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探究家庭资产和社会互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提高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OLS估计和有序Probit模型考察了家庭资产和社会互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社会互动在家庭资产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节作用。结果 随着家庭资产中住房资产、非住房资产、非风险金融资产的增加和社会互动程度的提升,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是正向显著影响。并且,较高程度的社会互动不仅能显著提高住房资产、非住房资产、非风险金融资产对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还能有效缓解风险金融资产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负向作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 除风险金融资产,其他家庭资产的增加和社会互动程度的提升,均能提升农村居民感觉“非常幸福”的概率;社会互动在家庭资产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中起到正向显著的调节作用;东部地区或西部地区、家庭年收入中等和老一代农村居民,家庭资产的增加更容易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由此,保障农村居民的住房资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并支持农村居民创业等是提高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玉溪325户农村居民为样本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定量分析了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普遍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个人特征、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相对于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影响更为显著,性别、婚姻、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影响为负;绝对收入的影响为负,贫富差距满意度的影响为正;农村居民个人生存环境变量的影响主要为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 农户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决定着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此研究分析影响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及行为的相关因素及路径。方法 文章基于新疆各地州的352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形成机理。结果 (1)农户对绿色农业的认知、政策的引导、感知利益和绿色生产意愿与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呈正比,感知成本则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具有负向作用。(2)农户的绿色认知越清晰,绿色生产意愿越强烈,政府的政策补贴和推广力度越强,越能刺激农户进行绿色生产行为。(3)农户感知到花费的金钱、劳动和精力越多,则会削弱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结论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和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均有正向作用,其中各项指标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但相对而言,农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剖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1998—2018年中国省域农业发展数据,引入空间因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 (1)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2)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周边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财政支农、工业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化、对外开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 应把握省域农业空间关联规律,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农业产业,并从财政支持、城镇化、工业化、自然灾害和农业开放水平等方面推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居民幸福感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文章从环境、经济、社会3个维度构建居民幸福视域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体系。方法 文章基于改进熵值法(Improved Entropy Method,IEM)、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室法(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ISM)3种方法组合对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识别影响因素、找出传导路径。结果 (1)居民幸福视域下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普遍偏低,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2)卫生环境、客源市场、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是根源影响因素,产业规模、旅游接待能力、品牌建设是深层影响因素,环境治理、吸纳就业能力、乡村建设、服务设施投入是中层影响因素,生态环境、乡村交通设施、乡村居民收入、信息服务、社会服务是表层影响因素;(3)找到了影响因素开启各要素间影响的3条传导路径。结论 居民幸福视域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点线结合调控的结果,即在改善各关键影响因素的同时,沿着主导传递路径实施对关键结果因素的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准确把握偏远地区特色农产品市场的需求特点和消费规律,对于偏远农村地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意义深远。方法 文章基于2 027位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建立二元 Logistic模型分析偏远地区特色农产品消费的影响因素。结果 (1)家庭成员结构、职业、收入水平对偏远地区特色农产品购买行为具有显著影响;(2)购买动机、购买渠道、获取农产品供给信息的途径对偏远地区特色农产品购买行为具有显著影响;(3)农贸市场变量与溢价支付意愿呈正向显著关系,线下仍然是消费者选购农产品的主要渠道;(4)种植与营销供给质量对消费者农产品购买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该文提出了偏远地区加大绿色和有机特色农产品种植,优化传统农产品市场批发流通网络,不断提升偏远地区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优化乳制品消费结构、推动消费方式多元化发展,能够在保持消费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多途径提升乳制品消费水平,加快乳制品消费转型升级,助力居民营养健康。方法 文章利用2009—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对乳制品消费的影响,并着重讨论了城乡之间的因素差异。