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从收入结构视角,考察我国城乡居民分项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1997~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从整体上看,样本区间内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入结构上的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2004年前后表现出相反的结果;工资性收入差距和财产性收入差距拉大,逐步促成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的扩大;东中西各地区的收入结构上的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文娟秀  戴江  徐浩 《当代经济》2016,(30):50-52
随着广东经济进一步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发生了一定变化,该问题依然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收集与分析广东省近11年的数据资料,从城乡收入差距比较、基尼系数与分项结构分析、恩格尔系数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进一步缩小趋势.各项收入对差距的影响分析表明,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左义河 《经济问题》2012,(1):27-30,109
中国各省市城乡收入差距在1997~2009年总体呈上升趋势,经济欠发达省市较沿海省市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更严重。收入差距来源分解结果显示:工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最高,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差距的贡献度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财产性收入差距影响微乎其微。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同时,保证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有序稳定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集相关统计数据,分析湘南国家示范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农民收入结构。分析表明: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是湘南示范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是湘南示范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立足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及其增长速度的提高,应使农民就地转移务工与家庭经营并重,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其他服务业。  相似文献   

5.
从党的十七大到十八大,中央政策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关注愈加强烈。数据显示,近十年,河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但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仍然偏低,且收入渠道较为集中,城乡二元特征显著,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区域之间的财产性收入差距也长期存在。为进一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既要努力扩大居民财产规模,又要优化投资理财环境,还要提升居民理财水平,同时努力缩小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中部六省多数都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多。能否大幅度提高中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是中部地区广大农民能否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关键。文章重点对中部六省农村居民收入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差距、中部六省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变化以及中部六省与全国和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进行客观描述。最后提出中部六省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1978~2010年总体呈上升趋势,收入来源分解显示工资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最高,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贡献度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计量模型显示总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工资性收入差距缩小,但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使经营性收入差距扩大,促进城市化进程不会缩短工资性收入差距,城乡金融发展差异的扩大进一步扩大了经营性和转移性收入差距。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措施包括提高教育水平,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城乡金融均衡发展和均衡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GE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对1984-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及其内部省际间收入差距大小,及其在总区域收入差距中的贡献变化趋势进行测度,并利用要素分解法从收入来源视角实证分析农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三大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我国农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最重要原因;工资性收入成为拉大三大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而家庭经营收入则起着缩小差距的作用;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很小,但两者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却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不容轻视.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农村地区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收入构成与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机理,构建2002~2010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不同收入来源对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城市居民而言,工薪收入的消费效应最大,转移性收入的消费效应次之,经营净收入的消费效应较小,财产性收入的消费效应不显著;对农村居民而言,工资收入所产生的消费效应最大,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消费效应次之,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消费效应最小。基于此,本文提出应通过多种举措增加城乡居民的工薪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建立并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业生产保障体系,不断优化收入来源结构,以实现城乡居民消费的有效释放。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从全国、地区、省份不同空间尺度考察了农村居民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持久性收入水平提升对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收入不确定性的区域差异显著,就总收入而言,中部最大,东部次之,西部最小。3总收入不确定性的形成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东部主要源自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不确定性,中部主要源自财产性收入不确定性,而西部主要源自工资性收入不确定性。4总收入及不同来源收入的不确定性对消费影响地区差异显著,其中总收入不确性促进了东、西部农村居民消费,但抑制了中部消费。5总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不确定性对消费影响的省际差异不显著,但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的不确定性收入对消费影响的省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态势。以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为分析对象,运用1997—2012年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经营性收入差距、转移性收入差距、工资性收入差距等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相异,其形成原因有自然属性、政策偏向和制度等。因此,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应从推进城乡一体化、积极改变政府财政职能、构建城乡居民公平的发展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进一步着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城乡居民收入倍增不是简单的收入数字的倍增,而是实际购买力倍增,由于我国居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存在收入差距,因此也不能简单地强调居民收入的平均倍增。