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瑰宝,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以泥塑技艺为例,山东地区的泥叫虎、泥叫鸡无论在造型、色彩还是文化寓意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价值。文章通过泥叫虎、泥叫鸡动漫IP视觉形象设计实践,探索山东泥塑艺术的数字化应用,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魏晓钰 《工业会计》2013,(12):78-79
中国的泥塑最早可上溯到新石器时期。两汉以后,随着道观、佛寺、庙堂的兴起,促进了泥塑偶像艺术的发展。唐代泥塑艺术达到顶峰。此后虽经朝代更迭动荡,活跃在民间的泥塑艺术依然传承有序。因为它凝结着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也充分表达了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于是代代相承,摔泥制子,手捏模制,脱胎具型,雕塑施彩,流传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3.
前言中国的民间艺术百花争鸣,各有千秋,我们所熟知的有泥塑、剪纸、刺绣、皮影、年画等等。其中民间泥塑充分体现了"塑"与"绘"的两大结合——先塑形后绘色。在泥塑过程中先将人物或动物的整体形态特征与动态概括塑出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28日,江苏宿迁市民间雕塑家、宿迁供电公司员工郝钧将自己创作的3件泥塑作品赠送给宿迁消防支队官兵,对他们为灾区人民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这3件作品以5月12日四川大地震为主题,造型质朴,线条粗犷,人物表情生动传神,蕴含了郝钧对四川灾区人民的无限关爱。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中原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河南服装创意产业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原传统文化与构建河南服装创意产业的关系,论述了河南服饰创意产业对中原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创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原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河南服饰创意产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泥人又名泥塑,多用于宗教信仰中人神像。山西大同,地处边塞,民族融合,宗教繁盛,用泥人塑造的人神像更是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据考证,随着宗教的传播和发展,在大同出现过两次泥塑的鼎盛时期,第一次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创建了闻名中外的云冈石窟。第二次是佛教盛行的辽、宋、金时期。大量的泥塑被塑造在各个神殿、庙宇。下华严寺的合掌露齿菩萨最为著名,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逐渐形成了一些专业的神像塑造者,并将这门手艺代代相传。说起泥人,大家都会想到“泥人张”。要是追溯“泥人张”的起源,还要从160多年前说起。祖…  相似文献   

7.
我国文化悠久,历史渊源流长,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民间美术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文化传承以及展现民族精神、民俗风情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我国文化在世界领域的传播和发展,中国风的设计风格也更加盛行。这就使得民间美术元素也成为了中国室内设计中重要一部分,作为我国劳动人民所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具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室内设计中也开始得以普及和应用,并且也受到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文章首先从民间美术元素的重要性及其文化价值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又对其在我国室内设计风格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影响,希望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长袍作为我国近代男性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是男子袍服最后的集大成者。本文以河南地区近代长袍为例,对其裁剪制作工艺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了河南地区近代长袍在裁剪方面"整"和"省"的平衡关系,对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服饰文化有重要的价值,也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江南民间土织布的现状与茶文化与茶艺用品发展中产品包装问题、茶艺品行业缺乏龙头企业、市场产品价值与质量混乱等问题,结合茶叶市场发展趋势,从茶艺品风格、材料、设计手法的创新几个方面,研究了江南民间土织布在茶艺用品上的开发探索。文章旨在通过对江南传统土织布的设计转化与茶艺用品的结合,使其获得二次生命,在茶文化中延续和再生。令江南土织布手工织造技术为世人所知晓,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不断发展中的服装行业,应当更加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而剪纸艺术作为一门民间的传统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中华韵味。而将剪纸融入到礼仪服装之中,用最为正式端正的姿态书写着中华文化在服装上的传承与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性,相互弥补。本文主要以剪纸艺术在礼仪服装上的传承发展与应用展开阐述,通过剪纸艺术自身的分析,礼仪服装对于剪纸艺术的弥补作用和剪纸艺术的优势对于礼仪服装设计上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们国家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历经了五千多年的发展,积累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传统的建筑文化影响下,对于现代化建筑方面的设计也有了比较大的推动作用。在现如今的建筑设计当中,设计人员应当将传统的建筑文化完美的融入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本文对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探索,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服装自古以来就以丰富的纹样、绝美的色彩以及精湛的工艺在世界上享誉盛名,独树一帜。其中近代民间汉族童装更是丰富多彩,美轮美奂,其不仅具有朴实的实用功能,丰富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更体现了自然、朴素的温情美,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近几年,一方面随着人们对服饰的追求日趋个性化,另一方面也与现如今人们提倡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观念相契合,传统童装在设计舞台上盛行起来。研究近代童装的实用功能和文化寓意是现代童装设计的理论前提,是为了更好地将其运用到现代童装设计中去,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不仅是中国童装设计的出路,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神案画是流行于我国各地民间的民间宗教艺术形式,凝聚着中国人深层的宗教心理积淀,一直以个体家庭供设的形式留存民间,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深厚悠长,纺织材质和纺织技术给予神案画制作以物质支撑,二者的结合相得益彰,更具传承魅力。  相似文献   