结果 (1)收入增长可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乳制品消费量,在利用IV-Hekit模型克服内生性后,结论依然稳健;(2)收入增长可通过丰富乳品消费种类加快乳品消费结构升级、增加乳品消费频次形成结构化膳食两条路径增加乳制品消费;(3)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对乳制品消费量的正向作用更明显,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对乳制品消费种类和消费频次的提升作用约为农村居民的两倍。结论 增加城乡居民对乳制品的消费,需引导居民形成多元化健康饮食方式,带动乳制品加工营养化高值化,推动地方特色乳业发展;强化乳制品消费引导和配送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低收入人群营养改善计划,保障弱势群体食物基本供给和营养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四川省538份社员微观调查数据,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教育对社员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机制,并分析社员认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文章运用Oprobit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并利用工具变量法(IV-Oprobit)进行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结果 (1)合作社培训频度整体一般,提高培训次数,可显著提升社员绿色生产意愿。具体而言,合作社培训每增加1次,社员“非常愿意”参与绿色生产的概率提升3.6%。(2)合作社培训能够显著增强社员绿色生产认知,从而提升其绿色生产意愿,即社员认知是这一影响的重要传导中介,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9.85%。(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年轻或者年老社员,合作社培训对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均正向显著。结论 农民合作社培训教育对社员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显著,社员认知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提出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社绿色生产培训教育体系、多渠道全方位提升社员认知水平、持续增强社员参与绿色生产的内在动力、优化农业绿色生产的支撑保障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国有林区小城镇建设的客观背景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黑龙江国有林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对国有林区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林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效应为0.394;其次是身心健康状况,影响效应为0.197;最后是家庭工作环境,影响效应为0.18。第二,社会经济环境对国有林区居民的家庭工作环境及身心健康状况都有显著影响,影响效应分别为0.34和0.37;社会经济环境借助对家庭工作环境和身心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进而影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间接影响效应为0.07。第三,林区居民的身心健康状况对其家庭工作环境有影响,影响效应为0.15,并借助家庭工作环境因素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发挥间接作用,间接影响效应为0.03。根据模型拟合结果及黑龙江国有林区客观实际,围绕小城镇建设、经济转型、保障民生等提出改善国有林区面貌、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化肥长期过量低效利用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板结、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严重威胁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农户实施减量化、有机化、精准化的绿色施肥行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方法 文章基于绿色农业建设先行区陕北宝塔区苹果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绿色施肥行为的关联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农户测土配方施肥行为与化肥减量化行为、有机肥使用行为存在显著关联效应,农户化肥减量化行为与有机肥使用行为间关联效应不显著。(2)影响农户不同绿色施肥行为的因素具有异质性,农户化肥减量化行为主要受果园收入占比、社会技术培训、智能手机使用、政府技术支持、政策补贴的影响,农户有机肥使用行为主要受户主年龄、经营规模、果园收入占比、技术等级、合作社参与、智能手机使用、环境压力的影响,农户测土配方施肥行为主要受果园收入占比、政府技术支持、政策补贴的影响。结论 在绿色施肥推广普及过程中必须重视不同绿色施肥技术间的关联,优化绿色施肥技术推广机制,强化其互动互补功能;应依据绿色施肥行为影响因素的共性与异质性制定具体政策,推进农业由粗放化肥投入增长向高质量绿色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1.
食物是人类生存与获取营养的来源之一,国家居民食物消费水平与结构不仅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联系,而且还是衡量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吉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食物消费水平与结构也得到相应改善。但与城镇居民、与其他发达省份农村居民相比,食物消费的水平与结构仍存在很大差距,与国家阶段性目标相比,差距更大。而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在食物消费方面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农村居民在食物供应链中既是食物的供应者又是食物的消费者,在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中既包括了自给自足的部分,又包括市场上购买的一部分。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有其独有的特点,因此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因素也有其特殊性。文章从经济、政策、社会、生产因素等视角对吉林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回归模型对吉林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购买食物占食物消费比重对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有显著的影响,该文据此提出拓展从事农业生产收入的增长空间、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及加强吉林省农村市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农村居民付费是弥补生活垃圾治理资金缺口的有效途径,系统研究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费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及影响因素,有益于推动建立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付费制度。[方法]文章基于覆盖江苏全部地级市的2 420个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农村居民以不分类处理生活垃圾为主,有约2/3的农村居民愿意为治理生活垃圾支付费用,并愿意每户每月支付49.31元或每人每月支付19.84元。(2)健康状况、常住人口、年底净资金、奖惩措施均会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费支付意愿。