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萱 《中国金融家》2009,(4):137-138
2009年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09年中国贵金属纪念币项目发行计划。金银币市场经过了奥运的洗礼之后,下一年如何发展受到广大金银币集藏爱好者的高度关注,这一计划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几年金银币市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缪德生 《金融博览》2014,(14):28-29
进入5月之后,钱币市场人气继续下滑,市场交投进一步萎缩.但熊市当中仍然有不少热点值得关注.纵观近期市场,涨幅较为明显的板块和品种主要集中在部分生肖金银币当中,其中以2009年发行的1盎司彩银牛涨幅最大,而下跌板块则集中在近期发行的部分新品当中,其中以佛教胜地系列第三组峨眉山金银币及中法建交50周年金银币跌幅位居前列.  相似文献   

3.
周凤迟 《金融博览》2012,(16):65-67
最近几年,国际市场的黄金价格出现了大幅度震荡运行的走势,不少投资者将视线转向了金银币,使金银币迅速成为一个重要的投资品种。实际上黄金价格震荡幅度的大小,并不是决定金银币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两者之间甚至没有显著的关联度。如果说确实有的话,那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熊猫”系列金银币,其走势与国际市场黄金价格的波动较为密切,但其震荡幅度要小于黄金期货价格的震荡幅度。  相似文献   

4.
现代贵金属币收藏市场长期趋势向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敏 《金融博览》2012,(5):47-49
近年,现代贵金属币收藏市场“ 老精稀”板块(泛指2000年前发行的发行量少,题材受欢迎的经典金银币)尽管在近年持续出现5倍甚至10倍以上的暴涨之后出现了20% ~50%不等的下跌,但总体的趋势还是继续向上的.2000年后发行的金银币尽管总体涨幅远远不及“老精稀”币,但由于其市价的上升更多的是通过自然消化,沉淀等方式实现的自然增值,故此更让收藏者们感到非常踏实.而近年发行的金银币市场表现则总体上显得比较温和,没有大起大落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进入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熊猫金币发行25周年”金银币即将闪亮登场。对于我这样的爱好者来说,这套金银币的问世无疑是熊猫情结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6.
钱币在流通领域是交换媒介,退出流通领域后则成为各国历史文化的载体,忠实记录了历史、文化,工艺的进步等信息,并因大量制作、广泛流通而成为传播历史文化信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交流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为了充分展现我国金银币的风采,推动中外钱币文化交流,自1 995年举办首届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以来,中国金银币文化从此拥有了一个新窗口,中外金银币文化交流也具备了新平台.特别是在2007年,中国金币总公司确定了发行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纪念币规划,计划每年发行一枚中外文化合璧的银质纪念币.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之举,再次开启了金银币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回顾2007年以来发行的若干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纪念银币,一睹"中外合币"的独特风采.  相似文献   

7.
进入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熊猫金币发行25周年”金银币即将闪亮登场。对于我这样的爱好来说,这套金银币的问世无疑是熊猫情结的最佳诠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生肖系列金银纪念币历来是钱币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很多生肖金银币都曾为集币者带来可观的收益。早期生肖金银币涨幅巨大早已身价不菲,即便是部分近年来发行的生肖金银币也有上佳表现,2012年版"生肖龙"系列金银币面市之初就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很多品种涨势惊人。但也不是所有的生肖金银币都能如此幸运,有些看似不错的品种就常常让人大跌眼镜。以2012年11月提前面市的2013年版"生肖蛇"系列金银币为例,由于"生不逢时","生肖蛇"金银币入市时波  相似文献   

9.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奧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第128次全会上宣布,中国北京获得了2022年第24届冬季奧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为了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国人民银行于2020年12月1日发行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金银纪念币(第1组)(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金银币)一套。  相似文献   

10.
随着祖国60周年大庆的日益临近,市场上出现了众多以“建国60周年纪念”为题材的金银币制品,但最具投资价值的,当属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金银纪念币。  相似文献   

11.
纪念币是一个国家发行的专门的纪念性货币。我国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造币公司负责铸造和经销。根据国际上的惯例,由于纪念币系采用金银等贵金属精工铸造,其销售计价不是按所标面值计算,而是按每枚金银币的金银含量的国际价格,加上加工费和利润等合成计价。因此,一枚金质纪念币的零售价一般要高出国际金价的100%左右,而所标面值只起到法定货币的符号作用。5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迎接和庆祝北京冬奥会举行,中国人民银行继2020年12月1日发行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金银纪念币(第1组)之后,于2021年10月26日发行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金银纪念币(第2组)(以下简称“冬奥会金银币第2组”)一套。该套纪念币共10枚,包括金质纪念币4枚、银质纪念币6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相似文献   

