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自去年底央行已经实行超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已经明显取得初步成效的情况下,我想未来的货币政策导向自然是比目前趋紧.  相似文献   

2.
研图观势     
《中国外汇管理》2012,(17):90-90
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日本始终笼罩在泡沫经济崩溃后遗症的阴霾之下。因此,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成了日本稳定国内金融体系的必要手段。全球金融危机后。为保障流动性供给同时降低中长期市场利率预期,日本银行一直在坚持宽松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3.
《金融博览》2010,(2):2-2
当下,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已经稳固,中长期通货膨胀风险却在上升。 2010年的货币政策,各种分析均预计中国政府将通过加息和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来进一步收紧,令“适度宽松”不至成为实际上的“过度宽松。”  相似文献   

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金融市场动荡、经济持续衰退,在短期性工具到期和短期利率没有下调空间的情况下,美、欧、英、日等国家先后实施了购买证券等非传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经实施5年多,基于各国金融运行环境以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程度不同实施效果产生差异.本文在对各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及实施效果比较的基础上,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当下,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已经稳固,中长期通货膨胀风险却在上升。2010年的货币政策,各种分析均预计中国政府将通过加息和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来进一步收紧,令适度宽松不至成为实际上的过度宽松。准备在房地产上大赚一笔的人要注意了。房地产业对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依赖最深,货币政策风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是短期政策.需要不断校正中间目标和执行力度。如今2009年已经过去了大半,及时回顾并校正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与执行力度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自欧洲央行宣布宽松货币政策加码之后,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走势形成了一种非常奇特的格局,即:美国正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则正在实施极其宽松的量化宽松政策,而欧元区很可能即将加大量化宽松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政府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从地处西南边陲的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的情况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贫困地区却“宽松”不起来。  相似文献   

9.
左小蕾 《金融博览》2009,(20):16-17
从去年i1月以来,为力挽经济下滑的态势,货币政策开始积极创造宽松的货币环境。令年上半年,新增贷款突破7.37万亿,M2增长达28.46%,不仅令通胀成为关注的焦点,也引发货币政策将面临两难的讨论。稳定经济增长需要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又会对通胀预期形成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新兴市场不能轻易跟随全球货币政策竞争性宽松的新浪潮,但由此带来的增长压力将更大。远离滞胀陷阱,新兴市场需要更加以我为主,切实推进内生性增长。自2013年9月以来,新一轮“竞争性宽松”渐露端倪。作为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最新的核心趋势,“竞争性宽松”包含两层含义:第一,货币政策基调是宽松的,即便美联储可能将于2014年3月甚至更早一些启动(DE退出,并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的联想,但从基调上判断,  相似文献   

11.
"天量"信贷政策的效应及其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上半年中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增长,货币信贷投放激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演变为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短期通缩和长期通胀预期并存的尴尬局面.为了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和发挥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适度宽松是货币当局的理性选择.但是,在执行货币政策中应掌控货币政策的宽松度,理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加强对银行信贷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为应对危机,美联储实施了以"信贷宽松"为特征的货币政策,并创新了一系列政策工具。审视2007年至2009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应该说是成功的。美国金融市场已经趋于稳定,美国经济正在走出衰退,美联储已开始酝酿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战略。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仍然定调为适度宽松,但这与2009年以及2010年上半年所谓的适度宽松有所不同。之前,虽然名义上实行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上却经历了一个从极度宽松到偏紧的过程:2009年货币政策取向所谓适度宽松实为极度宽松,而2010年上半年实行的其实是偏紧的货币政策。笔者认为,2010年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将真正回归适度宽松,以相对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为主。然而,同是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在实践中是如何实现上述变化的?对此,笔者将于本文对之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发达经济体纷纷启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不仅为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有效地缓解了金融市场波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受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延缓了经济衰退和刺激了经济复苏。本文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考查了各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机制和政策效果。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缘起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及美、欧、英、日四个经济体央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的实践及其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朱周良 《金融博览》2005,(11):51-51
日本央行内部要求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9月28日,作为日本央行决策机构的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中的鹰派代表——审议委员须田美矢子公开表示,日本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时机已经愈加成熟,并预计日本央行最早可能在明年3月份本财年结束时作出这样的决定。  相似文献   

16.
从2008年至2014年美国连续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应地作出了调整。本文从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期间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选择出发,并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提出在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能取向。  相似文献   

17.
日美两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最早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强国,比较日美两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理解美国当前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鉴于此,本文在分别介绍日本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背景、具体操作和政策效果的基础上,分析指出与日本相比,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仅关注货币供应量,而且更加侧重对资产进行结构性调整,但目前效果不甚理想,且对全球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回顾美国历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未来可能的退出步骤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我国外汇资金净流入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较大。针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产生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阐述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正确理解和把握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要义,明确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意图,找准正确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切入点,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叶辉 《投资与理财》2014,(22):20-21
债券牛市却已经持续了三个季度,不少债券基金今年的收益都超过了20%。张乐赛表示,展望未来,经济增长势头疲弱,宽松货币政策仍可能进一步放松,从而继续为债市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