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研究目的:剖析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的关系,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先后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民所有、家庭经营"、改革开放前期的"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到改革开放后期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家庭经营",再到现阶段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和多元经营"4个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既遵循人口与土地关系、生存与发展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大逻辑,又遵循着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逻辑"、农业经营制度的"生产逻辑"等小逻辑。研究结论:为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需加强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经营制度联动改革的制度设计,发挥要素、组织和制度的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2.
理解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变迁逻辑对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户特别是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梳理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变迁过程,探讨不同年代农户家庭经营的特征差异,揭示中国农户家庭经营不断融入工业化、现代化和大市场的总体趋势与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中国农户家庭经营从自给自足向市场化的要素购买和产品出售转变,农户通过运用以现代机械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产要素,大幅提升了要素配置效率和经营收益,但小农经营是中国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农户家庭劳动力兼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土地要素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呈现集中态势,土地制度变迁产生的产权激励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经营转入地为主的农户家庭的土地规模远大于近百年前农场的平均规模;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户通过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或扩大土地规模来优化家庭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的配置,进而出现农户家庭经营的生产专业化和区域层面的产品多样化并存。本文还讨论了中国农户家庭经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研究发现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农业家庭经营生命力的问题一直是组织经济学的热点和前沿问题,针对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和承前启后历史研究的相对滞后,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农业家庭经营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与困境,梳理了建党百年来农业家庭经营政策演变的六个阶段,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与启示,第一,农业家庭经营是一种富有弹性并且可以有效获取农业内部规模经济的经营形式。第二,为了弥补农业家庭经营的功能不足,从"生产社会化"转向"服务社会化"实践,是农业家庭经营政策演变的基本逻辑。第三,农业家庭经营政策的阶段性演变,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以不变应万变"实事求是的思想。最后,遵循政策逻辑和国情农情,新阶段坚定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坚持"经营规模化"和"服务多元化"双措并举的实践取向,是在第二个百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4.
论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及拓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改革40年来的农业经营制度变革,一直是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农业的规模经济性。尽管已有研究对如何改造传统小农尚未达成共识,但推进农地的规模经营已经成为我国主流的政策导向。规模经济的本质在于分工,如果将家庭经营卷入分工活动,那么农业规模经济性既可以表达为土地规模经济,也可以表达为服务规模经济。家庭经营卷入分工,关键在于开放和盘活农地经营权。盘活经营权依赖于产权的可分性,产权细分为多元经营主体进入农业提供了可能,从而构成了劳动分工的前提条件;劳动分工会导致交易费用的增加,而生产组织与交易组织的生成将成为保障分工效率并降低交易费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业经营制度先后历经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合作经营、集体所有制下的集体经营、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双层经营和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多元经营四个阶段。现阶段农业经营制度正面临从双层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的挑战,存在小农户分得太散、集体经济组织统得不够、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不足、经营"非农化"和种植"非粮化"等问题。为此,需结合传统小农户发展转型的历史要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趋势,推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双层经营制度向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多元经营制度转变,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高鹏  傅新红 《农村经济》2014,(5):113-115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家庭经营模式的制度内涵及其变化,构建一个关于"农业机械化——雇佣关系——土地流转"的理论范式,阐释了我国传统农业可以向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土地密集型方向演进,而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分别是其演进的可行路径。该范式认为:现有资源禀赋下的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以稀缺的资本代替丰裕的劳动力来生产相对过剩的农产品;监督困难、偷懒行为和劳动力的时际离散需求极大地侵蚀了劳动力市场的市场绩效;土地流转则既维持了农产品索取权的自动激励机制,也重新实现了土地和劳动力的有效匹配,是一种典型的帕累托改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土地流转是城市化进程中家庭经营模式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农村家庭经营制度研讨会"所形成的共识,对目前农经界关于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一些重大理论分歧进行了辨识,特别是围绕农业的规模经营、分工经济、家庭经营的性质以及新近的创新试验等进行了讨论,阐明了作者的学术主张。文章认为:(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坚持制度目标与制度底线;(2)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但单纯地推进土地的流转集中与规模经营存在重大的政策缺陷;(3)将家庭经营卷入分工活动,农业规模经济性的获得就可以从土地规模经济转向农业的服务规模经济;(4)家庭经营与经营规模无关,在产权细分与农事活动可分离的前提下家庭经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5)只要坚持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的主体地位,家庭经营制度就具有不可替代性;(6)四川崇州所探索的"农业共营制"可能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农业的变革     
中国农业又走到一个历史的关键点,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呼声日渐高涨。过去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形成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就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首先,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求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长久不变是保持农村稳定和谐的必然要求。其次,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了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的"两个转变",既要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增加技  相似文献   

9.
