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湾沟林业局1958年建局,是吉林省开发较早的森工企业,在历史上为国家做出过较大贡献,但是,由于经营面积小,蓄积量少,回旋余地差。用年代中期,木材产量由年产近30万d降至10万m3,经济滑向低谷,成为有名的‘叫、老穷”局。1990年以后随着木材产量进一步调减到位(63万d),企业年亏损达178O万元,截止1994年累计亏损548O多万元,连续拖欠职工工资4个月,企业陷入无法牛存的困境。1994年初,我们加大了企业内部改革力度,实行厂‘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多级管理、主辅剥离”的综合配套改革办法,放开手脚让基层单位独立自主地进人市场创…  相似文献   

2.
1995年,清河局紧紧围绕“五保”’(保上缴、保盘子、保生产、保工资、保稳定)的工作目标,突出加强企业管理这个永恒主题,大面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实现利润600万元,提前65天完成了全年的上缴任务,保证了职工按月开资并补发了2个月的陈欠工资。全局出现了政治安定团结,经济持续发展的好势头。1.加强生产管理,为抢占市场备足货源木材生产是我局的主导产业。过去由于生产严重拖后,在销售旺季曾出过无木可卖的现象,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再度出现,针对1995年木材市场低头的环境,清河局提出了抢前抓早,一年任务一冬完的口号,提前一…  相似文献   

3.
我单位属于国营林场,以采伐、加工木材为主。全局实行统一核算,下属四个林场、四个木材加工制品厂,木材加工制品主要是雪条棒、卫生筷子。在税制未进行改革之前,两种产品的税率一般在8%左右。税制改革后,税率逐年提高,1998年我局木材加工制品销售收入为1278.7万元,销项税为217.4万元,进项税为38.5万元,实际应纳税额为178.9万元,税率为13.99%。显然,税率过高,税负不合理。造成木材加工制品增值税税负过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木材交纳农林特产税为销售额的16%,而购进木材只允许抵扣10%的进项税。2.自产自用的木材一…  相似文献   

4.
湾沟林业局经营面积93394hm2,全局总人口19430人。在职职工7193人,离退休职工2387人,现有固定资产1.6亿元。“七五”期间成为全国森工行业有名的“小老穷”局。进入“八五”企业更加危困,1990年开始亏损,1992年木材产量调减到6.3万m3,当年亏损1780万元,1994年9个月发不出工资,人心波动,企业维艰,面临着能不能生存下去的抉择。严酷的现实迫使我们寻找企业的出路。1994年5月我们实行了“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多级管理,主辅剥离”的综合配套改革措施,把基层单位撵下海,分散经营、分灶吃饭、分流人员、分担压力,当年就扼制了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林业“两危”形势日益严峻,已引起全国上下的一致关注,为尽快摆脱困境,从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我们“以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大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对林业木材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解剖和探索。找出影响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问题是在木材生产造材质量上,由此我们提出了对林场(所)木材生产、贮木场原木销售价格、森铁运输,实行模拟利润管理,经过几年实践在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年增利近百万元以上,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实行木材模拟利润核算是森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又一可行之策。一、恢拟…  相似文献   

6.
实行林价制度是国有林区森工企业财务管理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理顺木材价格,增强森林采伐人员有偿使用森林资源的意识,促进森工企业合理节约地利用森林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林业部、.财政部、物价总局于1991年提出了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选出九个森工企业进行林价制度改革的试点。1992年又扩大到在我省森工企业全面试行林价制度。现行的办法在运行的过程中究竟发挥多大的作用?存在着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带着这个题目,我们于1993年11月先后深入到省直属的森工企业泉阳、露水、湾沟、三岔子等…  相似文献   

7.
双鸭山林业局始建于1963年,施业区总面积为155772hm2,林区总人口31476人,在册职工8918人,离退休职工2546人,固定资产原值6980万元。从1990年开始,木材生产由年产18万m3调减到6.5万m3(实际年生产木材3.5万m3),企业经济开始向谷底下滑,截止1996年末欠债高达5600万元,其中:欠职工工资1800万元,欠贷款2980万元,欠各种税费820万元。是合江分公司4个林业局中最穷的企业。近年来,按照上级要求木断采取解困措施,认真制定了“远学邯钢、近学清河工作方案”,全局上下开展了与清河局对标达标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改革、管…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湾沟林业局建立于1958年,是吉林省开发较早的森工企业。总经营面积93万hm2,职工7623人。由于连年的重采轻育,到80年代中期,可采资源已近枯竭,木材产量由年采28万m3降至10万m3,成为全省森工企业中有名的小老穷局。截止1994年底,累计亏损5480万元,各种债务达7000多万元,已连续拖欠职工工资4个月。企业陷入无法生存的困境。面对这种情况,从1994年初开始进行了全面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当年即减亏375万元。1995年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一举实现扭亏为盈,盈利150万元,扭转了长期亏损的局面。1996年,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吉林…  相似文献   

9.
为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努力提高木材生产经济效益,在1992年冬运,我们对改革森林采伐方式进行了探讨,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在冬运前,我们召开了局党政班子联席会议,结合生产实际,就森林采伐方式改革问题展开了讨论,成立了森林采伐方式改革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资源监督员、三总师任副组长,生产.资源、营林、森调、计划、财务等部门为成员,并组成森林采伐方式改革办公室,抽调生产,资源、森调等部门的10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具体抓好森林采伐方式改革工作.2.制定方案,全面落实一是为使森林采伐方式改革工作有章可循,我们在松花江林管局1992年冬运木材生产方案和“44155”改革工程的框架内,制定了森林采伐方式改革实施方案,方案坚持以《森林法》为指导,以“三总量”控制为前提,以从严要求、强化管理为手段,以细密安排、便于操做为目标,从指导思想、改革目的、操做要求到检查验收标准,都做了详细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为确保森林采伐方式改革顺利进行,进一步强化木材生产管理,我们出台了《1992年冬运木材生产组织方案》等五个方案、六个  相似文献   