因此,要从系统的角度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倍增进行全面研究。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重点研究如何从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几个方面实施突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1995~2011年数据,采用人均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总量、速度、结构、差额、比值、离散系数、贡献率等指标对我国东、中、西部内部农民收入差距做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形成的原因、缩小收入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关注不同收入结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从行为经济学视角解释了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和非工资性收入占比同时提高的现象。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显著高于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而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间的边际消费倾向无统计差异。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更多用于居住等生活必需支出,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则用于提高众多子类消费。此外,以上结果在城乡间和地区间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2012年《甘肃省发展年鉴》等统计资料,以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为例,对城市化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化的相关性予以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甘肃省城市化提升速度较快,农村居民收入绝对量逐年显著增加,但与人均GDP增速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相比增速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甘肃省城市化率与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负相关,与工资性、财产性收入正相关,与转移性收入不完全相关。为此各级政府要在优化农业结构的基础上发展现代科技立体农业、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推进城镇化建设,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效应,提供农民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工资性收入;推行落实"四补贴"政策,开辟更多的投资理财渠道,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断促进城市化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收入结构的升级优化,促进经济良性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张广辉  张建 《经济学家》2023,(2):120-128
农村土地是农民的重要禀赋资源,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具有重要影响,但对转入户和转出户家庭收入及收入构成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影响不同。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对转入户和转出户各项收入的影响,并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参与者平均处理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村土地流转对转入户和转出户各项收入及家庭收入的量化影响,研究发现:(1)农村土地流转促使转入户经营性收入增长和工资性收入下降,而对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影响不显著,最终对家庭收入影响不显著。(2)农村土地流转促使转出户经营性收入下降、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而对转移性收入影响不显著,最终促进家庭收入增长。(3)农村土地流转对土地要素禀赋不同地区的转入户和转出户各项收入及家庭收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以上发现可以为完善和优化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进而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1990~2011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FDI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将全国细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七大地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国数据上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符合"倒U假说",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FDI却存在"U"形关系,FDI滞后一期的影响不显著。(2)从地区数据来看,FDI除对东北和华东地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有负影响外,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均为正;华东、东北地区FDI与城乡居民收入存在"U"形关系,华北地区则存在倒"U"关系;FDI滞后一期只对华北和华东地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显著正向影响。(3)FDI通过产业结构对缩小华东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负影响外,对其他地区均有正向影响;FDI通过人力资本对东北、华东和西北地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负向影响,但在西北地区不显著,对其他地区均表现为正向影响。(4)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北地区FDI通过外贸依存度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促进作用,对东北,华中和西南地区则有抑制作用;华北和西南地区FDI通过交通运输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负面影响,但西南地区未通过检验,其他地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吴建民  丁疆辉 《经济地理》2011,31(10):1604-1609
基于2000-2009年全国各省份城镇居民收入数据,依据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两种方法测度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程度,结果显示2000-2006年差距略微上升,但2006-2009年逐年下降,发现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没有必然的一致性,即经济的增长并不必然以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代价,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也并不必然牺牲经济的发展速度。通过基尼系数把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分解为收入结构差距,揭示了工资性收入是总差距的决定因素,但其对总差距的贡献度在不断降低;转移性收入对总差距的贡献程度也在降低,二者对缩小总差距有积极作用。通过泰尔指数把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分解为区域间差距和区域内差距,发现区域间差距是构成总差距主体,但是从时间序列看,区域内对总差距的影响程度逐步扩大,东部地区内部省际城镇居民收入的差异对区域内差距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2002-2009年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不平等的构成及其联系进行研究。本文发现: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导致的;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边际贡献为正,转移性和经营性收入的边际贡献则为负;养老金和退休金是缓解收入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食品、交通通信支出是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构成部分,前者的边际贡献为负,后者的边际贡献为正;收入不平等是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镇和乡村的居民转移性收入都在快速增加,但二者的绝对差距却逐年扩大。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异的不断扩大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能否有效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转移性收入差距将成为能否迅速地控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关键因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扩大是"城市偏向"的制度设计造成的,不是市场经济导致的,是改革不彻底的结果。调整以往制度的偏差和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公平,要求必须对社会分配构架进行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