<正>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共同构成了立体化的农村土地权利体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地位,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根";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眼"。守住了"魂"、"根"、"眼",就守住了我国农村经济基础的核心,也守住了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更守住了搞活农业农村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精准施策扶持小农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对扶持小农户、提升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能力作出了全面部署。面对"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抓好《意见》的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不断完善针对小农户的扶持政策,对于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明确政策导向。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状况,"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在当前和很长一段时期内,一家一户小规模的家庭经营都会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面,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长期面对的一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农地制度改革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农地产权制度之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妥善解决大国小农现实约束下如何破解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困境、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如何形成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如何按照“三权分置”的制度要求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等问题。为此,需要基于农村土地制度环境的变化适时深化农地制度改革以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按照“三权分置”的要求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在坚持农业家庭经营为主的同时持续推进农业经营组织的创新并强化关联制度的建设与完善,通过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激活土地资源资产要素,有效构建起中国特色的农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南京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了迅速发展.所谓"新型",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进行的经营制度创新,通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强农业家庭经营的市场竞争力,破解农村空心化、农民兼业化、土地零碎化等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经营模式是农业经营形式与农业经营方式的有机统一。农业经营形式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内容,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属于技术进步范畴。研究发现,以专业农户为基础适度规模的精准农业是农业经营模式的主导模式,多种模式并存是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格局和演变趋势;家庭经营为基础适度规模的精准农业包含七个主要特征;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扶持力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土地流转,积极发展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服务社会化,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家庭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的基本经营体制,这决定了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以家庭经营为基本形式。农业家庭经营的形式在我国已延续了几千年,我们曾试图以集体经营取而代之,没有成 功。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庭经营又显示了极大的生命力,这说明农业生产与家庭经营之间确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我国人多地少,大量的人口在农村,土地还是农村人口的基本生 活保障。由于大量的人口依赖土地为生,造成土地家庭经营的规模较小;而现代农业,要求生产经营有一定的规模,产品有一定的批量。较小的经营规模与现代农业之间有一定的矛盾。当然,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正确处理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中国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所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厘清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经济学含义,分析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两分法"的可能性缺陷,由此揭示农业多功能拓展态势下农户经营及其转型的可能性图景;进而在把握家庭经营全球性趋势的基础上,构建小农经营及其转型发展的逻辑线索,重点阐明中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文章认为,与美国农户大规模经营及其自我服务、日本农户小规模经营及其生产性服务内卷化不同,中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关键是农业服务的社会化,并由此将小农经营卷入分工经济。  相似文献   

16.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变迁经历了从"去小农化"到"再小农化"的政策演进过程。农业转型的五大经典理论已蕴含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关系结合的可能性线索,这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了理论支持。已有研究中,"现代农业主位论"认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可能性,但却是建立在现代农业与小农户家庭经营存在优劣高下之分的认知误区中。"平行主体论"则建立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主体地位平等基础上,认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呈现出现代农业带动小农户型和以小农户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发展型的双维驱动路径。总体而言,小农户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发展型明显呈现研究弱势局面。本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案例指出,小农户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包含内化小农户生产特性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小农户分散经营基础上的组织统筹以及差异化农产品的地方市场对接三个核心方面,是兼具内生性、组织性和差异性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形势下,家庭农场和专业农户大规模农地的"非家庭经营"应运而生。这既是农业经营主体追求总收益最大化的逻辑行为,也有政府保粮稳产、培育中坚农民的政策缩影。现实中,因经营成效较难实现预期的投入要素节约和经营规模收益,大规模农地"非家庭经营"所追求的农机规模耕种收、大量雇工操作、农资采购低价等无力弥补"大规模农地流转价格溢价"和"刘易斯拐点下雇工工资棘轮效应"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而一些经营中的相关问题,例如雇工效率低下、监督成本上升增加等,又加重了这一不利,成为家庭农场和专业农户大规模农地"非家庭经营"行为的"墨菲定律+马太效应"。同时,土地产出率下降促使经营者行为逻辑向依靠规模扩张和寻求政府补贴倾斜,偏离了政府扶持其发展进而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政策目标,易增大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风险,加重地方政府政务和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8.
一、农业企业化经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1世纪初期,正是我国由小农家庭制农业向高度商品化的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已经成为当今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抉择.国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表明,各国由于资源贫富及经济、社会条件差异,乃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方式和道路不尽相同.中国作为一个特殊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小农家庭经营、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特征十分突出.这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制约条件,也是国家制定农业政策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农地规模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能损害小农户利益,压缩小农经济的发展空间。而通过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创新其直接服务小农户的有效实现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村集体的统筹作用,激发小农经济的生命力,维护小农户的经济利益,而且可以破除束缚小农的外在约束性条件,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使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成为可能。农民家庭经营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符合当前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是在充分尊重小农户根据资源禀赋和社会环境变化自由选择进城与返乡权利基础上平衡城乡劳动力,维护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并有序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家庭经营,作为现阶段农业生产的主要经营形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腾飞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如何保持家庭经营的内在功能,对把握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方向和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事关重大。家庭经营新认识——危机与思考几年来农村家庭经营实践,既是成功的尝试,又是变革的探索过程。作为一种经营形式,它目前正面临深刻的内在危机以及由此派生的外生压力的双重挑战。内在危机之一:对平均承包的否定。家庭经营以直接的经济利益为出发点,使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得到了与“一大二公”体制下不同的组合。作为过渡时期的经营形式,家庭经营为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平均承包的家庭经营形式发展到现阶段,已由最初的效益递增变为效益递减,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也在日渐增长。平均承包的结果往往是,农民的经营不是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而是以避免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