10.
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自组建以来,对改革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提出了20个单项改革措施,加大企业改革力度,不断探索创建现代企业制度的路子,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使改革出现了新形势。1.改革的主要特点(l)思想认识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增强。改革是治危兴林的根本措施,“森工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已形成共识。过去改革滞后的穷局,强调承受能力差,现在把“穷”变成了改革动力,加大改革力度,取得明显成果。湾沟林业局是森工特困企业,拖欠职工5个月工资,1994年他们按照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多级管理,主辅剥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一、木材价格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理顺价格关系,支持林业的发展,国家对木材价格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县1985隼U卒.国宝取消了对南方集体林区木材的统购统销,放开了集体林区木材价格,实行议购议销。同时,逐步缩小了重点国有林区统配木材的指令性计划,增加了企业非统配木材的自销比重,形成了计划内外木材价格“双轨制”的管理格局。近几年间,国家三次调整了国有林区统配木材出厂价格,并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建立了林价制度。使平均每立方米木材的出厂价格由1985年的8733元提高到1993年的281.50元…  相似文献   

12.
甘孜州丹巴林业局始建于1958年,1982年以前由省林业厅管属,1983年下放甘孜州管理,为全民所有制中型林业企业。建局36年来,一直以木材生产为主,共交售木材236万m‘(其中统配材219万m‘,占交材量的93%);营林更新11万亩,迹地更新跟上率达10O%。过去低投入高产出,为国  相似文献   

13.
1998年我公司提出了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突出扭亏增盈工作,向强化管理要效益。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止1998年3季度,全公司比去年同期减亏6837万元。1998年三季度末全公司销售木材236万m3,与上年同期比少销售木材9.8万m3,少实现销售利润1121万元情况下,由于整顿木材销售秩序力度加大,适度控制以好充次,随意降价压价现象,使1998年1~9月木材平均售价达到379.73元,同比提高16.07元,增加木材销售利润3794万元。各企业压缩管理费用,实行减员增效及效益工资办法,节约工资支出733万元。全公司1998年1~9月生产商…  相似文献   

14.
1.前十年木材生产承包方式的回顾为了提高伐区木材生产的经济效益.节约劳动力和物资消耗,实现高产、优质、安全、低耗,克服计件工资中所存在的拼设备、不计消耗、单纯追求产量的弊端.从1984年开始.我局各林场对木材代医生产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经过十年的不断完善,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1.产业结构现状林口林业局是1963年国家为了解决煤炭生产所需坑木批准建立的,设计总投资为3197万元,累计投资到171O万元时,于1970年中断国投,尚欠投资1487万元,因而加重了企业后期升级改造的负担,形成历史包袱。由于林口林业局是在林相残破。林分质量低劣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局领导始终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资金不足、技术匾乏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建立立场、立局项目,逐步形成了三个产业群,即种植业和养殖业产业群;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建筑工程、采…  相似文献   

16.
关于木材生产流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来自怀化林区改革难点问题的调查报告陈晓忠,史亚兰为了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今年怀化林区加大了对木材生产流通的宏观控制力度,实行声林业部门经营单位一家进山收购,多家经营”的政策措施。这项政策一年来实施效应如何?笔者会...  相似文献   

17.
遂昌县林业局在完成全县造林任务后,及时转移工作重点,分别召开系统基层领导会议和局机关人员会议,部署全局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资源林政管理、木材收购上,罗福裕同志代表局党委向大家提出了六条意见。1.切实抓好源头管理,建立区域性的林业生产责任制,把该区域内的采伐、护林等系列任务(营林、林政)落实到人,由各地林业工作站人员承担。2.在全县范围内对下山的木材,进行木材采伐全面验收,凡凭证采伐的木材由各木材分公司进行归仓收购;对无证采伐的木材,进行依法查处。3.狠抓木材收购,一是改革木材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将原有8…  相似文献   

18.
带岭局1981年木材生产的单位成本为50.13元,比1965年的16.61元提高了2.02倍,其中,平均每立方米木材的材料费用由2.74元增加到了14.44元。同期,木材生产成本中的材料费用所占比重已由1965年的16.5%,提高到了28.8%。可见,材料费用的大幅度增长是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材料费用变化的因素不外乎材料价格和材料耗用量。因此,从这两方面加以剖析,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今年,国家林业局对林业基本建设计划安排和基建项目补助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取消基数,实行项目管理,以项目好坏和是否可行为标准安排基建计划和资金补助。我省省财政厅和省计委对各种专项资金的分配,也正在向项目管理方向过渡。这一变化对基层的林业计财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我们必须研究新情况,学习新知识,抓好项目管理,适应国家林业局的这项重大改革。经过学习,笔者认为项目管理改革有如下作用:1有利于项目实施单位扎扎实实地做好项目基础工作,改变过去不管项目好坏都有基数的状况。过去的基建投资管理,采用基数方式,平均分配资…  相似文献   

20.
清河局地处小兴安岭南麓,黑龙江省通河县境内,始建于1972年,施业区总面积14.7万hm2,固定资产1.15亿元,总人口2.4万人,全民职工6996人,集体职工3477人,离退休职工2080人,年生产商品材15万m3,年造林任务4000hm2,林产工业和多种经营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1995年,提前3个月完成木材生产任务和木材销售任务;提前2个月完成850万元的上缴任务,比1994年多缴140万元;实现利润600万元;林产工业实现利润330万元(1994年亏损80万元);多种经营上交利润70万元(1994年利润为零)。此外,还做到工资月月开并补发3个月的陈欠工资600多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