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促进兰州城市民俗旅游走向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可从黄河民俗文化旅游、金城关"丝绸之路"民俗文化旅游、浓郁地方风情的民俗旅游、城市时尚风情旅游,民俗博物馆旅游等方面入手,创新兰州城市民俗旅游品牌,发展兰州特色民俗旅游,服务于西部大开发,为兰州民俗旅游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石莉萍 《发展》2010,(12):118-119
兰州城市民俗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对兰州城市民俗旅游开发提出五条对策,以期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增添城市文化底蕴,发展兰州特色民俗旅游,为兰州城市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独一无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在我国民俗文化宝库中具有重要地位.随民俗旅游业的不断升温,内蒙古民俗旅游的深入开发十分必要.不仅能调整经济结构,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而且还能促进特色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对弥补旅游业结构单一的缺陷,提高旅游质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宁阳蟋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健 《特区经济》2008,(10):175-176
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最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加强对宁阳蟋蟀民俗旅游资源的了解和分析,本文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利用swot分析法,对宁阳蟋蟀民俗文化的开发优势、发展机遇和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文章从目前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运用归纳综述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保靖县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21世纪增长最快的旅游项目,充分利用当地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是促进本地区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分析保靖县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保靖县民俗文化旅游应进行合理规划,启动民俗旅游发展布局;完善产业政策,突出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地位;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民俗文化旅游基础建设;培养旅游市场,改善民俗旅游发展环境;树立文化品牌,提升民俗文化发展空间;创新人才机制,推动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创意。  相似文献   

7.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何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同时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资源,是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关东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体系完备、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关东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在保护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而提升关东民俗文化的旅游品位,使民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促进东北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俗旅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俗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个亮点.发展民族旅游业应做到:自觉地执行民俗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原则;旅游开发商应注意保护民俗文化;注重民俗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原则.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产品内部竞争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一直以宽广辽阔的草原、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著称于国内外,草原民俗是内蒙古的特色资源、优势资源与主体旅游资源.多年来,草原风光、民族风情一直是内蒙古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草原民俗旅游产品更是内蒙古的主导旅游产品,是内蒙古旅游业的支柱产品,为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产品不仅要应对与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竞争,而且要应对其内部严重的恶性竞争,草原民俗旅游发展举步维艰.草原民俗旅游产品的内部竞争问题是否能够解决,直接关系到今后内蒙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产品需要采用创新机制,以顺应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实现内蒙古旅游发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从怀化现有资源条件和市场潜力两方面对其旅游主题进行比较,认为怀化旅游发展的主题定位可表述为:以自然生态和山水风光为背景、以"三古"群落和民俗村寨为特色、以地域独特文化为主要吸引力的中国最具魅力的生态民俗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一直以宽广辽阔的草原、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著称于国内外。草原民俗是内蒙古的特色资源、优势资源与主体旅游资源。多年来。草原风光、民族风情一直是内蒙古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草原民俗旅游产品更是内蒙古的主导旅游产品,是内蒙古旅游业的支柱产品,为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产品不仅要应对与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竞争。而且要应对其内部严重的恶性竞争,草原民俗旅游发展举步维艰。草原民俗旅游产品的内部竞争问题是否能够解决,直接关系到今后内蒙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产品需要采用创新机制。以顺应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实现内蒙古旅游发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吉林延边州旅游局今年将继续坚持开发重点旅游项目,组织好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旅游节,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努力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据该局局长黄才建介绍,今年他们将高起点、高标准搞好6个重点项目开发:一是开发长白山仙峰国家森林公园;二是建设长白山和平旅游度假区;三是建设延吉海兰湖民俗旅游度假区;四是建设安图古洞河休憩所;五是建设延吉民俗表演中心;六是在主要景区和休憩  相似文献   

13.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辽宁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具备开发民俗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然而,目前辽宁的旅游业发展却很不均衡,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地方、民族特色;高品位开发,避免庸俗化;避免民俗文化商品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天津民俗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现状,论述了天津民俗文化与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关系,探讨了民俗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理念与要求。指出民俗旅游纪念品开发应突出时代性,显示情趣性。要适应旅游业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和大众审美取向的日益提升。  相似文献   

15.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开展民俗旅游的先天优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不仅成为湘西地区的一门新兴产业,更是“湘西发展旅游产业最大的出路”。但是湘西民俗旅游开发还不够成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面对湖南湘西丰富的民俗旅游优势资源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的现状,探讨如何把湘西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使其成为具有吸引力的特色旅游产品,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6.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开展民俗旅游的先天优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不仅成为湘西地区的一门新兴产业,更是“湘西发展旅游产业最大的出路”。但是湘西民俗旅游开发还不够成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面对湖南湘西丰富的民俗旅游优势资源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的现状,探讨如何把湘西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使其成为具有吸引力的特色旅游产品,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7.
唐蕾  章牧 《特区经济》2011,(3):155-156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较为常见,而民俗旅游已经是国内较为成熟的旅游产品。通过分析两者之间差异,认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借助旅游开发方式促进其活态保护,并以广州沙湾飘色为对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开发与保护互动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传统民俗文化是我国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部份。本文从空间形式上.将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分为城市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两大类.并分别剖析了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非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两种表现方式。城市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建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城市非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传统节日、传统娱乐和传统民俗技艺等。乡村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古村落及乡间民居、自然风光及环境等:乡村非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传统节日及娱乐、传统习俗、民间文学故事和神话传说、传统民俗技艺等等。  相似文献   

19.
民俗旅游有其自有特性,了解基特性对民俗旅游开发具有指导意义。江西民俗旅游开发要在对民俗旅游特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江西民俗文化的特点制定策略,以推动江西民俗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戈衡 《魅力中国》2014,(13):30-30
辽宁地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人民,形成了丰富的多元文化,为开发辽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辽宁地区民俗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