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科技与企业》2007,(5):56-57
中国企业在中国做营销工作,就得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现实情况.否则很难打通中国市场。当今.在我国搞好营销,需要把握好四个特色。  相似文献   

2.
张泓 《活力》2010,(6):184-185
当今流行乐坛已经渐渐步入中国化的领域,中国流行音乐正在以迅猛的速度迈向国际化行列。在小品中出现的一句话,得到了我们中国人的认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正是这句话,使我们中国的各个领域进入了国际市场。打开了迈向世界的大门。中国流行音乐也是如此。说起中国流行音乐自然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当时的中国流行乐坛正处于成立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管理17年     
17年,转折中国5000年 为什么是17年? 因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企业的崛起,中国管理的提升,是从17年前真正开始的。因为那一年,中国决策者意识到,改革开放13年来过多地纠缠于意识形态,已经走入死胡同,只有大胆实践,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是拯救中国的惟一出路!并于次年,创造性地将它工式确定为中国改革的总纲领。  相似文献   

4.
年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进入了一个“别人没有航行过的海面”。过去的十年间,中国制造走遍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国市场成为了世界商品集散地,国际品牌充斥着中国的各大商场,汽车开进了中国寻常百姓家……十年间,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版图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对于2010年的中国房地产,再没有比开征物业税更大的、更具有挑战性、颠覆性的大事了。它所影响的不仅仅是2010年的中国房地产,甚至2010年的中国经济。 很可能,2010年会成为中国房地产物业税元年,我们之所以这样称埽,是因为它对中国房地产,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那划时代的颠覆性。  相似文献   

6.
《中外管理》2007,(7):94-97
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仅仅一个“微笑曲线”,就压得很多中国企业无法喘息,遑论笑颜?而且,随着十多年来各种国外管理理念的相继引进,中国制造业未来的走向始终莫衷一是。与此同时,全球制造业的精英也都纷纷进入中国,以期利用中国独有的制造业资源。但是,或走形变味或水土不服的现象,依然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7.
余音绕梁     
《中国企业家》2010,(5):22-22
“中国房地产整个市场作为中国经济全局的一部分,泡沫并不完全,中国市场很大,区域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应一概而论,只能说局部泡沫很大。”  相似文献   

8.
号称“看好中国股市,我的中国股全留给女儿”的罗杰斯,自称重磅投资中国股票,他到底拥有预言未来的水晶球,还是在进行一轮失败的新冒险?他是否真能够读懂中国?  相似文献   

9.
1.文化魔咒扼杀中国经济 不管你盖了多少高楼大厦,也不管你登了多少世界高峰,可是在老百姓看来,你的心灵就是高不过一座坟头!你说这是不是中国企业家的悲哀?但这还不算是真正让人悲哀的。你想想,多少中国人流了多少血汗,污染了多少环境,才生产出来的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就这样不但动辄被贸易制裁,还永远得不到人家的尊重。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09,(7):80-80
众所周知,无论是世界企业,还是中国企业,都在经历经济的严冬。在寒冷的考验之下,中国企业能否成功反思、走出困境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慧聪集团董事长郭凡生日前在“中国外贸200强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不是一个观念的变化,而是一种制度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度创新。”“中国制造”促使中国成为外贸大国,现在中国的GDP外贸依存度超过了40%,一旦超过50%,中国就危险了。郭凡生指出,中国企业最缺的是创造性思维。中国企业有必要调整自己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汽车业也走过了辉煌的60年,中国汽车的综合实力已经跻身强国行列,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国际最火热的销售市场。60年中国汽车业,走着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肖鸿扬 《英才》2006,(5):93-96
他们从世界各国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帮助外资企业分羹中国市场,辅佐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他们是得心应手,还是水土不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30日,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圆满结束。与以往不同,本次广交会发生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长期以“物美价廉”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在本次广交会中开始集体涨价!不少行业的涨价幅度甚至达到了10%到20%之多……由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制造”价格全线上扬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涨价,又将对中国的出口,乃至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迪士尼越来越了解中国市场,越来越会讲中国本土化的故事,迪士尼有信心进一步做强渠道,扩大旗下消费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迪士尼期待内容制作及消费品成为自己的“两翼”,最终带动其在中国市场实现腾飞。  相似文献   

16.
10多年前,跨国公司大都看中了中国所孕育的巨大市场潜力,因为在中国大部分行业面临着生产短缺问题,进入中国市场就意味着能攫取高额利润。然而,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和跨国公司的不断涌入,以及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达到了饱和状态,甚至导致部分跨国公司进入恶性竞争的行列,使很多跨国公司对收入和利润的殷切预期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17.
多少中国人流了多少血汗,污染了多少环境,才生产出来的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就这样不仅动辄被贸易制裁,还永远得不到人家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10多年前,跨国公司大都看中了中国所孕育的巨大市场潜力,因为在中国大部分行业面临着生产短缺问题,进入中国市场就意味着能攫取高额利润。然而,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和跨国公司的不断涌入,以及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达到了饱和状态,甚至导致部分跨国公司进入恶性竞争的行列,使很多跨国公司对收入和利润的殷切预期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19.
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经济性质的关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集中到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非市场经济国家?我认为,中国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但是国际社会许多人,从中国的表面现象,特别是法律和规定出发,仍旧认定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如此,中国就难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此外,国际社会低估我国市场导向改革的成就,从而倾向于将中国看成是潜在的威胁。因此,否定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实际性质,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对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交往,相当不利。非市场经济背后的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学家对我国市场经济发…  相似文献   

20.
《厂长经理之友》2011,(12):148-150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一批迅速崛起的家族企业,今后5到10年里,中国家族企业传承将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