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近几年,浙江省磐安县城乡居民医保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通过理顺国家和省级层面医保管理体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经办服务体系建设,调整完善居民医保政策等措施,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城乡居民医保。实践有成效城乡统筹的医保体系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城乡居民的全覆盖。随着人口结构与人口流动的快速变化,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医疗保障制度迫切需要政策衔接和制度整合。实行城乡医保制度的一体化,已成为我国医保制度发展的方向与必然趋势。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城乡一体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健全。本文主要就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必要性、建设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衔接的政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按照《工作安排》,医保、医疗、医药继续联动改革,基本医保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实现连续5年增长,大病保障、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稳步推进实施,三大医保管理职能整合。这意味着医保体系的建设将成今年最大亮点。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按照安排,加快健全全民  相似文献   

4.
看病贵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是政府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张家港市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衔接,让百姓浸润在新的医保"阳光"下。看病贵既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各级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江苏省张家港市开出良方——加快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衔接,城乡社会医疗保险救助制度融合统一,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及社会医疗救助体系,使城乡  相似文献   

5.
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相继实施,全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项医保"的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保障人人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强化定点机构服务管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成为摆在医保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王强 《西部财会》2013,(10):70-71
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初步建立,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有了基本保障,但由于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人民群众对大病医疗费用负担重反映仍较强烈.国寿城乡居民大病团体医疗保险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可进一步放大保障效用,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保障》2012,(10):58-5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
聚焦     
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再发力为加快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缓解因病陷入困境群众的"不能承受之重",2015年2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四项举措:一是扩大救助覆盖面。逐步将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纳入救助范围。二是提高救助水平。对重点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对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在起付线以上的自负费用给予救助。三是突出救急解难。实行医疗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初步建立,人民群众看病有了基本保障,但由于医保制度的保障程度有限,参保人员仍然觉得大病之后的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将会比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重特大疾病都是导致患者因病致贫的关键,因此统筹城乡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我国医疗保障的现有制度及实施情况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统筹城乡重特大疾病保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初步建立,人民群众看病有了基本保障,但由于医保制度的保障程度有限,参保人员仍然觉得大病之后的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将会比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引进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大病保险,不仅提高了大病参保人员的报销比例,而且增加了对医疗机构和医疗费用的监控方,提高了医保的经办效率,还从某种意义上提高了商业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和业务总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保障全民医保的大网织就,不同群体待遇水平差异、保障程度不均等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非职业关联的群体中,以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分设、经办割裂最为明显。医保二元制度极大程度影响了制度的公平性和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山东济宁市是著名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近几年,该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目标,坚持把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放在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定位和谋划,着力完善救助制度,健全救助体系,创新运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困难群众“看不起病、不敢看病”等医疗问题。2006年以来,各级政府先后发放资金3378万元,  相似文献   

14.
大病保险:健全医保体系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8月份,国务院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全民基本医保制度的框架已经建立,覆盖13亿多人口,参保率超过95%,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实际补偿比例仅为50%左右,大病保障仍然是个"短板"。因此,国家针对性地出台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5.
特别关注     
正大病保险试点全面推开国务院医改办发出通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设的要求,2014年将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通知要求,已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的省份切实抓好有关各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尚未开展试点的省份,要在2014年6月底前启动试点工作。大病保险筹资标准、待遇水平、年度收支情况等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6.
观点     
窦玉沛 低保发挥社会托底功能 低保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需要统筹建设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低保与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制度的衔接,形成坡度救助格局;需要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制度:需要合理确定和调整低保标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需要拾遗补缺,研究论证临时救助、重特火疾病医疗救助等制度框架,逐步探索建立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福利补贴和重点保障制度,实现托底性民生保障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城乡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济制度,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线"。自1993年上海市首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不断地改进、完善和规范化建设,到2007年国务院要求在全国建立农村  相似文献   

18.
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1+4+2”的总体改革框架。其中,“1”是力争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4”是健全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基金监管四个机制;“2”是完善医药服务供给和医疗保障服务两个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人们心目中的大同社会。到2011年的时候,我国已经实现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但是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医保筹资及保障水平存在差异,经办管理的效能也有差距。在这些不均衡中,城乡医保分割成为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最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劳动保障》2012,(10):11-11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概念应该是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作为一个医疗保障体系、从整体上进行统一筹划和制度安排,消除户籍界限、身份界限和职业界限,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平等,自由的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