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6月,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基金会(Global Legal Entity Identifier Foundation,GLEIF)在瑞士苏黎世正式成立,标志着全球LEI体系中央运行系统(COU)正式启动运营。为积极参与全球LEI体系的国际事务,我国派员加入了基金会董事会,参与GLEIF的工作,为我国参与全球LEI体系推进工作带来诸多帮助,同时也逐步成为我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规则制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体系(Global Legal Entity Indentifier System,简称LEI体系)在二十国集团(G20)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支持和推动下,一直朝着预设目标不断推进,现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未来,LEI体系将作为全新的国际性组织,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合作大格局中发挥积极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李东荣副行长就参与LEI体系的情况及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指出今后我国LEI体系应用的重点方向,对国内各方认识这一事物并运用于经济金融工作中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融电子化》2014,(6):69-70
正金融危机之后,为全球金融市场构建统一身份识别系统的想法引起了许多国际货币当局和金融监管当局的重视,美国等发达国家力图从加强微观数据采集和整合入手,加强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防范系统性风险。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积极为此提供技术支持,2012年5月"法人机构识别编码"(LEI)标准(ISO17442)发布实施。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体系(以下简称"全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全球法人机构编码(LEI)建设的发展历程为背景,概述了其发展过程的3个重要阶段,并从其应用实践与应用研究两个方面介绍了其推广应用的现状.本文依托某地级市人民银行开展LEI推介工作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针对基层央行宣贯LEI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制定了《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应用实施路线图(2020-2022年)》。此举旨在进一步推动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在我国的应用实施,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支持金融高水平开放,便利跨境贸易和金融交易。目前,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欧美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国际金融交易中要求机构提供LEI编码,并在相关金融市场监管报告中提出使用LEI要求。所以,包括金融机构、金融中介公司、在全球交易所注册的机构、买卖股票或债券的机构以及贸易公司等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活跃的企业均可以自愿申请LEI编码。  相似文献   

6.
全球LEI体系是一个全球金融市场的统一身份识别系统,LEI标准的广泛应用对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发具有重要意义,LEI编码能有效展现境内外金融交易参与方的基本信息以及机构间的关联信息,用以监测和分析金融系统性风险,为穿透式监管的实施提供有力抓手.本文通过梳理国外LEI体系编码的应用实践情况,提出精准发放编码、拓宽场景应用等建议措施,以期扩大LEI体系金融应用,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7.
自2013年始,“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gal Entity Identifier,简称LEI)”这一新生名称出现在人们面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全球各国、各地区提高了对金融监管的重视。2011年7月,为构建国际统一的金融监管框架、提高全球范围内系统性金融风险识别能力,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提出构建全球法人识别编码体系(Global Legal Entity Identifier System,以下称全球LEI体系)的动议。  相似文献   

8.
科技通讯     
《金融科技时代》2021,(1):96-101
为进一步推动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gal Entity Identif ier,LEI)在我国的应用实施,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支持金融高水平开放,便利跨境贸易和金融交易,近日,人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制定了《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应用实施路线图(2020-2022年)》(以下简称《路线图》)。  相似文献   

