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资源丰富,具有较明显的区域特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我国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区域经济.它以县域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资源丰富,具有较明显的区域特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资源丰富,具有较明显的区域特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我国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4.
邱英 《发展研究》2007,(12):69-71
县域经济是县(县级市)一级行政区域的范围内的经济的总和,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它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农业经济,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  相似文献   

5.
<正> 县经济或称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大网络中的小网络。它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网络。从经济管理关系来看,它是以行政区划为边界的;但从经济运行关系来看,它又超越县域边界,扩展到其它地区和部门,与整个国民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6.
向晓梅 《新经济》2010,(6):86-89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汇合点,以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为发展主题和方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单元。我国经济在向城市经济侧重发展了30年之后,开始向县域经济侧重的阶段转变,县域经济大发展正成为我国经济第兰阶段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区域经济。它以县域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资源丰富,具有较明显的区域特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一批发展实力强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但又具有行政区划色彩。县域经济众属于宏观经济,又包含着微观经济层面。县域经济兼有行政性和中观性两大特点。县域经济可定义为: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县域经济是和城市经济相对应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是以具有独立规划和财政职能的行政县(包括县级市、旗等)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存在,尤其是三次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本文以赣州市所辖18个县(市、区)为例,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赣南苏区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巧  孔庆书 《经济论坛》2004,(13):25-26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可见县这一级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是城乡统筹和基层政权巩固的关键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占全国区域和人口绝大部分的县域的经济发展是否与整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同步,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徐静 《时代经贸》2011,(20):94-95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本文以2005~2009年全省县域经济税收数据为分析对象,以经济税收内在联系为切入点,力图从税收视角评价江苏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解析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县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地方税收收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一  县域经济不同于县划经济 ,它实际上是县级政权管辖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是不顾及行政区划的。因为它是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 ,资源流动及配置的结果 ,自然也与地缘优势、历史传统及人文积淀有关。县域经济与县划经济的最大区别是 ,县划经济具有所属、所有的性质 ,而县域经济则不一定 ,其所有、所属可以是本县 ,也可以是外县、外市 ,甚至外省、外国。显然 ,只有在市场经济成熟的条件下 ,县域经济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 ,县域经济是市场的、开放的经济。有些县 ,在其行政区划范围内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成形的产业 ,在这种情…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红霞 《当代经济》2008,(9):110-111
县域经济是县行政区划范围内的经济总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本文在对河南省县域经济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县域经济未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徐侠 《现代经济信息》2012,(19):216+221
县域经济是一种县级行政区划型的区域经济,中心是县城、纽带是乡镇、腹地是农村。县域经济与交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目前,我国县域交通经济资金严重匮乏,阻碍县域交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县域交通经济融资的现状,并探讨了我国县域交通经济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是以县为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是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作为处于山东省西北部的茌平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摆在各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构建县域经济科学的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探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基本的运行单元,属行政性区域经济系统.目前,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自组织性和无平竞争状忠,构建科学合理的县城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非常必要.县城经济综合竞争力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发展概念,是县域经济主体集聚内外资源,既包括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来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也是县(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建立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必须坚持系统综合性、动态性、差异性和可比性的原则.强调发展水平是基础和目的,竞争是手段,可特续发展是目标和要求.科学合理的县域经济综台竞争力评价体系应该包括经济发展、经济竞争、可特续发展三走类指数,系统反映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县(市)域经济是以县(市)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市)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一、构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县(市)域经济综合实力反映的是一个县(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其评价是对社会经济的一种综合评价和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原则上应由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多个指标组成。1·构建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具有本身的独特性,因此设计时要…  相似文献   

18.
万文涛 《当代经济》2005,(10):31-32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性经济范畴,它是指在县(市)域内以城镇为中心,集镇(尤其建制镇)为连接点,广大农村为基地,城乡兼容,各种经济成份有机构成的一种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它是一个县(市)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总量的总和,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是对建设和谐社会一项强有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较快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相当高的份额。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12月14日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该区内共有12个县市,区边缘共有25个县市1个区,区辐射区共计51个县市,涉及全省88个县市1个区。文章通过分析县域经济发展对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内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究如何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内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东经济》2003,(6):1-1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21世纪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体系,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基本单元,它的发展壮大不仅事关国民经济实力的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