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双边/多边FTA的蓬勃发展,无论对中国-东盟FTA还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都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积累经验,深化中国-东盟FTA的发展,谋求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由可能变为现实;又可能分散各自的注意力,降低参与中国-东盟FTA建设的积极性,使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继续处于散沙状态。切实形成机制协调,加快中国-东盟FTA深化与拓展的步伐,成为双边/多边FTA对推进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周忠菲 《中国经贸》2010,(21):40-42
2010年看起来很有点中国FTA大年的味道。2009年年底开始运作“中国一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之后,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宣布建成,实现了90%的贸易商品零关税。5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出席在韩国召开的中日韩自贸区协定联合研究的启动会议时,建议中韩开始FTA谈判。6月29H,中国大陆与台湾签订了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8月5日,韩国发言人表示,韩国希望在2011年初恢复中韩FTA谈判进程。8月14日,ECFA获台湾“立法院”全数通过,将于2011年1月1日生效。  相似文献   

3.
徐凡 《亚太经济》2012,(2):9-12
欧盟与东盟FTA谈判的意图是奉行开放的区域经贸合作政策,抵消贸易转移效应,增强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中国应该密切跟踪研究欧盟介入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新动向,必要时可以主动提出与欧盟进行FTA谈判,使区域一体化进程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遏制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4.
徐凡 《亚太经济》2012,(2):9-12,8
欧盟与东盟FTA谈判的意图是奉行开放的区域经贸合作政策,抵消贸易转移效应,增强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中国应该密切跟踪研究欧盟介入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新动向,必要时可以主动提出与欧盟进行FTA谈判,使区域一体化进程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遏制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2-2010年中国进出口数据,利用混合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中国当前FTA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参与FTA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明显,而贸易转移效应较少;中国参与FTA明显推动了中国出口,而对进口影响因伙伴国不同而有所差异;FTA成立时间越长,体现出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越明显;FTA的贸易效应与伙伴国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FTA伙伴国地理距离越近,贸易效应越明显。中国应选择经济互补性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的国家缔结FTA,逐步扩大区域经济合作的地域范围,建立更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开启了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本文评估了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并与韩国-东盟、澳新-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进行比较,说明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特征。通过RCA指标测量了中国与东盟各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和部门竞争力,以说明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及其相关性,从而揭示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引用模型分析轮轴-辐条结构FTA成员的利益分配,并通过"贸易侵蚀"这一概念来说明比较优势与轮轴-辐条结构FTA模式中,轮轴国和新老辐条国之间的利益分配与真实收入水平的同化和异化。其政策含义是显而易见的。以此为基础,本文分析了中国参与以东盟、新加坡为轴心的FTA网络的利益分配和参与以智利为轴心的FTA网络的利益分配,并提出中国为摆脱所处的不利局面,应尽快与相关国家签署FTA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士明 《北方经济》2013,(12):37-40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正式启动,2005年7月中国与东盟根据《货物贸易协议》开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随着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税不断减让,中国与东盟相互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是中国与东盟相互贸易的重要方面.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东盟五国2002-2011年10年间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数据的计算,并进一步分析中国与东盟五国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其原因,由此得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仍为产业间贸易,10年间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所下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王艳红 《改革与战略》2011,27(6):41-43,62
近年来,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分别制定了各自的战略来应对一体化带来的挑战。目前,东盟已分别同中国、日本和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文章指出,面对日韩对东盟的FTA战略,我国应该从扩大彼此间贸易、鼓励企业走出去、做好贸易平衡、加强双边的资金和技术合作等方面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中国与东盟加速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方面实现全面自由化的进程,大大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商贸合作的深化,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商贸合作是国际合作的基础。201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3623.3亿美元,其中,出口1698.6亿美元,同比增长22.9%;  相似文献   

11.
钟凤艳 《特区经济》2012,(10):97-99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在经贸等方面的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使中国和泰国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经济发展机遇。然而,如何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进一步推动和强化中泰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并促进中泰两国共同发展和繁荣,这成为当前实现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关注焦点。为此,本文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的背景下,分析现阶段中泰两国贸易的现状,寻找自贸区制度的利用盲点和中泰贸易的优化空间,并基于此提出改善中泰贸易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中泰双边贸易,促进中泰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福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中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全面启动,预示着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贸合作由此进入了一个快速、全面、突破性发展的新阶段,它的建立必然会对亚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探讨福建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条件,以及经贸合作发展战略和产业选择,以谋求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晓君 《特区经济》2009,(9):205-207
区域贸易安排是近年来国际经济贸易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发展自由贸易区战略。我国发展区域贸易安排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在区域贸易合作方面却相对滞后,我国应巩固和完善在建的自由贸易协定,探索洲际间合作有效途径,实践上加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为了实证考察中国自由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一体化,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方法:应用空间经济学理论模型研究自由贸易区的产业集聚进程和结果,并通过倍差法验证相关的研究结论。研究结果:小国先发模式的"CAFTA"改变了"核心-边缘"传统模式负效应,使区域内产业发展趋于平衡,"CAFTA"组建模式加速了成员国之间的产业间贸易。研究结论:通过自由竞争机制和成员国政策协调机制减少冲突、避免产业畸形,从而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相似文献   

15.
CAFTA对中国和东盟贸易扩大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共同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成立已近六年。CAFTA的成立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现有文献中对CAFTA的事前研究较多,对CAFTA成立后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基于1999~2007年中国和东盟五国的贸易流量聚合数据,分别使用统计和计量方法,递进分析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流量的变化,以评估CAFTA对中国和东盟区内贸易的扩大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思敏  詹正华 《特区经济》2006,(11):338-339
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中国近来积极参加区域经济合作的一次重大尝试。本文通过运用引力模型,重点讨论了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究竟以何种程度影响区内的贸易。研究结果表明,引力模型在本文的分析是适用的,提高四个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加快与这几个落后国家之间的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关键。中国应承担大国的责任,结合国内“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积极参加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李建建  童薇  张业圳 《亚太经济》2007,(6):69-72,64
由于福建省特殊的地缘优势,使东盟国家成为闽籍华人的主要聚居地,福建在拓展东盟经贸合作方面处于有利的位置,也因此成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桥梁。福建省应该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依托,运用与东盟经济具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开拓东盟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然而,福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有着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城市化水平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和严峻。  相似文献   

18.
辛慧祎 《特区经济》2011,(5):214-216
2010年CAFTA如期建成运作。文章通过广西与越南经贸合作的特点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广西与越南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助于促进广西与越南进行经贸合作更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FTA贸易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成立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具有重要的经济与政治意义。本文利用一个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对CAFTA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CAFTA对区内贸易具有显著扩大效应的同时也显著地促进了与非成员之间的贸易;CAFTA符合"自然的贸易伙伴"的事前贸易关系紧密和空间距离接近标准;同时,CAFTA成员间产品出口结构以互补性为主;进一步降低成员间贸易壁垒、加强贸易合作对CAFTA成员间和世界贸易的扩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惠 《特区经济》2011,(6):27-2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并正式运作,极大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发展。本文分析了CAFTA运作以来给广东与东盟自贸区合作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广东经济顺利发展,实现产业转型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