩效之间的联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会负向影响跨国并购的绩效;企业跨国并购的长期绩效与政治关联负向相关,政治关联程度越深,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影响越显著,且管理者过度自信在国有企业样本组中对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整合是影响企业并购成败的重要原因。应将人力资源整合工作贯穿企业并购全程,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整合人力资源。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工作包括:保留关键人员,重建高管团队;裁员与员工安置;加强人力资源政策体系建设;重视沟通与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10.
刘偲 《中国经贸》2012,(6):258-25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企业并购还处在初始阶段,并购行为有待规范,但是并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引起了政府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企业并购已经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并购的成功则需要融资来支持,选择正确的融资方式对顺利完成企业并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的融资方式比较单一、融资渠道比较匮乏的状况,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并购融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融资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为企业重组并购提供服务.对能耗大、污染重、效益差、土地占用多、经营困难的企业,鼓励各类企业进行重组并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鼓励优质规模大企业重组兼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贸》2012,(9):9-9
《日本经济新闻》日前报道,据日本知名的企业并购咨询公司Recof统计,2011年日本企业海外并购总额达73264亿日元,同比增长将近1倍;海外并购件数达474件,同比增长23%,海外并购的金额和件数均创历史新高。雷曼冲击后,日本企业的手头资金日渐充盈,加上史无前例的日元升值降低了并购成本,日本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2000~2020年CEPII-BACI数据库中的双边贸易数据和各国GDP数据,构建了220个国家(地区)的贸易网络地位指标并与Zephyr全球并购交易数据库进行匹配,分析中国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败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中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对并购成功率的促进作用对国有企业、东部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更为明显;贸易网络地位通过提升中国金融地位、建立合法性以及缩短制度距离促进其对跨国并购成功的影响。文章的贡献在于言明了跨国并购等金融投资活动的开展需要符合产品市场的客观条件,从而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可以加快中国迈入投资强国行列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何辉东  薛涛 《新财经》2006,(5):50-51
近来,外资并购话题在业界逐渐升温,“国退洋进”“新洋务运动”等新词汇时常见诸报端。对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并购案市场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外资并购是魔鬼,会严重阻碍本国企业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也有人认为,外资并购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新鲜的东西,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其实,并购本身只是一项正常的经济活动,是企业之间的博弈,它体现了资本的逐利意识。我们在看待并购特别是外资并购时,不应掺杂太多的感情因素。对参与并购的主体也就是企业来说,在市场以外的层面谈并购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经理人的代理问题是收购企业价值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问题在于,什么样的收购企业会承担更大的代理风险?通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发生于2001-2005年共301家收购企业在并购前后企业特征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对并购活动中经理人代理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凡是容易引发代理问题的收购企业在并购前一般具有如下特征:较高的自由现金流量、大型的企业规模以及国有控股的企业性质。而在并购前企业高的负债水平、经理人对本企业的高持股比例以及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助于减少并购中的代理问题,从而提高并购后企业的价值。本文为企业外部投资者监督、控制经理人不合理的并购决策,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日渐增强,以日本为全球化战略起点的新模式,成为未来中国企业对日并购的新看点。在对日并购中所暴露出的重并购成本而轻协同效应等典型问题,是值得所有希望在并购学习曲线上成长的中国企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方轶强 《特区经济》2005,(8):288-289
控股合并指一家企业买人或取得了另一家企业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或出资证明书,并且达到了能控制后者经营和财务方针的持股比例。控股合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交易类型来实现。类型1:并购方直接用自己的资产对目标公司投资,在目标公司增资扩股后,并购方获得控制性大股东地位;类型2:并购方和目标公司的大股东发生交易,改变目标公司的股权结构,取得目标公司控股股东地位;类型3:并购方将非货币性资产出售给第三方,筹集资金后对目标企业进行控股投资。  相似文献   

18.
姜明 《山东经济》2002,(1):73-74
在并购决策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目标企业的价值估算问题,而价值估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并购活动的成败。由于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目标企业的价值估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价值采取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资产价值基础法、收益法和自由现金流量法是并购企业可以选择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资源的再配置过程,通常是指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然而,现实中的企业并购大约一半最后都没有成功,统计资料显示,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并购后没能进行有效的整合。我国企业目前并购的形式主要是横向并购,那么同这种横向并购方式相对应,就更应该重视整合中并购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2009—2013年沪、深股市发生并购事件的10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KMV模型对不同生命周期、不同并购类型的上市公司并购事件发生前和并购事件发生后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并购类型的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的信用风险变化情况呈现生命周期差异。处于成长期的公司,实施相关并购会降低信用风险,实施多元化并购会增加信用风险;处于成熟期的公司,则相反。同时,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发现研究结论不变,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研究并购类型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补充和拓展了现有上市公司并购风险方面的研究文献,同时也对企业并购决策和公司治理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