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华欧盟企业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一些企业正着手准备下一步投资战略和市场扩张计划。”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6月30日在京表示:“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目前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访在华欧盟企业计划减少投入,或推迟他们在中国的投资。这说明欧盟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2.
“中国船舶工业在70年代末以来的近15年里迅速发展的成就已经受到国际造船界、航运界瞩目,但与日本、韩国等造船先进国家比尚有不小差距。实现中国船舶工业在本世纪末进入世界先进造船国家行列这一目标,单靠国家投资和企业自身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正在把眼光投向国际市场,寻求更大规模的合作机会,加大外资对中国船舶工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3.
3月30日,韩国STX造船公司在大连长兴岛投资的造船厂,顺利举行了开工仪式,项目总投资9.02亿美元.该项目是目前韩国企业在大连最大的投资项目,但是却不是韩国造船企业大举进军中国造船业的开始.此前,韩国三星重工、现代综合商事会社、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成东造船厂等大型强势造船企业都已纷纷投巨资抢滩中国造船业.  相似文献   

4.
韩国是中国的近邻和重要的经贸伙伴。自1992年中韩建交后,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迅猛增长。2005年韩国是中国第四大直接投资来源地,而中国也是韩国第一大海外直接投资对象国。中韩两国在区位上的接近、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展、较低的劳动力成本、适合中小制造业企业活动等都是韩国扩大对华投资的主要动因。然而韩国对华投资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投资产业和投资区位上。本文将在分析韩国企业对华投资概况的基础上,针对韩国在华投资的不平衡性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进行全面扩张是与其动因分不开的。现有的文献对零售企业海外扩张动因有较多的研究,但有关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扩张动因的研究较少。本文认为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扩张的动因主要有母国市场的推动力、中国市场的拉动力及企业本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并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进行全面扩张是与其动因分不开的。现有的文献对零售企业海外扩张动因有较多的研究,但有关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扩张动因的研究较少。本文认为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扩张的动因主要有母国市场的推动力、中国市场的拉动力及企业本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并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经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冲击.在韩国主要大型造船企业之中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脱造船”之风.韩国业界和媒体将其称之为“脱造船风潮”,所谓的“脱造船”指的是韩国几家大型船企经过金融危机后进行总结反思所作出的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性调整:摆脱对造船的过分依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墨博 《新财富》2014,(8):108-110
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时应克服消极的“中国特色”,包括不愿意投资一些不会快速带来直接经济收益的活动。应该认识到类似品牌和声誉这样的无形资产价值是企业达成全球营业目标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人才何流?     
人才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和跨国公司在华扩张共同的稀缺资源要素,而中国雇员表现出了比全球整体水平更高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0.
韩国企业在全球产业化飞速发展环境中,与本国乃至海外的跨国企业展开竞争。为谋求生存,维持可持续经营发展,韩国企业通过扩大海外市场,积极对外直接投资贸易。基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分析韩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现状,从企业投资规模、地域、目标以及形式分析其特点,韩国企业对外投资策略为:推进韩国企业对外投资本土化战略;投资对象国差别化品牌战略;韩国公司间合作战略;根据国际市场变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八年高速增长,绿地投资(Green Field Investment,也译为新建投资)是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面对与国内截然不同而且情况错综复杂的海外市场,欲通过绿地投资形式进行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在海外选址建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隆国强 《国际贸易》1995,(11):20-22
一、韩国对华投资的发展与特点 韩国对华投资始于80年代中期。1985年9月,韩国物产会社以海外法人名义与中国广东省合作,向广州市玩具厂投资14.4万美元。这是韩国对中国大陆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是通过第三国对中国大陆投资的。1988年11月韩国进雄株式会社以韩国法人资格在中国厦门创办了进雄中国株式会社独资企业,  相似文献   

13.
新兴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如何开拓中国市场,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韩国希杰集团中国本部从中国市场的特点、可行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战略等三方面介绍了自己在华的经营经验,可供新兴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华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断并购和投资,韩国STX集团仅通过10年就华丽转身,不仅其造船部门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造船企业,集团也从“无名之辈”成为韩国排名第13位的大型企业财团,如今,随着航运市场的低迷,STX的两大主业——造船和海运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可谓负债累累。站在命运的三岔路口,STX将何去何从,其发展模式又将给业界带来怎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干毛巾也要拧出水来”是韩国民众的一句俗语。多用于在困难时期要励行节约的情形,它与中国的俗语“骨头里也要榨出油来”的意思相似。面对今年造船市场的不景气,韩国造船企业要求将生产成本降到最低限度的口号就是“干毛巾也要拧出水来”。目前.韩国船企都在挖掘潜力,过紧日子,向节俭要效益。  相似文献   

16.
《进出口经理人》2006,(7):10-10
中国“走出去”受到西方阻拦;中国企业在印扩张频频受阻;工资上涨影响日本在华企业;中国将“出口”通胀吗。  相似文献   

17.
一提到韩国造船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宁造船海洋、STX造船海洋、韩进重工等大型造船企业.因为他们是韩国造船业乃至世界造船业中的顶级“选手”。而在这个世界造船大国、强国中.我们对那些中小型造船企业的了解相对较少,由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韩国中小型造船企业的情况陆续浮出水面.正逐渐被业界所熟知。  相似文献   

18.
非洲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优势独一无二,这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资者。中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也纷纷把投资方向瞄准了非洲。随着中非关系的日益深化,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蹯入非洲的国土。文章就中国企业在非洲矿产业的投资方式、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促进中国企业更好地投资非洲,深入实施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我国政府应该为企业提供全面充分的信息服务,为我国矿企业海外资源的投资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苏华  肖坤梅 《大经贸》2008,(2):76-78
2007年12月20日,中国投资公司斥资50亿美元买入摩根士丹利近10%股权的事宜,引起全球金融业界震动。2007年被誉为中国金融业“海外扩张年”。在2007年,中国大量的金融机构在海外频频设立分支机构、投资及收购:  相似文献   

20.
《四川物价》2005,(9):31-31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不久前在新浪财经撰说,为什么中国经济总是在“一放就热,一控就冷,大起大落”的怪圈里循环,其深层的原因是什么?首先,中国国民经济增长中,投资的增长速度较快,消费的增长速度较低。与韩国和日本经济成长的数据比较,中国的GDP投资率高其15%,甚至到25%。显然,投资主导着经济增长,消费明显被压低了。投资主导,经济增长容易波动;消费薄弱,使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性差。其次,政府行政性为主的调控方式,加剧了国民经济的“一放就热”和“一收就冷”。由于经济增长的投资主导性,使政府一看经济过冷,最容易扩张的是投资,就放松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