9.
2012年7月25日,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受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委派,派专人参加了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举行的LEI私人部门筹备小组(PSPG)会议。会议邀请了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私人部门代表为LEI的筹备工作提供意见,介绍了LEI体系工作组的组织架构、工作目标、原则标准等方面内容,并与参会者就信息搜集、保密措施、收费标准、法律咨询等具体操作细则进行了沟通与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贯彻落实范一飞副行长关于《积极推进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应用》重要指示,全面推进践行《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应用实施路线图(2020-2022年)》,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指导江门农商银行先试先行开展LEI在商业银行体系化应用自主试点工作,全面探索挖掘LEI在商业银行业务体系的各个作用领域,初见实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在中国的赋码量取得了快速发展,有效支撑了跨境贸易业务。文章运用数据分析技术,交叉比对LEI与天眼查企业数据,校验法人机构信息的一致性。结果显示,我国LEI数据质量处于较高水平,但过期数据仍然占有一定比例,应进一步加强LEI基础设施建设、拓展LEI应用场景、打破数据孤岛,加强宣贯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2.
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旨在加强全球范围内对法人身份的识别。目前,LEI已覆盖全球160余万家金融机构和企业,并作为全球通用的法人识别编码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但基层央行在具体推广应用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文章结合人民银行黔西南州中心支行工作实际,深入分析其难点和原因,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推动LEI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切实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金融电子化》2014,(9):94-94
内容简介:《中国金融标准化报告2013》全面、翔实地反映了2013年我国金融标准化工作进展和成果,宣传交流了金融标准化最佳实践。《报告》中指出,2013年金融标准化工作有力支撑了金融业务发展,在移动金融与金融IC卡、支付业务统计、电子化信息披露等重点领域发布了一系列重要国家、行业标准,有效促进产业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改善人民生活体验;成功举办2013年IS0/TC68年会,快速跟进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LEI)体系建设,推动建立LEI编码国内注册渠道,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标准化活动中的影响力;开展人民银行自身标准化工作,带动金融机构标准化发展,推动非金融机构认证支付业务健康发展,审慎启动移动金融检测认证工作,有效助力金融业改革发展。2014年,我国金融标准化应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围绕金融业发展与改革的任务要求,继续将金融标准化战略推向深入,实现金融标准化特色发展、支撑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全球贸易安全受到巨大影响.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之际,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发现各国在医疗器械和国家补贴方面的网络犯罪与网络欺诈明显增多,全球贸易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国际货币体系的脆弱性是全球贸易安全的一大威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专家们认为推广和使用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有助...  相似文献   

15.
杨竑 《金融电子化》2014,(12):14-16
正杨竑:金融机构编码标准在参与全球金融市场法人机构识别码系统标准规则的制定过程中,以我国金融机构编码体系为基础,积极合理主张并维护我国的权益。2014年9月,人民银行正式发布《金融机构编码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金融行业标准,从宏观层面统一了我国金融机构分类标准,明确了我国金融机构涵盖范围,界定了各类金融机构具体组成,规范了金融机构统计编码方式与方法,标志着其将成为我国实施金融标准化战略的重要基础资源。以下分别从建设背景、《规范》内容、建设成效等方面介绍金融机构编码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6.
LEI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G20的支持下,由金融稳定理事会推动建立的国际通用标准法人识别体系,旨在增强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识别能力,提高金融市场主体信息的透明度,支持构建国际统一的金融监管框架.欧盟、美国、印度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积极开展LEI应用,并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一、存在问题(一)编码入库范围扩大及推进进度缓慢。银行类机构在2010年金融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简称"系统")上线时,存量机构已入库管理。截至2013年6月,系统中机构类别依然没有变化。从时间推进上看,编码入库范围的扩大进度依然较为缓慢,且金融机构由于其业务系统研发的特殊性,编码的应用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编码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很大不足。(二)部门联动不够到位。关于保证期类机构编码  相似文献   

18.
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体系(GlobalLegalEentity htentifierSystem,简称“全球IEI体系”)是金融危机后的重要改革动议,它南G20(20国集团首脑会议)倡导并南国际金融监管界创建,旨在加强对全球参与金融交易机构的信息管理,便于机构识别交易对手身份,  相似文献   

19.
征信体系建设是金融生态建设的核心环节公共征信系统建设具有政策推动性。我国公共征信系统建设借鉴了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公共征信机构模式,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了覆盖所有国内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财税库行计算机横向联网系统建设进展迅速。2005年8月1日,横向联网系统财政支出业务部分(以下简称支出联网系统)在省本级成功上线运行,并在株洲、常德两市本级运用。2006年2月15日,横向联网系统税收收入部分(以下简称收入联网系统)在长沙、株洲顺利上线运行,并于7月1日在163个国库机构、148个国税机构、12个地税机构与16家商业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