14.
山东地区的传统织绣技艺种类繁多,在纺织、缝纫、绣饰、编结等方面都有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项目广泛流传。对有代表性的地方民间织绣技艺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梳理发展源流,探讨发展方向。认为传统民间织绣技艺的保护及其文化产业开发,应该走多方位协作、综合发展的道路,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发展的新途径。拓展产业化发展空间,拓宽技艺传承路径,融入城市文化生活,让源自日常生活的传统技艺再次涉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在广东雷州地区有一种濒临绝迹的传统织布工艺,在高速发展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背景下,人们对自然生态环保产品的追逐程度日益凸显。曾风靡千年,采用天然纤维、植物染料与手工织造,雷州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雷州葛布作为人文与自然完美的结合体,在生态视阈下的今天对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研了解雷州葛布的生存状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探讨雷州葛布织造的文化价值与可持续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付璇 《玩具世界》2024,(2):104-106
传统民间游戏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精神财富。很多传统民间游戏的内容及形式都较为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将这些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幼儿教育中,不仅能增强幼儿的文化传承意识,还能推动幼儿取得理想的社会性发展成绩。基于此,文章以投壶游戏为例,分析其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探讨利用投壶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注意事项,提出幼儿园基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传统民间游戏实践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中有一种艺术流传至今仍在向前发展着,这就是我国的剪纸艺术,它是我国民间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以及文化的载体。在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为了能够突显出产品包装设计的创新,往往会将一些民间的传统艺术元素融入到设计里,从而使产品的独特风格呈现出来,将现代的设计与传统艺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展现出了新的魅力。剪纸艺术在悠久的历史底蕴下以不一样的形式得到展现,这对我国的传统艺术也起到了弘扬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我国的传统剪纸艺术进行详细的阐述分析,并对其在现代的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对此领域的学术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原传统民间服饰图案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风格,用特定的颜色、纹样来表达美好心愿和无限希冀,并通过传统女红技艺如刺绣、印染等形式,传承下来特定的文化内涵。文章以中原传统民间服饰吉祥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原民间服饰图案的艺术表现、常用女红技艺的归纳分析,体会中原民间传统艺术精神和审美哲学。  相似文献   

19.
亓晓丹 《玩具世界》2023,(4):108-110
儿童美育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指从教育角度出发,帮助孩子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在美育领域,扇子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品和实用工艺品,通过创新设计和生产,可以打造出具有时尚感和艺术价值的儿童美育产品。文章将对基于美育功能的扇子文创产品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培养儿童审美意识、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创意思维和提升艺术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古衣被天下,土布文明积厚流光。现代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文化需求日益旺盛,文具市场随之扩大。文章通过对江南民间土织布和文具用品的分析,探索了江南土布在学生文具用品上的设计应用,创新了学生文具用品,发掘了土布的再创造性,并以人们对江南民间土织布文化的认知,弘扬、传承优秀土织布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