(3)年龄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费支付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年底净资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村组织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作用、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信任度、奖惩措施、个人环保行为认定、生活垃圾对社区环境影响以及地区变量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费支付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应合理测定支付标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投入机制、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法规,以引导农村居民支付生活垃圾治理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农业生产托管作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农户在劳动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对农户福利变化及差异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农户参与的诱因及福祉效应,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托管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2021年陕西省关中地区1 169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文章通过熵值法对农户的主客观福祉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参与全程托管的诱因及对其福祉效应的影响。[结果](1)农业全程托管对农户的主客观福祉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不仅在收入与物质需求、选择与行动自由两个维度上增进农户的客观福祉,也有助于农户主观福祉中“三生空间”满意度的提升。(2)全程托管的福祉效应在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对老龄化程度高、经营规模0.67hm2(10亩)以下及粮食作物种植的农户和家庭福祉效应的提升效果较佳。(3)农户全程托管是其理性决策的结果,个人及家庭特征、农业经营特征及组织支持等是农户全程托管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继续加大农业生产托管的推广普及,扩大全程托管覆盖面。结合农户特征,制定差异化、精准化的支持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农户用能的低碳转型对推进我国能源消费革命、缓解能源贫困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利用“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生活能源”2018年专项调查数据并采用多元线性及Logit回归模型考察劳动力转移下不同生计农户低碳用能影响因素。结果 劳动力转移程度及性别对一兼户低碳用能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劳动力转移空间对其有显著正向影响;劳动力转移程度及空间对二兼户低碳用能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劳动力转移性别对其有显著负向影响;劳动力转移程度、空间及性别对非农户低碳用能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受教育水平对4类农户高质商品用能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能源价格对其有显著负向影响;户主年龄、耕地面积对4类农户新型可再生能源选择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 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农户生活用能向可持续低碳转型,户主受教育水平、户主年龄、能源价格及耕地面积的影响不容忽视;科学引导劳动力转移及低碳用能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鸡蛋胆固醇与身体健康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直接关系到人们的鸡蛋食用量。方法 文章基于消费者视角,根据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胆固醇认知对城镇居民鸡蛋食用量的影响。结果 (1)城镇居民基本上实现了每人每日食用一枚鸡蛋,与鸡蛋实际食用量相比,调研到的样本目前还未达到认为合理的食用量。超过2/3的样本认为食用鸡蛋会导致胆固醇摄入量增加,从而会影响人体健康。(2)经模型验证,胆固醇认知对城镇居民鸡蛋食用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城镇居民为了身体健康以及减少胆固醇摄入量,会有意减少鸡蛋食用量,而且城镇居民鸡蛋胆固醇的负面认知更容易促使其鸡蛋食用量控制在自认为合理的范围以内。结论 基于此,该文结合胆固醇认知等对城镇居民鸡蛋食用量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提出了引导消费者科学购买及食用鸡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农村居民生态产品购买的受偿水平并对其补偿标准进行精确测度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补贴政策,以最大效用地推动农村居民的生态消费。[方法]文章基于江西省658个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采用样本选择模型分析农村居民生态产品购买(以节能灯具为例)的受偿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测算其补偿标准。[结果]农村居民生态产品购买受偿水平受资源禀赋、生态认知和政策感知等因素共同影响;测算出农村居民生态产品购买受偿水平的动态调整区间为32.79~36.36元,政府支持农村居民购买生态产品的最优受偿率应为20%。[结论](1)高度重视农村居民资源禀赋对其受偿水平的影响,加强农村居民资源禀赋积累;(2)提高农村居民对生态产品的认知,强化生态产品政策宣传;(3)建立管控与激励相结合的生态补偿制度,科学确定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7.
基于虚拟水视角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4—2015年我国各食物产品的虚拟水消费量为基础数据,从虚拟水消费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地域差异三方面分析我国的虚拟水消费特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食物产品的人均虚拟水消费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则相反,且农村居民的动物性食物虚拟水消费量增长幅度大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粮食虚拟水消费量高于城镇居民,动物性食物的虚拟水消费量低于城镇居民,但两者之间差距在减小;城镇居民的虚拟水消费相比农村居民更趋多元化,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各食物产品的人均虚拟水消费结构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不同种类的食物虚拟水消费均存在地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休闲农业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在城市居民消费转型升级背景下,都市休闲农业旅游消费意愿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偏差普遍存在,而深入探究休闲农业“行意悖离”背后原因,有利于从消费者角度反思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短板问题。方法 文章结合文献与调研资料,从消费者的个体特征、认知情况、出行需求三方面选取相关指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市民休闲农业旅游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果 (1)家庭特征显著影响休闲农业行为与意愿的悖离:家庭收入水平抑制悖离、家庭同居成员数加剧悖离;(2)消费者亲近自然的需求会抑制休闲农业“行意悖离”,但满足好奇及教育子女的需求会加剧悖离;(3)出行需求和感知了解程度是影响休闲农业行为与意愿悖离的表层直接因素,个体责任感知及社会风气感知是中间间接因素,家庭情况和社会效能感知是深层根源因素。结论 现阶段北京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居民消费需求水平,难以满足都市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因此,需完善休闲农业场所综合服务能力,构建创新性休闲农业旅游范式,营造休闲农业旅游消费良好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