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体农业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治市人多耕地少,属于贫困的传统农业区,近年来,发展立体农业取得良好效果。 长治市城、郊区和长子、屯留、壶关、襄垣、长治等县开发立体农业的农民,充分发挥劳力资源多、农副产品多、荒山荒坡多的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建立了套种结构、水体结构、链式结构、庭院结构等多种立体结构模式,不仅有土地立体开发还有立体林业、立体牧业、立体水面、立体空间、庭院立体开发等。出现了农林业结合、林牧结合、种植业和  相似文献   

2.
农业支持与保护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支持与保护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实施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政策措施。为什么要支持和保护农业 ,这是由农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作用及其特殊性质决定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在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稳定经济运行乃至国家自立方面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且 ,农业相对其他产业来说是弱质产业 ,具有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生物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特点。农业生产经营者不仅存在着经营风险 ,还存在着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业作为经济效益低、风险性大的弱质产业 ,…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农业生产和农业开发中,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民群众相结合,在发扬我国传统农业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创造了发展立体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认真总结、研究发展立体农业的经验,是推动农业再上新台阶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对象本学科是联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研究农业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力技术因素的运用和发展的经济效果消长变化规律的科学。由于在实际中研究农业技术经济问题一般均以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技术方案、技术政策的形式出现,因此,也可以说农业技术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技术措施、技术方案、技术政策经济效果的科学。就研究领域说,农业技术经济学不仅仅研究生产过程的技术经济问题,而是研究农业再生产过程的技术经济问题。经济发达国家农业不仅包括农林牧副渔生产部门,还包括为农业  相似文献   

5.
立体农业在四川省米易县试验示范,已进行了五年,所取得的成就充分显示了立体农业的巨大生命力。各地参照米易的经验进行不同地域、不同模式、不同形式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试验,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目前,立体农业与开发农业、生态农业相结合,已全面推开,形成了一个科技兴农局面。  相似文献   

6.
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是新时期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减少农业风险损失的重要政策性举措。政策的深入执行可以保证农民生产,解决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和扩大再生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是国家给予"基层三农建设"的重要福利,是国家全面发展基层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在实际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文章主要研究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重要性,分析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为我国各地区在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物质生产部门。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诸因素的影响,农业产品实物量常常出现增产或减产的现象,因而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呈现极不均衡上下起伏的波动。这种波动有无周期性规律可循,本文试以新疆伽师县解放以来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通过不断应用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以实现农业总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足巨.为了实施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推动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我们应立足国情.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技术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人多地少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发展立体农业是提高单位土地对人类供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浙江省的实践经验中,提出了稻区、旱地、园地、库区、庭园和林区发展立体农业的多种模式,并已取得良好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发展立体农业也向农业科技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必须增加资金、物质、劳力的投入;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才能使立体农业进一步得到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0.
农业的基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整个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都贯穿着经济问题。农业生产一方面和自然资源紧紧相联系,一方面与社会经济条件紧紧相联系,没有自然资源就没有农业生产,离开社会经济条件也无法进行农业生产。所以搞农业生产要按两个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11.
攀枝花市立体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地制宜探索发展立体农业是实现地区农业发展,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状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和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四川省攀枝花市地处川西南攀西大裂谷,发展立体农业气候条件优势明显, 正逐步发展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该文介绍了攀枝花市立体农业 发展所依托的自然资源情况,并概述了其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对立体农业发展中的特色水果、早春蔬 菜、烤烟、畜牧、生物医药、特色观光休闲农业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并对攀枝花市立 体农业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业生产活动,作为自然再生产过程,它受控于自然规律和生态规律,作为经济再生产过程,它受经济规律的支配。遵循这些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握这些规律,即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农业,从而实现农业稳定、持续的发展。一、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及成就在农业生产的历史长河中,农业经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至现代农业的演变,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及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已成为人类有意识地利用生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繁殖以取得所需食物、纤维及其他原料…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代科学技术已全面进入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领域,渗透到农业这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中,对提高生产力已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已占居主导地位。可以说,当今世界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普及推广运用的速度和水平。我国农业生产的实践也表明,农业要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还是科学技术解决问题。据测算,1972—1982年,农业总产值增长量中的27%是靠科学技术的作用实现的,“六五”期间上升到35%左右,“七五”期间可能达到40%以上,到本世  相似文献   

14.
积极地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并将其成果尽快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是各级政府实行农村经济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对加快农业发展步伐,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物质生产部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利用立体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立体农业的内涵1989年1月,我国46位著名农学家共同发出倡议,倡议中号召在全国推广立体农业的饲养与种植,提出了立体农业的概念。但对立体农业的界定,却并无定论,不同学者所理解的立体农业也并不相同,甚至存在较大差异。归纳起来,对立体农业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立体农业  相似文献   

16.
反贫困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一般理解为专指生态与环境领域说的,但实际上比这要广泛得多,涉及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可持续发展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参加农村生产过程的各个自然的、经济的、及社会的资源和要素不断地被再生产出来,持续循环;第二,再生产不仅只维持原有规模,而是在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永续进行,生态不断改善,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两者缺一,就不成其为可持续发展。1-资源及要素的不断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就不会有人类的生存。生产活动是一个创造人类生存…  相似文献   

17.
发展立体农业的几个问题吴初堂一、立体农业的特点所谓立体农业,就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不同的生物种类配置在同一空间里,使其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一个和谐的相互促进、相互利用的综合生产力体系。首先,立体农业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农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农...  相似文献   

18.
发展立体农业是实现辽宁农业高产高效的主要途径赵德伟卓亚男随着社会人口不断增长和耕地的日趋减少,农产品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再靠传统农业已满足不了人们膳食结构要求和劳动力的承载能力。因而,具有生物集约、技术集约、劳力集约、资金集约的“立体农业”成为当今农业...  相似文献   

19.
“七五”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曾出现过一段徘徊,与此同时,农业投入与产出效益也一度不甚理想。由于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发展对于农业投入的需求逐渐增大,使农业物质消耗水平不断提高,而农业产出相对增长较慢,导致农业国民收入增长与农业总产值增长的不同步,投入产出比逐渐下落。这种情形虽然在1990年有较大改善,但从整体上看并未彻底改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马克思认为,超越农业劳动者本身的需要的劳动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一个有机会,它是生态、经济和文化三种基本过程综合的产物,是文明人类的自然生息地。现代城市发展并没有远离农业,而是与农业融合的要求更强烈了。城市规模越大越现代化对生态依赖性也越大。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复合体。农业固有的生态功能,决定了现代大城市与农业高度融合的可能性。现代农业发展本身也在不断的自我调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