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陆桥视野》2013,(1):89-8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2年我国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22项,投资总规模为5778亿元。  相似文献   

2.
顾煜 《经济师》2000,(11):13-15
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和成效 ,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大开发的进程 ,是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关键。西部主导产业的选择应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构建合理的产业规模结构  相似文献   

3.
点击     
<正>国务院: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日前,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 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后公布。201 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出,要"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健全西部大开发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继续在西部地区布局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西部大开发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特别是产业发展成为关键。中央审时度势,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曾多次强调"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其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内外部条件,用优劣势分析(SWOT)方法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地区布局,促进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在未来10年西部大开发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的战略背景下,如何利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来提升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西部以比较优势对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视角出发,提出提升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模式,并从西部比较优势产业筛选、人才和资金现状改善方面探讨了保障这一模式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申兵 《经济研究参考》2012,(55):51-62,96
国西办经[2006]15号《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西部地区要积极发展能源及化工、重要矿产开发及加工、特色农牧业及加工、重大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本文旨在分析2005年以来这六大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家给予支持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8.
目前,西部大开发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特别是产业发展成为关键。中央审时度势,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 ,培育发展和完善西部金融市场 ,是促进西部地区扩大开放、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的动力所在。因此 ,如何开发西部金融市场 ,强化其支持力度 ,促进西部发展 ,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江西将面临六大机遇和六大挑战。应抓住机遇促进江西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完善基础投施;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江西优势产业;树立新的发展模式观,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东部转移过来的产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江西支柱产业竞争力。同时策应西部大开发,充分发挥江西生态农业,食品工业等方面的优势,进入西部市场。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已从依靠国家投入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向增强西部经济内在发展机制的新阶段,提高中国西部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优势产业对增强西部经济内在发展机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陈永忠等同志撰写的《西部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优势产业研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在2009年5月出版发行,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相似文献   

12.
西部开发的投融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部欠发达地区资金流失、资本形成难和西部大开发需要数额庞大的资金支持,仅靠中央政府的财力支持是十分有限的实际情况出发,就西部开发中的投融资策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解决西部开发中投融资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余恩海 《经济师》2004,(4):119-119
人才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西部人才开发需要结合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必须认识到西部人才市场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我们需要反思人才流失问题 ,重视从海外和东部发达地区引进人才。  相似文献   

14.
试论乡村旅游业与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作为休闲旅游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的新兴产业,在带动广大农民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在西部,而西部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文章分析了乡村旅游业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探讨了乡村旅游业在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西部民族地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应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细微之处入手进行有特色的开发;选择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乡村旅游的开发要坚持几个结合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当前,西部大开 发成为令人关注的焦点。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国家将向西部地区实行政策倾斜,扩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西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解决我国内需不足问题、启动农村市场、有效地推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战略措施和关键环节。西部大开发不但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促进作用,而且对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一、西部大开发对东 部经济的有利影响 (一)西部开发为东部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东部地区是…  相似文献   

16.
《经济改革》2009,(10):4-6
转眼之间,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即将走过第十个年头。10年前,伴随着中国走向新世纪的钟声,中国政府正式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从大兴安岭到香格里拉,从天山南北到八桂大地,占中国国土面积超过70%的广大西部地区由此迎来了大开发的热潮,进入了“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温家宝语)。10年间,中央政府在规划指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项目安排、人才交流等方面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向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超过3.5万亿元,安排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7300多亿元,启动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标志性工程。而西部各地则以不同的定位探索确立发展之路,道路建设、资源开发、生态保护齐头并进,“西部电子信息产业高地”、“中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基地”、“西部国际商贸中心”等相继崛起,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渐渐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如今,走过10年开发历程的西部地区又将迎来开发开放的新阶段。在刚刚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心不会动摇”,“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新的10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这里将是一片充满美好发展前景的投资热土”。号角再响起,西部向前冲!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其生态补偿体系中的各补偿主体(中央政府、矿产企业、西部与东部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多重利益诉求等原因,致使现存的补偿机制失去操作平台,进而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和环境极度恶化。为此,在构建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中,中央政府需要切实加强环保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干预强度,并从制度设计上完善资源税费等配套改革,同时还应设立西部生态补偿基金,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拓宽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从实证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国式"荷兰病"通过"支出效应"、"资源转移效应"和"人民币汇率效应"等渠道,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文章建议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加大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地区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及鼓励中西部内陆地区更积极主动地改善投资环境和培育优势产业,从而减少中国式"荷兰病"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成为中国21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大开发的目标是使西部科技教育、特色经济、优势产业有较大发展,改革开放出现新局面。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是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开发和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0.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我国的产业安全和食品安全。基于此,结合中央会议精神和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从破解西部地区“三农”问题,推进西部地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加快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工业反哺农业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