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素描零召回     
如果说丰田在全球的召回,让消费者对丰田甚至日本车的质量都产生了质疑,那么,对"零召回"车企的产品,消费者是不是就赞不绝口呢?事实证明,回答是否定的。无数的消费者在为购买的自主品牌汽车烦忧,同时也为车企不肯发起召回而愤怒。作为没有召回历史的车企,在对待召回的问题上,态度有着惊人的一致,更有些"抱团"的意味。以下,就让我们来认识这些有代表性的"团员"吧。  相似文献   

2.
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汽车的畏惧召回心态,缘于缺乏自信。3·15前夕,当各式媒体一年一度照例挖空心思为广大消费者谋划做些事情的时候,在腾讯网站看到"今日话题"栏目里的一组讨论文章:《丰田车该被中国人嘲笑吗》。  相似文献   

3.
2009年9月末至11月初,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新的汽车召回公告。在此期间实施召回的汽车厂商颇具代表性,涵盖了进口品牌、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甚至还有像法拉利这样的国际知名豪华品牌 。  相似文献   

4.
近日合资品牌纷纷将瞄准低价市场,"压力山大"的自主品牌又该何去何从?其实,自主品牌不乏一些物美价廉的车型,甚至比同等级别的合资车更加"高大上"。其中海马汽车花旦车型海马M3上市不到一年,便跻身主流热销家轿,成绩也是斐然抢眼。  相似文献   

5.
何鼎弘 《经营者》2013,(9):36-39
本月的召回呈现出品牌车型扎堆的特点,召回原因偏重于发动机和底盘系统。从2013年7月16日至2013年8月15日,国内官方召回车辆涉及6个品牌,14款车型,总共46676辆车。每次召回政策出台前都是发生了严重的召回事件,比如2009年丰田全球召回门,国家质检总局及时修改了2004年出台的《缺陷管理规定》,推出《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2012年发生的大众DSG+TSI事件,在2013年被正式召回,同时也出台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也就是2013年10月1日即将正式施行的汽车三包规定。当有新政策出台实施前,总有会一大拨车集中召回,比如这次  相似文献   

6.
张延陶 《英才》2014,(11):46-47
老路不通,四家自主品牌车企的战略转变是否能打破当下窘境?"不争气"的自主品牌汽车已经驶入泥沼,市场份额连续12个月只降不升,如果再不转弯,那就是念念不忘、也无回响了。于是乎,汽车江湖中的各位老板已开始变脸,纷纷触"新",集体转弯。"王老板(王传福)出来太少,我们想做文章,素材也不多啊。"  相似文献   

7.
贾可 《经营者》2011,(11):112-117
在合资自主眼看着一哄而上的所谓后合资时代,必须深层次地研究和阐述合资自主品牌建设模式的得失利弊和对中国汽车工业长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2011,(17):30-31
在《汽车商业评论》的联合调查中,45%的人并不认为自主品牌汽车一定会被合资自主击败,因为“自主品牌平台有的甚至更先进,造型内饰更漂亮,制造工艺同样稳定”,这正是自主品牌挑战合资自主品牌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与肖 《经营者》2012,(18):100-107
尽可能在传统汽车领域通过政策支持自主品牌发展,同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为自主品牌构建平等环境,或许正是中国政府坚持支持合资自主的真正理由  相似文献   

10.
走自主之路 创民族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整个汽车业都在谈论自主,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至今,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我们采取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模式,产品主要采用外国汽车品牌和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市场逐步发展成熟,乃至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但我们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汽车产业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的自主品牌虽然也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山东企业管理》2010,(9):68-68
“十一”黄金周过后,汽车市场开始降声一片,各品牌经销商都开始为完成年终销售目标展开最后冲剌,价格战硝烟弥漫。值得关注的是,来自一线销售市场的信息反馈显示,大多数合资品牌圆满完成任务已不是难事儿;而自主品牌本已微薄的利润,在合资品牌大规模降价的冲击下,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销量状况堪忧,甚至出现了数日零成交的惨淡局面。  相似文献   

12.
何鼎弘 《经营者》2012,(5):30-31
从2012年1月16日至2012年2月20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经历了中国的农历新年。也许是新年假期的原因,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汽车正在休假中,并没有发布涉及到相关召回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国汽车品牌发展及其现状的分析,结合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品牌和技术两个因素的分析,提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4.
观点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要敢于在国际汽车市场上发现、识别需求并创造别人无法替代的商业价值,在"主动召回"方面形成软、硬两方面实力。如果说汽车召回体现了企业一种自律精神的话,那么,这也直接关乎公司的治理水平。自我约束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合资品牌汽车或进口车,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召回也往往具有"捎带"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2011,(6):66-67
《汽车消费报告》独家联手新浪汽车.看看网民们是如何看待“召回”事件的。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们是否已经走出了“召回”误区?还是对品牌失去了信心?或是能够冷静地面对?本期《汽车消费报告》马上告诉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国内外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模式的方法,分析借鉴国外汽车金融发展经验和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状况,试图研究探讨出适合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金融发展的模式,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金融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促进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金融服务健康发展.最后,本文还提出了完善汽车金融相关配套措施的政策建议,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金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以后,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但是,目前我国汽车自主品牌企业还存在着种种弊端,企业规模比较小,大多数企业尚未显现出规模效益,只有自主品牌汽车发达了中国才能在国际汽车市场上拥有话语权,才能走向汽车强国的道路,才能更好的实现本土企业持续的自主创新。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消费需求为出发点,详细分析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优劣势,并据此提出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双重压力,即外资企业的疯狂打压和整车企业的持续压榨,使本就先天不足的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举步维艰,几乎没有任何突围的可能。同时,国家政策并未能给予他们有效的支持,这导致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9.
肖海霞 《企业导报》2012,(2):100-101
我国汽车工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这其中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力量不容忽视。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正面临着三大优势和机遇。本文分析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的优势与机遇。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自主品牌汽车和合资品牌汽车也将面临直接竞争。而在市场有一定积累和基础的自主汽车品牌也将用更好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上攻,产品的定位价格区间也将直接和合资品牌进行直面竞争。那么,自主品牌汽车如何更好地突破低端、廉价、品质差、可靠性差的缺陷,自主品牌汽车如何经营以适应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自主品牌汽车在哪些细分市场的机会更大?只有将以上问题思考清楚后,企业才能更好地做好产品规划及品牌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