13.
近阶段,一度被投资者所广泛看好的奥运系列金银币似平走入了一个艰难的“瓶颈期”,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许多市场人士和投资者认为,这种走势是由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无论是国际黄金价格回落,还是奥运系列金银币发行量较一般品种为大。总之,奥运系列金银币近期的表现让人难免会想到《香港回归》系列金银币当年盛极而衰的情形,甚至有人断言,奥运系列金银币必然会与《香港回归》金银币一样遭遇“滑铁卢”。那么,这样的论断是否准确呢?究竟该如何看待奥运系列金银币的投资意义与价值呢?  相似文献   

14.
王璟  张林 《金融博览》2012,(6):66-67
为庆祝中国银行成立100周年,香港、澳门发行纪念钞,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熊猫加字纪念金银币,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纪念邮票。这是世界金融史上第一次同时在港澳以银行为主题发行纪念钞,也是中国邮政史上第一次以百年企业为主题发行纪念邮票,开创了钞、币、邮票组合发行的先河,是中国货币、邮票发行史上的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15.
金银币的发行,起自1979年10月1日,最初限于我国国情,金银币的发行主要面向国际市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金银币市场格局的变化,其市场开拓重心开始面向国内。因此金银币在国内钱币市场中所占份额有所增大。 金银币最大的特点是其自身价值昂贵,再就是其面额的象征性。它既不参与货币流通,也不能与同额其他法定货币等值流通,正是这种象征性面值,将金银币与各类纪念章区别开来。金银币发行量稀少,早期品种发行量多在万枚以下,最少的仅10枚,近些年随着国内需求增加,金银币发行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河北金融》2011,(12):68-68
作为贵金属钱币的金银币,其成色、重量和规格的标准化,是它的生命,即金银币的信用性。因此规格的标准化是金银币发行的首要条件。否则就难以销售、进入市场。中国现代金银币规格标准化的内容包括:品种分类、成色、直径、面额等主要项目。(一)品种分类。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贵金属纪念币年鉴》是由中国金币总公司编辑、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部年刊性图册。年鉴自1 992年版开始编辑出版 ,为加快编辑出版进度 ,特将 1 996年~ 1 998年 3年合编一册 ,分年编排。《中国贵金属纪念币年鉴》 (1 996~ 1 998)收入了1 996年至 1 998年发行的全部金银币(包括金银章、金银邮票 )的图片 ,并配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年鉴对金银币的发行宗旨、题材、品种、发行量、规格、质量、图案、设计及制作特点等作了简要介绍 ,并特别介绍了金银币的题材、图案所涉及的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重要活动、重要人物、历史事件、古代…  相似文献   

18.
“老、精、稀”金银币的投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生 《金融博览》2011,(8):42-43
近些年来,金银币市场中的"老、精、稀"品种持续走强引起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在"老、精、稀"金银币中,"老"是指发行年份早的金银币,一般指发行时间在2000年之前;"精"是指题材优秀,铸造工艺精湛的金银币;"稀"则表示发行量稀少,发行量一般应小于10000枚,要求更苛刻者为小于3000枚。金银币价值仍被低估目前的金银币,尤其是其中的"老精稀"币的价格仍存在被低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风生 《金融博览》2011,(16):42-43
近些年来,金银币市场中的“老、精、稀”品种持续走强引起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在“老、精、稀”金银币中,“老”是指发行年份早的金银币,一般指发行时间在2000年之前;“精”是指题材优秀,铸造工艺精湛的金银币;“稀”则表示发行量稀少,发行量一般应小于10000枚,要求更苛刻者为小于3000枚。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尽管人们的投资和消费理念在不断变化,但作为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有一定保值增值功能的品种,贵金属投资走进了很多家庭.其中,有国家信用背书又有一定艺术价值的贵金属纪念币,受到越来越多收藏家与投资者的青睐. 自1979年我国贵金属纪念币发行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一系列金银纪念币"明星"项目,如大熊猫系列、十二生肖系列、吉祥文化系列等.金银纪念币也因其独特的市场价值,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